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灶论文-江小柳

骨转移灶论文-江小柳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转移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腺癌,骨转移,NGS,驱动基因

骨转移灶论文文献综述

江小柳[1](2019)在《晚期肺腺癌原发灶与骨转移灶基因突变差异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肺癌驱动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指导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预测因子。众多研究表明驱动基因在肺癌转移过程中参与细胞的归巢、定植和肿瘤微环境的改变等过程。为探索驱动基因在骨转移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比晚期肺腺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基因突变差异,从而寻找肺癌骨转移的关键基因。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诊且经病理确诊为肺腺癌骨转移患者15例,通过CT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对患者肺原发灶和匹配的骨转移灶进行穿刺活检,取得配对肿瘤组织样本30份。使用CN500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平台对30份肿瘤组织样本的398个肿瘤相关基因进行测序。比较晚期肺腺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基因突变谱、突变率和突变丰度,分析肺腺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基因突变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对突变基因使用GO(Geneontology)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按生物学功能分类,分析影响肺腺癌骨转移的基因及所涉及信号通路。研究结果:本研究入组1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对30份肿瘤组织(肺=15份,骨=15份)标本进行测序,总共检测出220个体细胞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30份标本中4例肺原发灶标本和1例骨转移灶标本未检测到基因突变。总共检测出63个基因突变丰度高于5%,其中包括肺原发灶43个基因,骨转移灶46个基因,肺原发灶和骨转移灶重迭基因26个。总样本中突变率较高的基因为EGFR(14/30)、TP53(12/14)、ROS1(4/30)、APC(3/30)、ADGRL3(3/30)、SYNE1(3/30)(表1-2)。肺癌原发灶突变率较高的基因包括:EGFR(7/15)、TP53(7/15)、ROS1(3/15)、IDH(2/15)和SYNE1(2/15)(图4A)。骨转移灶突变率较高基因包括:EGFR(7/15)、TP53(5/15)、ADGRL3(2/15)、APC(2/15)和KMT2C(2/15)(图4B)。肺原发灶突变丰度超过50%的基因为EGFR(79.03%)、ADGRL3(75.25%)、FANCD2(57.81%);骨转移灶中突变频丰度超过50%的基因依次为ADGRL3(91.28%)、EGFR(72.14%)KEAP1(62.99%)、STK11(55.18%)。5组基因在骨转移灶突变丰度高于肺原发灶,分别为PBRM1(25.51%VS 22.38%)、TCF3(15.00%VS 12.38%)、PIK3CG(44.74%VS 31.14%)、ADGRL3(91.16%VS 75.00%)及KEAP1(62.99%VS20.26%)(表1-3)。EGFR、TP53和EGFR合并TP53突变率分别为46.7%、40%、33.3%。EGFR在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突变一致率为86.7%(表1-5),突变丰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5例患者肺原发灶和骨转移灶EGFR突变位点一致(19del2例,L858R 1例,G719S 1例,L861Q 1例),1例患者突变位点不一致(肺原发灶L858R突变,骨转移灶19del)(表1-4)。TP53在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突变一致率为86.7%,突变丰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4例患者肺原发灶和骨转移灶TP53突变位点一致(R248W 2例,I232F 1例,E258D 1例),1例患者突变位点不一致(原发灶R248Q,骨转移灶I195S)(表1-4)。EGFR合并TP53突变一致率100%(表1-5)。对肺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突变基因使用GO数据库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调节细胞粘附和运动基因(ADGRL3、EGFR、PIK3CG、LPP、SMARCA4、TLR4及ESR1)和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基因(MTOR、KMT2C、KMT2D、TFE3和CTNNB1)在骨转移灶更加富集(图6)。结论:1.肺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器官微环境具有异质性。2.EGFR、TP53及EGFR合并TP53突变在肺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突变高度一致,EGFR、TP53和EGFR合并TP53共突变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促进肺癌骨转移。3.调控细胞粘附、运动和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基因在骨转移灶更加富集,该信号途径可能与肺癌骨转移存在关联。(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郭健华[2](2017)在《核医学与X射线联合骨显像对寻找骨转移灶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保证推进医疗整体质量,进一步确认核医学与X射线联合运用在诊断骨转移灶方面的作用。方法:对100例在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经过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核医学和X线诊断的联合应用诊断率。结果:经过医务人员的对比对照,核医学与X射线联合应用的阳性率为94%,核医学检出为阳性、X射线检查为阴性为6%,X射线检出为阳性,核医学检出为阴性为2%。结论:在骨转移灶的影像诊断方面,核医学联合X射线的诊断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核医学在骨转移灶检查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7年13期)

