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通过A2+B4的合成路线制备了系列含联苯结构单元的部分共轭型超支化聚合物,其中的刚性荧光共轭链段和柔性非共轭链段通过醚键连接,交替排列于聚合物的骨架中。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的方法对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借助于热失重分析、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合物所成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对一代聚合物的空间构型计算结果表明,该类聚合物呈三维的空间结构,不同于全共轭型超支化聚合物的二维平面构型。文中采用红外光谱方法,定性表征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如不同A/B比例、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共轭单体类型,合成的超支化聚合物的端基组成,并详细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端基组成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聚合物的端基构成对聚合物的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和溶解性都有很大影响。具有高的极性端基比例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较好的热稳定性,但同时其溶解性和成膜性将会有所下降。通过荧光光谱仪对聚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单体配比、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不同激发波长下聚合物的荧光性能;测定了聚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通过循环伏安法对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制备了双层结构的LED器件,其结构为:ITO/PEDOT(30nm)/HP1D(80nm)/Ca(15nm)/Al(150nm),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文献综述1.1.1 聚合物的电致发光1.1.1.1 有机电致发光现象的发现及其特点1.1.1.2 聚合物的发光机理1.1.1.3 发光聚合物的特点及其分类1.1.2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1.1.2.1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1.1.2.2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评价1.1.2.3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1.1.2.4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1.1.3 超支化电致发光材料1.1.3.1 超支化高分子的分子结构和性能特点1.1.3.2 超支化高分子的表征参数1.1.3.3 超支化高分子的合成方法1.1.3.4 超支化高分子的端基改性1.1.4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展望1.2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1.3.1 研究内容1.3.2 研究目标1.4 拟定的实验方案及预期的结果1.4.1 拟定的实验方案1.4.2 预期达到的效果1.5 本论文的创新点1.6 实施方案所需条件第二章 实验部分2.1 引言2.2 原料来源及处理方法2.2.1 原料来源2.2.2 试剂处理2.3 仪器与表征方法2.4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2.4.1 单体及超支化聚合物HP1的制备4)的制备'>2.4.1.1 四官能度单体对甲苯磺酸季戊四醇酯(B4)的制备2)的制备'>2.4.1.2 4,4’-二羟基苯乙烯基-4,4’-联苯(A2)的制备2.4.1.3 超支化聚合物HP1的制备2.4.2 HP2的合成2’)的合成'>2.4.2.1 单体4.4’-(p-二亚苯基-1,2-二乙烯基)-二苯酚(A2’)的合成2.4.2.2 超支化聚合物HP2的合成2.5 膜的制备及光物理性能测试的条件2.5.1 用于原子力观察及光物理性能测试的膜的制备2.5.2 光物理性能测试的溶液的配置2.6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制备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1 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表征4)的结构表征'>3.1.1 四官能度单体对甲苯磺酸季戊四醇酯(B4)的结构表征2)的表征'>3.1.2 4,4-二羟基苯乙烯基-4,4’-联苯(A2)的表征3.1.3 超支化聚合物HP1的表征2’的表征'>3.1.4 单体A2’的表征3.1.5 超支化聚合物HP2的表征3.1.6 超支化聚合物的端基分析3.2 聚合物的空间构象表征3.3 超支化聚合物HP1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研究3.3.1 单体配比对分子量的影响3.3.2 反应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3.4 超支化聚合物的溶解性和成膜性能研究3.5 超支化聚合物热性能的研究3.5.1 HP1热性能的研究3.5.2 HP2热性能的研究3.6 超支化聚合物光谱性质的研究3.6.1 超支化聚合物HP1D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3.6.2 不同单体配比的聚合物的荧光光谱3.6.3 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下聚合物的荧光光谱3.6.4 荧光强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3.6.5 温度变化对荧光强度的影响3.6.6 紫外光照射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3.7 超支化聚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3.8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的研究3.9 发光二极管的性能研究第四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简介和导师简介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联苯论文; 超支化聚合物论文; 电致发光论文; 端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