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49-2002)

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49-2002)

论文题目: 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49-2002)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经济史

作者: 宋士云

导师: 苏少之

关键词: 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度结构,制度变迁

文献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是从经济史学的视角,综合运用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知识,尝试对我国五十多年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与变迁进行专题性研究,力图探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时期的模式、结构和管理体制、绩效和存在的问题、变迁动因和历史背景,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能在理论上对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反思,为构建我国新型的社会保障理论体系和制度框架提供理论支撑,为尽快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和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更好地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共五章,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和选题的意义。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既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三农”问题中极为重要的农村居民民生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十多年来,虽然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把重点放在了城镇,因此,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较为薄弱,至于从经济史学的视角,或者说从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背景下,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进行历史的考察则更为鲜见。本文对我国五十多年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与变迁进行专题性研究,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表现在:能在理论上对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反思,为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为构建我国新型的社会保障理论体系和制度框架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推动和促进社会保障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的发展和方法论的创新,为国史研究写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这一重要篇章;能在实践上为建立根植于我国国情的、有特色的、涵盖着农村的、完善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供重要借鉴,为尽快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和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更好地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解释。社会保障,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个社会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为其国民提供生活安全保障。在正式的制度中涉及国家的作用,而在非正式的制度中则较少或不涉及国家的作用,在这种层面上使用这一概念的情况不多,但是对这一广义概念的了解并非不重要,尤其是在

论文目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现状述评与选题的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解释

三、研究的范围、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

四、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章 农村个体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保障制度(1949—1955 年)

一、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实践

1. 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思想与保障措施

2. 近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3. 中国小农自然经济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与特点

4. 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起点

二、建国初期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农民生活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

1. 土地改革与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2. 农民生活的初步改善与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3. 以农民私有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互助与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的缓解

三、人民政府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设

1. 建国初期的农村赈灾工作

2. 建国初期的农村社会救济

3. 建国初期对农村的医疗救助

4. 建国初期对农村鳏寡孤独残疾人的照顾

5. 建国初期的农村优抚工作

6. 某些传统社会互助项目的变迁

四、建国初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是农民个体所有制经济,主体是农民家庭保障

2.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与政府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

3. 建国初期社会保障制度较好地处理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三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56—1983 年)

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救灾体制

1. 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救灾体制的内容

2. 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救灾体制的特征

二、集体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1. 集体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救济的发展历程

2. 集体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救济的措施

3. 对农村中特殊人员的社会救济

三、集体经济条件下的五保户供养制度

1. 集体经济条件下农村五保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2. 集体经济条件下农村五保制度的性质和内容

四、集体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社会优抚制度

1. 群众优待劳动日

2. 国家定期定量经济补助

3. 牺牲、病故抚恤和伤残抚恤

4. 义务兵退伍安置

五、集体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1. 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社会经济背景

2. 集体经济条件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合作医疗迅速衰落的原因分析

六、农村集体经济近乎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发挥了一种潜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功能

1.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

2. 公共食堂人民公社体制时期

3.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人民公社体制时期

七、1956—1983 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性质

1. 集体保障是一种社会救助型的社区保障制度

2. 集体保障是一种传统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3. 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第四章 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84—2002 年)

一、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经济转轨中的农村社会救灾体制

1.80 年代—1994 年对传统社会救灾体制的改革

2.1994 —2002 年农村社会救灾体制改革的现代化和市场化取向

三、经济转轨中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与扶贫开发

1.80 年代—1994 年对农村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

2.1994 —2002 年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

3. 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

四、经济转轨中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1. 经济转轨中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变迁

2. 敬老院的发展与管理

3.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五、经济转轨中的农村社会优抚安置制度

1. 改进群众优待办法,发放优待金

2. 提高抚恤标准,推行定期抚恤

3.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六、经济转轨中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1.合作医疗制度解体之后的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供求状况

2. 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恢复与发展

3. 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不能发展壮大的原因分析

七、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

1. 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过程

2.1992 年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中的几种模式

3.1992 年以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八、对经济转轨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

1. 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少、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

2. 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难以选择

3. 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滞后,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

4. 农村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第五章 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反思与前瞻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阐释

1.1949 —1955 年农村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国家社会救助模式

2.1956 —1983 年农村集体保障+国家救助模式

3.1984 —2002 年农村家庭保障+国家扶助+现代社会保障试点模式

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不发展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1. 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乏明确的理念、定位和发展规划

2. 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缺乏科学深入的研究

3. 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缺乏足够的重视与资金投入

4.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和农民缺乏社会保障意识

5.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历史启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模式与策略选择

1. 明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理念和目标

2. 近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模式选择

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附表

发布时间: 2006-10-16

参考文献

  • [1].南京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 张瑛.南京农业大学2007
  • [2].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刘子操.东北财经大学2007
  • [3].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 张太宇.辽宁大学2014
  • [4].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 徐彤.西北大学2011
  • [5].依托农地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 杨鹭.华中农业大学2010
  • [6].基于制度效率的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 刘晶.东北林业大学2010
  • [7].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 徐嘉辉.东北农业大学2009
  • [8].农民社会保障权研究[D]. 张晶.武汉大学2011
  • [9].农民社会保障供需均衡研究[D]. 贺书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 [10].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研究[D]. 张尧.华中科技大学2016

标签:;  ;  ;  ;  

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49-200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