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工业化演进中的路径依赖与政策选择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李仙娥
导师: 何炼成,韦苇
关键词: 分工演化,工业化,路径依赖,政策选择,制度,认知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经济史、认知与制度的演化对工业化演进中的路径依赖与政策选择进行了研究,就方法而言,是把理论、历史与经验结合在一起,关于工业化变迁史的比较研究;就目的而言,主要力图通过比较经济史的考察,从认知、制度变迁及政策选择上把握工业化变迁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规律,认识工业化历程中不同国家曾面临的路径依赖及政策的选择机理,从而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制度创新和政策选择提供依据。本文以分工演化为切入点和主线,阐述了工业化是专业化分工演化的结果,而专业化分工的演化受市场范围、制度安排、资源禀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演化方向是不确定的,演化路径具有多样性,对应着特定国家工业化发展轨迹各有不同。工业化变迁是一个路径依赖以及动态的过程,初始条件影响日后的发展,认知水平、制度的准备和政策的选择对工业化的发展是关键性的,能否形成有利于分工的制度安排,除了激励性制度设计外,要求在政策的选择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可预见的转变。在对专业化分工进行历史演进分析与理论逻辑推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新型工业化的理论依据及其制度创新的路径与政策选择的方向。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工业化演变的基本理论。对有关分工、专业化与工业化,制度、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信念、政府行为与政策等基本概念与相互关系给予了解释,在对有关工业化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性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化演变分析的基本理论脉络:即以分工、专业化为主线的工业化演进的逻辑展开,其中包括认知、制度与政策选择的演进等。 第二部分,工业化演变的世界史进程。从工业化兴起的世界史视角对工业化的演进过程做出历史分析与理论解释。一是以欧洲原工业化为起点,运用原工业化理论对原工业化兴起的条件和动力、原工业化下政府政策的选择与作用进行理论探讨,对原工业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给予了历史与逻辑上的解释,通过原工业化向工业化过渡中典型案例的研究,揭示了由原工业化到工业化的演化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其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工业化的演进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成功的演化在于如何把自己的传统与任何可能的模仿与创新结合起来。二是在对工业革命的发生以及英国工业化的演变轨迹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探寻工业革命为什么最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揭示了英国工业革命是多种因素良性互动下的结果。通过对光荣革命等重点历史事件的分析,解释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路径依赖性。在这一过程中,政策是国家行为、政府意识偏好的体现,经济思想、理念引导着政策的内容,众多私人的和国家的动机混合起来促使政策的实施
论文目录:
第一部分 工业化演变的基本理论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本文基本分析框架和方法论
1.5 工业化理论研究的回顾
1.6 工业化变迁分析的基本脉络
第二部分 工业化演变的世界史进程
2 欧洲原工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型
2.1 工业革命发生的“偶然”性与“持续”性之争
2.2 “原工业化”理论的突破与推广
2.3 原工业化兴起的条件和动力
2.4 原工业化与政府政策
2.5 原工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型
3 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业化的演变轨迹
3.1 工业革命的发生
3.2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与路径依赖
3.3 多元因素良性互动下的英国工业化进程
3.4 英国工业化的完成与政策转型
3.5 西欧工业化的后来者
4 美国工业化的演进与政策转型
4.1 美国工业化的演变历程
4.2 美国工业化演进中的路径依赖
4.3 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政策选择
5 日本工业化的演进与政策取向
5.1 日本工业化的演进历程
5.2 日本工业化演进中的路径依赖
5.3 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政策选择
5.4 “东亚奇迹”的经验与政策选择
第三部分 中国工业化的演进路径
6 中国近代工业化演进的历史轨迹与路径依赖
6.1 狭窄国内市场制约下的中国原工业化
6.2 中国近代工业化路径依赖与制度、政策供给
6.3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认知历程
7 新中国工业化的演进历程与路径依赖
7.1 新中国工业化初始条件的特殊性
7.2 中国重工业发展战略的路径依赖
7.3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选择的认知过程
8 制度转型与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政策选择
8.1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工业化演进的基本轨迹
8.2 中国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内外环境压力
8.3 中国新型工业化的特点与路径依赖
8.4 新型工业化的认知、制度演化
8.5 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政策选择
9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 200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