刘琦,程旭锋,张新峰,赵慧朵,王伟[3](2013)在《白术附子汤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生存时间及骨转移灶中破骨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用白术附子汤组、附子-白术药对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生存时间,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转移组织中M-CSF、PTHr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生存时间显着延长(P<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裸鼠骨转移灶中TRAC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M-CSF mRNA、PTHr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M-CSF、PTHrP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白术附子汤组M-CSF、PTHrP蛋白相对表达量有低于附子-白术药对组的趋势。结论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与其下调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骨破坏因子M-CSF、PTH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附子-白术药对与白术附子汤功效相近,可能是白术附子汤的核心药物。(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3年05期)

胡斌,成莉霞,李玮[4](2013)在《SPECT/CT对早期疑似肿瘤骨转移灶鉴别诊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PECT/CT对早期疑似肿瘤骨转移灶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在我院使用SPECT/CT诊断的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患者90例资料(共100个病灶部位),所有患者在使用单纯SPECT扫描无法确诊后使用SPECT/CT扫描,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学(或手术过程)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病理学(或手术过程)确诊,SPECT/CT诊断显示恶性病灶40个,良性病灶56个,无法确诊病灶3个(3.0%),误诊病灶1个(1.0%),诊断灵敏度95.6%,特异性93.1%,阳性预测值90.3%,阴性预测值96.5%。结论 SPECT/CT对早期疑似肿瘤骨转移灶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3年11期)

蔡自强,闫培华,郝培来,尤克增[5](2012)在《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与SPE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灶检出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与SPECT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WB-DWI与SPECT骨显像检查。将骨骼系统分为8个区域观察,颅骨、肩胛骨、胸锁骨、肋骨、脊椎、骨盆、肱骨、股骨。比较WB-DWI及SPECT骨显像检出的阳性病例数、病灶数量及区域。结果 25例患者有骨转移灶,受累区域共计84处,病灶数量共计204处。WB-DWI共检出骨转移21例,74处受累区域,193处阳性病灶;SPECT骨扫描检出骨转移18例,有72处受累区域,192处阳性病灶。两种方法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灶阳性病例数及受累区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0.650,P>0.05)。WB-DWI尚能检出骨转移灶之外的病灶共计263处,其中原发肿瘤23处,实质脏器转移灶61处,淋巴结转移灶179处。结论 WB-DWI和SPECT骨显像在骨转移瘤的检出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WB-DWI可以发现更多的骨外器官及淋巴结病变,可作为诊断骨转移瘤的一种新的、无辐射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2年12期)

黄晨,胡旭,张超,刘栓得,初同伟[6](2012)在《CCN3在肺癌骨转移灶中高表达及其对破骨细胞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肺癌易转移至骨并导致溶骨性破坏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观察CCN3在肺癌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前体成骨细胞(MC3T3-E1)与前体破骨细胞(RAW264.7)共培养体系研究CCN3重组蛋白对前体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例肺癌骨转移转灶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CN3的表达;构建RAW264.7细胞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模型,向共培养体系中加或不加800 ng/mL的CCN3重组蛋白,采用Real-time PCR检测RAW264.7细胞的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K)、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mRNA的表达,并通过TRAP染色法对破骨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肺癌骨转移灶组织中的CCN3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CN3重组蛋白可显着促进共培养体系中的RAW264.7细胞的破骨细胞标志基因TRAP、CK、CTR的mRNA的表达量;TRAP染色可见对照组TRAP阳性细胞数[(6.2±1.48)个]明显低于加了CCN3重组蛋白的试验组[(21.4±3.04)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N3在肺癌骨转移灶中高表达及其可诱导破骨细胞分化,CCN3可能在肺癌骨转移和溶骨性破坏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杂志》期刊2012年11期)

宫丽华,孙晓淇,刘宝岳,黄啸原[7](2012)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BMP-2、BMP-4、BMP-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BMP-2、BMP-4、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成骨性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及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病例中BMP-2、BMP-4、BMP-7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MP-2在所有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及BPH病例中均表达,二者中其阳性率及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BMP-4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及BPH中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前者中BMP-4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BPH(P<0.05)。在BPH的阳性表达病例中,BMP-2、BMP-4、BMP-7细胞质与细胞核同时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13.3%、7.1%和11.1%,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病例中,BMP-2、BMP-4、BMP-7细胞质与细胞核的同时阳性的表达率均为100%,且细胞核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细胞质。结论 BMP-4、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高表达,提示其在前列腺癌的成骨性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王恩成,徐莲,孙晓光,韩源[8](2011)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单独SPECT难于确诊良恶性的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SPECT骨扫描难于确诊的对53例肿瘤患者的84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所有患者转移灶确诊以临床病理、MRI、CT、骨扫描复查或PET/CT检查为依据。结果:①SPECT显像无法确诊的84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34个(40.5%),良性病灶44个(52.4%),仍无法确诊的5个(6.0%),误诊1个(1.2%)。②SPECT/CT融合显像对于单独SPECT难以确诊病灶的诊断符合率92.9%,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94.4%,特异度91.7%,阳性预测值89.5%,阴性预测值95.7%。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够对92.9%单独SPECT骨扫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明显的提高了肿瘤骨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在肿瘤患者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1年12期)

