论文摘要
国家发展,教育先行。实施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生存状况、能力素质和就业环境对教师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伴随世界妇女对自身发展的呼吁,女性职业发展和就业环境等问题被列入重点讨论范畴。中学女教师作为女性群体之一,其职业发展中的职业高原现象将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师生存质量的提高和职业发展的进步。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克服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现象,这既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表现,也是建设和谐教育乃至和谐社会的要求。本研究以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为研究主题,以职业生涯管理、女性社会学、女性心理学学科知识为理论基础,在借鉴职业高原三个维度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统计等多种方法,揭示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现状和特征,发现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趋中高原最为严重,层级高原次之,工作内容高原现象最轻,女教师的年龄、职称、教龄、学历、学校类型、职务、工作性质对职业高原有显著影响,任教科目、婚姻和生育三个变量对职业高原的影响不显著。在深入访谈中发现,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产生有学校、教师、社会三个层面的原因,包括教师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负荷量大、工作氛围欠融洽、自身职业发展动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教师职业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期望过高。在深入分析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职业发展动力和职业韧性,重塑新型女性发展观,关心尊重教师,建立教育责任分担机制是她们克服职业高原的重要出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2.1 理论意义1.2.2 实践意义1.3 研究对象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2.1 国外研究综述2.1.1 概念基础综述2.1.2 职业高原的测量工具研究2.1.3 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研究2.1.4 职业高原应对策略研究2.1.5 评述2.2 国内研究综述2.2.1 教师职业高原的定义2.2.2 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主要特征研究2.2.3 教师职业高原的原因研究2.2.4 教师职业高原的应对策略研究2.2.5 评述第三章 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相关理论概述3.1 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3.1.1 高原现象3.1.2 职业高原现象3.1.3 职业高原与职业枯竭3.1.4 职业高原与职业韧性3.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3.2.1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3.2.2 女性社会学理论3.2.3 女性心理学理论第四章 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调查研究与分析4.1 问卷发放情况4.2 样本基本情况简介4.3 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现状的研究与分析4.3.1 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总体现状的描述性统计4.3.2 桂林市各年龄阶段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4.3.3 桂林市各职称阶段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4.3.4 桂林市各教龄阶段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4.3.5 桂林市各学历层次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4.3.6 桂林市各学校类型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4.3.7 桂林市各职务类型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4.3.8 桂林市各任教科目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4.3.9 桂林市各婚姻状态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4.3.10 桂林市各生育状态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4.3.11 桂林市各工作性质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4.4 小结第五章 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原因分析5.1 学校层面因素5.1.1 教师管理体制不健全5.1.2 工作负荷量大5.1.3 工作氛围欠融洽5.2 个人层面因素5.2.1 职业发展动力不足5.2.2 知识结构不合理5.2.3 缺乏对教师职业的热爱5.3 社会层面因素5.3.1 社会对中学女教师期望过高5.3.2 教师职业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第六章 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对策研究6.1 学校层面对策6.1.1 健全教师管理体制6.1.2 切实减轻教师压力负担6.1.3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6.1.4 鼓励职后教育6.2 教师层面对策6.2.1 激发自身职业发展动力6.2.2 完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6.2.3 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热爱6.2.4 增强职业韧性6.2.5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6.2.6 善于与家人沟通,获取家庭支持6.3 社会层面对策6.3.1 关心中学女性教师,切实提高教师地位6.3.2 重塑新型女性发展观,为女性教师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6.3.3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责任分担机制第七章 本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7.1 研究的结论7.2 研究的不足7.3 后续研究的建议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职业高原论文; 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论文; 职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