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采用电厂协同处置城市污泥不仅可以大幅降低污泥处理费用、提高污泥处理处置效率,而且污泥还可以作为替代能源或原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随着我国热电事业的发展及污泥项目建设在全国各地的迅速开展,电厂消纳污泥的环境安全性成为行业与政府关注的焦点。论文在对国内外电厂协同处置污泥技术的现状调研基础上,针对电厂混烧湿污泥识别主要安全性问题。通过实验评估混烧污泥后烟气中CO、NOx、SO2、重金属和二恶英类等的排放情况,以及对灰渣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并通过工程实践进一步分析评估混烧湿污泥时对电厂生产稳定性、二次污染的影响。论文采用热重分析法对不同比例湿污泥与煤混烧时混合燃料的热失重过程进行分析,考察其燃烧特性。通过Arrhenius方程及Ozawa、Vyazovkin模型,得出了不同混烧比例时所需的相关系数、活化能。从实验结果分析和模型研究两个方面为电厂协同处置湿污泥提出了合适的混烧比范围为1020%。为研究混烧污泥时二次污染特性,针对不同混烧比例时烟气中NOx、SO2、CO的生成及排放规律、灰渣中重金属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污泥混烧比例低于30%时,随着混烧比例的增加,NOx的转化率降低,SO2总产生量降低,且此时的固S效果最好。灰渣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与混烧比例、重金属特性及焚烧工况有关,导致其在灰渣及烟气中的分布情况有所差异。基于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了实际工程研究。结果表明,湿污泥混烧比例低于25%时产生的烟气经电厂已有的烟气净化设备之后可以满足现有《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及《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有关规定。灰渣中的重金属含量等也符合灰渣建材资源化行业和国家标准。含水率约85%的湿污泥与燃煤的最高混烧比例约2530%,可直接进入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且不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燃煤锅炉掺烧干、湿污泥系统的设计思路[J]. 中国电力 2020(10)
- [2].水泥窑协同处置湿污泥工程案例总结[J]. 环境工程 2015(S1)
- [3].微波干化热解湿污泥的失重和升温特性及残渣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6)
- [4].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湿污泥的应用[J]. 中国环保产业 2018(10)
- [5].城市污泥好氧发酵工程能耗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23)
- [6].湿污泥循环流化床干化焚烧一体化研究[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8(02)
- [7].市政污泥螺杆泵输送计量的工程化应用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5(23)
- [8].柱塞泵管径改变对湿污泥输送降压的影响[J]. 净水技术 2020(06)
- [9].湿污泥/锯末共热解制氢残余半焦吸附亚甲基蓝[J]. 水处理技术 2012(12)
- [10].工程信息[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24)
- [11].“用城市生活湿污泥生产烧结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专家评审[J]. 砖瓦 2014(05)
- [12].湿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5)
- [13].污泥直喷入窑对水泥窑的影响[J]. 水泥 2020(01)
- [14].科研[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4(06)
- [15].湿污泥掺烧量对抽烟气干化污泥耦合发电机组影响[J]. 热力发电 2020(11)
- [16].专利文摘[J]. 化工环保 2014(05)
- [17].城市污水污泥专项规划的理论与实践[J]. 城镇供水 2008(05)
- [18].市政污泥混合干燥中干湿包裹的特性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11)
- [19].海鲜贝类的质量鉴别[J]. 质量探索 2012(10)
- [20].水煤浆掺混湿污泥对浆体成浆特性的影响[J]. 煤炭学报 2010(S1)
- [21].造纸污泥硫化氢释放量及控制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11)
- [22].湿污泥在流化床中干燥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6)
- [23].“产业协同、循环利用”城市污泥处置新模式探讨[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10)
- [24].基于深度脱水的污泥干化焚烧工艺[J]. 能源工程 2013(02)
- [25].污泥/秸秆/焦油热解产气分布试验研究[J]. 能源化工 2017(01)
- [26].湿污泥热解残渣微观孔隙结构及吸附性能[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6(02)
- [27].蒸汽抽取位置对抽蒸汽干化污泥耦合发电机组影响[J]. 热力发电 2020(12)
- [28].利用城市污泥制备水煤浆的实验研究[J]. 广州化工 2015(17)
- [29].利用污泥制砖的应用研究与现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1(03)
- [30].城镇污水厂污泥与煤混烧发电的技术经济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