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翻译 ——《关睢》英译中西对比研究

论文化翻译 ——《关睢》英译中西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还涉及两种文化。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描写爱情的诗作,《关雎》长期以来它以其朴实的感情、大胆的表露引起了国内外不少译家的关注,各种译本层出不穷。但是,对《关雎》英译的研究却尚未形成相当的气候。本文尝试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探究文化因素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影响。通过对《关雎》中西18个英译本的比较,重点考察译者处理文化因素的具体翻译手段及其效果。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引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雎》英译的历史,进而对文化翻译理论和《关雎》英译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了总体考察。通过分析文化因素与翻译的内在联系,作者指出翻译自身承载的文化特质使得把文化因素作为考察翻译研究的一个维度成为可能。第一章主要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视域下探究了文化翻译的基本理论—文化翻译观。作者首先回顾了文化翻译观的提出及发展过程,进而详细分析了诗歌与翻译、译者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指出诗歌翻译应以文化为翻译单位。从这一意义上说,翻译应注重源语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对等。本章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二章在宏观层面上试图根据中西译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翻译目的,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国内译者以忠实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西方译者以摹拟汉语诗歌结构和意境表达为特点,保留异族文化特色,面向西方读者。通过大量译例的分析,本文发现译者的翻译策略受个人文化背景、目的读者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翻译评价时,有必要将文化因素列入翻译评价理论体系。第三章则是在上一章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方面对中西《关雎》英译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在语音层面上,尤其是对拟声词的翻译处理上,中西译者都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造性表达。而在字词的层面上,西方译者容易在文化意向词的理解上出现偏差,造成翻译处理上的失误。文章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具有可译性限度,同时强调文化的不可译性决定了诗歌翻译没有绝对的可操作性。最后,作者在总结和借鉴西方《关雎》英译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关雎》英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文化翻译的角度试图就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提出理性思考,认为既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达,又要照顾到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争取在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in Chinese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 A. The history of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 B. Poetry and translation
  • C. Translator and translation
  • Chapter Two A Macrocosmic Study of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Guan Ju at Home and Abroad
  • A. The understanding of Guan Ju
  • B.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ors of Guan Ju at home and abroad
  • C. The translation purposes of the translators at home and abroad
  • 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ranslators at home and abroad
  • Chapter Three A Microcosmic Study of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Guan Ju at Home and Abroad
  • A. Phonological level
  • B. Lexical level
  • C. Syntactic level
  • D. Rhetorical devices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Eighteen English Versions of Guanju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文化翻译 ——《关睢》英译中西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