C.,Messiou,D.J.,Collins,S.,Giles,J.S.,de,Bono,D.,Bianchini[9](2011)在《扩散加权MRI评估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化疗有效和无效者骨转移灶的ADC值变化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确诊的26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于化疗前、化疗12周分别行脊柱及骨盆的扩散加权MRI。同时用基于CT分期和PSA检测的(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荀建军,贾志峰,张连元,冯建刚[10](2011)在《BMP-2和p21在乳腺癌原发灶及骨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骨形成蛋白-2(BMP-2)和p21在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及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乳腺癌骨转移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126例,其中,至今未发生骨转移者88例,发生骨转移者3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原发灶及骨转移灶中BMP-2和p21的表达进行测定,并结合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临床分期等,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84.2%(32/38)。临床Ⅰ期、Ⅱ期、Ⅲ~Ⅳ期乳腺癌患者的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3.2%、34.2%、52.6%。Ⅲ~Ⅳ期与Ⅱ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BMP-2阳性表达率在合并骨转移和无骨转移组中分别为15.79%和54.5%(P<0.01);在合并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15.2%和58.75%(P<0.01);而在临床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为20.59%,明显低于临床Ⅱ期的BMP-2阳性表达率(66.67%)(P<0.01)。乳腺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合并骨转移和无骨转移组中分别为18.4%和53.4%(P<0.01);在合并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34.8%和83.75%(P<0.01);而在临床Ⅲ~Ⅳ期的乳腺癌组织中为23.53%,明显低于临床Ⅱ期的p21阳性表达率(64.58%)(P<0.01)。BMP-2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原发灶中为21.74%(5/23),而骨转移灶中下降至0(0/23),P<0.05;虽然p21在乳腺癌骨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4.35%(1/23)也低于乳腺癌原发灶26.09%(6/23),但无统计学意义。BMP-2及p21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结论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临床分期越晚,骨转移的发生率越高;BMP-2和p21高表达者淋巴结转移少、发生骨转移的机会较少;而BMP-2和p21的低表达预示具有形成骨转移的潜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1年21期)

骨转移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了保证推进医疗整体质量,进一步确认核医学与X射线联合运用在诊断骨转移灶方面的作用。方法:对100例在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经过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核医学和X线诊断的联合应用诊断率。结果:经过医务人员的对比对照,核医学与X射线联合应用的阳性率为94%,核医学检出为阳性、X射线检查为阴性为6%,X射线检出为阳性,核医学检出为阴性为2%。结论:在骨转移灶的影像诊断方面,核医学联合X射线的诊断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核医学在骨转移灶检查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转移灶论文参考文献

[1].江小柳.晚期肺腺癌原发灶与骨转移灶基因突变差异的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19

[2].郭健华.核医学与X射线联合骨显像对寻找骨转移灶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

[3].刘琦,程旭锋,张新峰,赵慧朵,王伟.白术附子汤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生存时间及骨转移灶中破骨细胞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

[4].胡斌,成莉霞,李玮.SPECT/CT对早期疑似肿瘤骨转移灶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

[5].蔡自强,闫培华,郝培来,尤克增.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与SPE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灶检出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

[6].黄晨,胡旭,张超,刘栓得,初同伟.CCN3在肺癌骨转移灶中高表达及其对破骨细胞的作用[J].中国癌症杂志.2012

[7].宫丽华,孙晓淇,刘宝岳,黄啸原.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BMP-2、BMP-4、BMP-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

[8].王恩成,徐莲,孙晓光,韩源.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

[9].C.,Messiou,D.J.,Collins,S.,Giles,J.S.,de,Bono,D.,Bianchini.扩散加权MRI评估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反应[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

[10].荀建军,贾志峰,张连元,冯建刚.BMP-2和p21在乳腺癌原发灶及骨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标签:;  ;  ;  ;  

骨转移灶论文-江小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