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 HDCT自适应迭代重建和能谱成像的应用研究

GE HDCT自适应迭代重建和能谱成像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颅脑CT自适应迭代重建与滤波反投影重建的比较目的:在不同毫安秒(mAs)条件下,将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SIR)与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以不同比例混合的方式对颅脑CT图像进行重建,比较所得图像的图像质量差异。方法: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利用GE HDCT(Discovery CT750HD)扫描仪,对40例主诉为头痛、头晕的患者(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9.5±11.2岁),采用两种不同毫安秒条件(300mAs和200mAs,其中300mAs为颅脑扫描的常规条件)进行颅脑CT扫描,对所得原始数据分别进行FBP法(0%ASIR)和不同比例ASIR-FBP混合法(30%ASIR,50%ASIR,70%ASIR和90%ASIR)重建,并对所得的10个序列图像进行随机化排序。由两名10年以上CT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每例患者的10个序列图像的正常结构显示度、病灶的显示度、图像对比及诊断信心四个方面做出主观评分,并测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的CT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同时记录两种扫描条件下容积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 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 DLP),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00mAs扫描条件下采用50%ASIR重建算法与300mAs条件下的FBP重建算法所得的图像质量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0mAs条件下的FBP重建算法与300mAs条件下的FBP重建算法所得图像质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FBP重建算法比较,在颅脑CT检查中利用ASIR重建技术能在降低1/3的辐射剂量条件下不影响图像诊断质量。第二部分CT能谱成像在早期肺癌及纵隔淋巴结鉴别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实性、半实性及磨玻璃结节型肺癌CT能谱成像参数比较目的:比较实性、半实性及磨玻璃结节型肺癌能谱成像参数的差异,观察三种类型的肺癌在CT能谱成像中是否具有相似的强化特征,为后续肺癌和良性病变鉴别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因胸部X线或CT平扫发现异常而申请CT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全肺低剂量常规平扫,小视野病灶能谱增强扫描,全肺低剂量常规增强扫描。收集到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的257例患者,根据手术病理结果,最终共有64例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共检出21个实性结节(组A1),23个半实性结节(组A2)和20个磨玻璃结节(组A3),均经肺结节切除+淋巴结清扫病理证实为I期肺癌。选取3个不同感兴趣区记录病灶的CT值、水含量(Water Concentration, WC)、碘含量(Iodine Concentration, IC)和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 Zeff)并分别计算其平均值,同时计算40keV至140keV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chromatic Images, VMIs)病灶CT值的变化值(vHU),同样方法记录止常肺组织和胸壁肌肉组织的上述能谱参数值,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分别对vHU, IC, WC, Zeff及40,70,140keV虚拟单能量图像的CT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灶CT值和WC均显示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vHU和1C均显示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ff显示组A1与组A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组A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肺组织和胸壁肌肉组织各能谱参数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性、半实性和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具有相似的碘含量和能谱曲线变化特征。能谱参数vHU和1C间及70keV图像的CT值和WC间呈正相关。第二章CT能谱成像在早期肺癌与肺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早期肺癌与肺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来源、扫描方式及能谱参数的获取同第二部分第一章。根据随访结果,最终共有8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共检出64个1期肺癌结节(64例患者,组A,病灶数n=64)和35个肺良性病灶(25例患者,其中一例患者同时检出一个肺癌结节和一个良性结节),良性病灶进一步分为活动性炎性病灶组(13例患者,组B,病灶数n=20)和良性结节组(12例患者,组C,病灶数n=15)。因实性肺癌、半实性肺癌及磨玻璃肺癌具有相似的vHU和IC,而CT值、WC和Zeff间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对CT值,WC和Zeff的统计分析中将肺癌组进一步分为实性结节组(组A1),半实性结节组(组A2)和磨玻璃结节组(组A3),而对vHU,IC和能谱曲线的统计分析将三种肺癌结节统一归为肺癌组,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上述能谱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绘制早期肺癌与肺良性病变鉴别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并记录能谱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诊断阈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病灶CT值和WC显示组A1、组B及组C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HU和IC显示组A与组C间及组B与组C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A与组C间vHU和J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和0.835;但组A与组B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ff显示组A1、组A2、组B及组C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组A3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vHU诊断闽值定为112.55或当IC诊断阈值定为14.61时,鉴别早期肺癌与肺良性结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4%和80%。结论:CT能谱成像提供了比常规CT值更多的诊断信息,其中vHU和IC间及70keV图像的CT值和WC间呈正相关,增强扫描vHU和IC有助于鉴别早期肺癌与肺良性结节。第三章CT能谱成像在良恶性纵隔淋巴结鉴别中的应用目的:比较纵隔良恶性淋巴结CT能谱成像参数的差异,探讨CT能谱成像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来源及扫描方式同第二部分第一章,根据随访结果,最终筛选出其中的30例患者(本研究充分考虑患者的辐射剂量,在能谱成像中以肺部病灶为扫描靶区,因此收集到的纵隔淋巴结数量较少)。一名十年以上CT工作经验的医生将手术病理淋巴结所示位置与CT图像中淋巴结位置进行认真匹配校对,共纳入20枚恶性淋巴结和27枚良性淋巴结。纳入标准如下:淋巴结长径≥1cm,其中病理诊断恶性淋巴结7枚,CT诊断恶性淋巴结13枚(诊断标准:肺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多发且长径≥2cm);病理诊断良性淋巴结12枚,其余15枚良性淋巴结中6枚因肺内病灶得到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而归入良性淋巴结,9枚淋巴结经CT随访诊断为肺活动性炎症及良性淋巴结(诊断标准,患者经正规抗炎治疗2周内复查CT显示肺内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能谱参数的获取方法同第二部分第一章,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分别对vHU, IC, WC,Zeff及40,70,140keV虚拟单能量图像的CT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正常肺组织、胸壁肌肉组织及淋巴结的各能谱参数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单期增强CT能谱成像难以对纵隔淋巴结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分析可能原因如下:1,上腔静脉造影剂硬化伪影对纵隔2、4组淋巴结能谱参数测量产生影响;2,病理结果中某一组淋巴结中有多枚检出癌转移,另有几枚未检出癌转移,此时影像学对该类淋巴结很难做到完全一一对应,本研究中仅将CT图像中对应组别中较大的淋巴结纳入恶性淋巴结组,可能会产生假阳性结果;3,临床病理淋巴结取材中可能会有一定的遗漏率,这使得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成为可能;4,本研究中获得病理诊断病例数相对较少,也可能是产生阴性结果的原因。

