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交际·修辞:《庄子》英译本对比研究

语义·交际·修辞:《庄子》英译本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选择了19世纪末著名汉学家理雅各、20世纪中期国学大师林语堂和当代资深译者汪榕培的《庄子》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阐释学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从语言和文化的视角对三译本进行例证分析和对比研究,剖析探求各译本的特色和得失。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译者的翻译策略会受其翻译目的及其社会经历的影响。翻译的阐释学派强调理解诠释的重要性,而任何理解都具有历史性并会产生偏差。本文先以语言为视角,首先指出三位译者为了传播真正的中国文化,对于《庄子》这一经典,都采用了以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但却运用了不同的具体方法,因而呈现出迥异的翻译风格。然后本文从词汇和句子层面,挑出译本中出现的错译进行对比分析并注意到:对于前者,译者因为只理解字面意义、不谙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而错译;对于后者,由于古汉语的艰涩难懂、断句错误、对功能词不理解、误解特殊句式等而错译。文章继而对比分析了三译者对于《庄子》中拟音词、叠音词和顶真三种修辞格的处理之得失。由于英汉语言特征和修辞系统的差异,三译本都难以保留源文本的修辞效果。本文又以文化为视角,首先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例证分析,注意到理雅各和林语堂在翻译具有哲学意义的文化负载词时会受到其生活经历和宗教背景的影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些高频文化负载词三译者都没有采取一以贯之的术语,笔者认为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然后本文就《庄子》某些章节标题的翻译进行了对比研究,比较独特的是理雅各使用了异化翻译策略处理章节标题,先用韦氏拼音后面再用英文翻译,充分显示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本文又征对三译本中因译者的文化误读而产生的错译进行例证分析,结果表明因古汉语的艰深晦涩、庄周哲学的微妙涵义、译者对于源语文化了解的欠缺等等都可能造成译者的文化误读进而导致错译。这说明个人知识的局限性会影响到他对源文的理解,进而影响到翻译。本文最后根据德里达“确当翻译”的理论提出了复译《庄子》的必要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Synopsis
  • Contents
  • Chapter One An Introduction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Zhuangzi
  • 1.2 Literature Review
  • 1.3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James Legge, Lin Yutang and Wang Rongpei
  • 1.4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Research
  • 1.5 Motive, Significance and Approaches of the Research
  • Chapter Two Linguistic Aspects of the Three Translations of Zhuangzi
  • 2.1 On the Translation Approaches
  • 2.2 Wrong Interpretations
  • 2.3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Figures of Speech
  • Chapter Three Deciphering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Three Translations of Zhuangzi
  • 3.1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specific Words
  • 3.2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apter Titles
  • 3.3 Cultural Misreading and Mis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Acknowledgements
  • Resume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语义·交际·修辞:《庄子》英译本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