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菝葜科系统发育研究

世界菝葜科系统发育研究

论文题目: 世界菝葜科系统发育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学

作者: 陈士超

导师: 傅承新

关键词: 菝葜科,菝葜属,肖菝葜属,类菝葜属,孢粉学,种皮微形态,形态分支分类,分子系统,系统发育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利用孢粉学、种皮微形态、形态性状分支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等多学科手段和方法,对世界菝葜科的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菝葜科的范畴,三个属间及属下组间和种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菝葜科的系统发育进行了重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孢粉学 本文对菝葜科内各类群作了详细的孢粉学研究,对3个属125个种作了光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其中10个种做了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两大类型花粉及4种花粉型,第一类包括了菝葜属和肖菝葜属的所有种类,分为三种花粉型,均为球形无萌发孔,刺状或脑纹状外壁纹饰,外壁分为三层,厚度极薄。第二类仅含一种花粉型,为类菝葜属(Ripogonum)特有类型。这种类型为椭球形单沟网纹花粉,与菝葜科其余种类的花粉完全不同,支持将该属从菝葜科分出来,成立单独的科。肖菝葜属与菝葜属的花粉有明显的过渡类型,提出将肖菝葜属合并入菝葜属。本研究还拟定了花粉类型检索表,并对花粉类型的地理分布和演化趋势作了探讨。2.种皮微形态 首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菝葜科3个属50种4个变种的种子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菝葜科种子种皮微形态的变异式样丰富,包括粗脑纹型、脑纹型、网纹型、微网纹型、孔穴型等8种类型的种皮纹饰。Ripogonum属种子很大,种皮纹饰明显区别于其它所有种类,呈现出独有的粗脑纹型。肖菝葜属的种皮纹饰为脑纹型,和菝葜属多数种类相似,根据种皮特征无法将这两个属区分。菝葜属种皮纹饰分为7种类型,网纹型和脑纹型是主要类型。绝大多数菝葜组和圆锥菝葜组的种类为网纹型,草本组、土茯苓组和肖菝葜属多为脑纹型,推测它们可能具有较近缘的关系。3.分支分类学 对全世界范围分布的菝葜科(Smilacaceae)选出79个代表种(包括了全部的属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历史与背景

1.1 菝葜科植物的特点

1.2 菝葜科的研究概况

1.2.1 解剖学研究

1.2.2 细胞学研究

1.2.3 孢粉学研究

1.2.4 植物化学研究

1.2.5 地理分布与化石记录

1.3 菝葜科范围的界定和系统位置

1.4 菝葜科各属内组的划分

第二章 孢粉学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观察结果

3.2.1 菝葜科花粉的一般特征

3.2.2 花粉型形态特征

3.3 讨论

3.3.1 花粉类型的划分

3.3.2 花粉类型的地理分布和演化趋势

3.3.3 花粉形态的分类学意义

第三章 种皮微结构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菝葜科的种子特征

2.2.2 菝葜属的种子特征

2.2.3 肖菝葜属种子特征

2.2.4 类菝葜属种子特征

2.3 讨论

2.3.1 菝葜科属间关系的探讨

2.3.2 菝葜属属内关系的探讨

第四章 基于形态学证据的系统发育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选择与来源

4.1.2 形态性状的选择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分析

4.3 讨论

4.3.1 类菝葜属的系统位置

4.3.2 肖菝葜属的分类地位

4.3.3 菝葜属内部的亲缘关系

4.3.4 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

第五章 分子系统学

5.1 基因片段的选择

5.1.1 适合系统发育研究的基因片段和选择方法

5.1.2 本研究中选择的片段

5.2 系统发育分析建树方法

5.2.1 距离法

5.2.2 最大简约法

5.2.3 最大似然法

5.3 材料与方法

5.3.1 材料

5.3.2 实验方法

5.4 序列处理和系统发育分析

5.5 结果

5.5.1 ITS序列

5.5.2 rpL16序列

5.5.3 matk序列

5.5.4 联合序列分析

5.6 讨论

5.6.1 分子进化及不同序列间的系统发育信息分析

5.6.2 菝葜科的系统发育

第六章 似然比检验和贝叶斯法在菝葜科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材料

6.1.2 模型选择和系统树重建方法

6.2 结果

6.2.1 选择模型的种类和参数

6.2.2 贝叶斯分析

6.3 讨论

6.4 菝葜科系统发育时间的推测

6.4.1 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的选择

6.4.2 系统发育树上分歧时间的估算

6.4.3 菝葜科起源时间的分析结果

第七章 世界各国各地区菝葜种类统计

第八章 结果和结论

7.1 菝葜科系统学的新证据

7.2 菝葜科的系统发育关系

7.2.1 菝葜科的范围

7.2.2 菝葜属与肖菝葜属的系统发育关系

7.2.3 菝葜属内的发育关系

7.3 菝葜科的起源与分化特点

7.4 属的分类学修订

7.5 未来的研究目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地质年代尺度

B.新生代和中生代的地质事件

本研究的创新点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10

参考文献

  • [1].洲际间断分布的菝葜科基部类群穗菝葜的亲缘地理学研究[D]. 陈晨.浙江大学2013
  • [2].亚洲菝葜科植物的分类系统修订及北美草本菝葜的谱系地理学研究[D]. 李攀.浙江大学2012
  • [3].世界菝葜科(百合目)的分子系统发育及其生物地理学研究[D]. 祁哲晨.浙江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世界菝葜科(百合目)的分子系统发育及其生物地理学研究[D]. 祁哲晨.浙江大学2013
  • [2].亚洲菝葜科植物的分类系统修订及北美草本菝葜的谱系地理学研究[D]. 李攀.浙江大学2012
  • [3].壳斗目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D]. 李睿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
  • [4].石蒜属种间关系和杂交起源的研究[D]. 史树德.浙江大学2005
  • [5].虎尾草亚科的系统学和演化研究[D]. 刘青.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南植物研究所)2004
  • [6].菝葜提取工艺的改进及药理学研究[D]. 舒孝顺.华中科技大学2005
  • [7].甘草属(Glycyrrhiza L.)的系统学研究[D]. 孟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 [8].菝葜属菝葜复合种和草本菝葜组的系统发育研究[D]. 孔航辉.浙江大学2006
  • [9].菝葜属圆锥菝葜组和穗菝葜组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及分类学研究[D]. Seine Nyoe Nyoe Ko.浙江大学2007
  • [10].西南菝葜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 许婧.沈阳药科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  

世界菝葜科系统发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