论文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颅脑CT自适应迭代重建与滤波反投影重建的比较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CT能谱成像对早期肺癌和纵隔淋巴结的评价
  • 第一章 实性、半实性及磨玻璃结节型肺癌CT能谱成像参数比较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CT能谱成像在早期肺癌与肺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CT能谱成像在良恶性纵隔淋巴结鉴别中的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活前任[J]. 幸福家庭 2014(12)
    • [2].雾霾天气对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数据影响研究[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0(05)
    • [3].能谱体成像对疑似隐匿性癌症病人的应用:一项对503例病人的前瞻性研究[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0(06)
    • [4].能谱映射快速变换方法研究[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8(01)
    • [5].航空伽玛能谱勘查系统完成样机研发[J]. 地质装备 2009(06)
    • [6].电子加速器X射线源能谱整形理论与模拟研究[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4(01)
    • [7].伽玛能谱测量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 地下水 2014(03)
    • [8].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在神经系统方面的临床应用[J]. 中国卒中杂志 2013(02)
    • [9].核能谱多道分析仪设计[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5)
    • [10].参数最优化数字核能谱获取系统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9(01)
    • [11].大气氡对伽能谱数据影响的蒙特卡罗模拟[J]. 科技广场 2016(10)
    • [12].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J]. 西部资源 2017(01)
    • [13].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α放射源能谱测量模拟[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04)
    • [14].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J]. 中国卒中杂志 2013(02)
    • [15].模糊综合评判在航空伽玛能谱参数解释评价中的应用[J]. 华南地震 2009(S1)
    • [16].基于无人机的航空伽玛能谱数据传输系统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03)
    • [17].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在浮土覆盖区找矿的应用实践[J]. 现代矿业 2017(02)
    • [18].基于现场刻度的扫描测量能谱剥离处理技术研究[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6(05)
    • [19].伽马能谱处理软件开发[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2(00)
    • [20].采用估值修正获取伽玛能谱的新方法[J]. 科技与企业 2013(12)
    • [21].非形状不变势能谱关系分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22].航空伽玛能谱数据地形改正方法对比研究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2)
    • [23].相山铀矿田航空伽玛能谱场特征[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03)
    • [24].“能谱CT”专栏编者按[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2(03)
    • [25].统计方法在航空能谱数据处理的应用与探讨[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10(05)
    • [26].地面伽玛能谱在仁差盆地找矿中的应用[J]. 华南地震 2009(S1)
    • [27].基于Matlab核能谱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研发[J]. 江西化工 2019(01)
    • [28].新型智能仿核能谱系统的设计[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5(10)
    • [29].能谱CT在胸部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01)
    • [30].特设“能谱CT”专栏 诚邀专家投稿[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2(02)

    标签:;  ;  ;  ;  

    GE HDCT自适应迭代重建和能谱成像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