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逆转抗肿瘤药物多药耐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设计制备了p环糊精-壳聚糖聚合物纳米粒胶束。此类聚合物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两亲性纳米粒胶束,实现增溶药物和一定的缓控释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聚合物胶束具有窄粒径分布与稳定的核壳结构,易于包封疏水性药物,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通透性和渗透性,最终实现药物靶向传递。聚合物胶束独特的优势,p环糊精与壳聚糖自身的生物相容性,使该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工作:(1)以壳聚糖(CS)结构为主链,p环糊精(β-CD)、油酸结构作为疏水链,马来酸酐作为亲水链,通过对壳聚糖油酰化、马来酰化与对环糊精巯基化,最终以加成反应合成目标产物CCP1221。该产物采用FT-IR、1H-NMR进行结构表征。对主要结构单元的取代度进行计算,油酰基取代度为5.4%-8.9%;马来酰基取代度为17.4%,β环糊精结构的取代度为6.8%。(2)采用荧光探针法、动态光散射技术(DLS)对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纳米粒径进行了分析,以透析法制备阿霉素/CCP1221胶束给药系统,并对其载药量、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进行测定。结果显示CMC值为0.015~0.046mg/mL;空白胶束粒径为193.6~242.5nm,载药胶束粒径为237.6~289.8nm。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为5.35%-7.72%、61.71%-78.05%,体外药物释放率为63.19%。(3)以四甲基氮唑蓝比色法(MTT)分析空白聚合物对(MCF-7)与耐阿霉素细胞(MCF-7/ADR)的细胞毒性,确定了CCP1221聚合物适用的浓度范围为0.25mg/mL~1mg/mL;测定了不同浓度CCP1221聚合物/阿霉素混合物和游离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半数致死率,并计算CCP1221聚合物对细胞耐药性的逆转程度。结果表明CCP1221聚合物对细胞耐药性逆转倍数为3到15.82倍,初步实现了对肿瘤细胞耐药性的逆转。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多药耐药性1.1.1 多药耐药性现状1.1.2 多药耐药性逆转的研究进展1.2 高分子聚合物给药系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1.3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1.4 环糊精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第2章 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2.1 设计思路2.2 合成路线设计2.3 技术路线第3章 高分子聚合物β环糊精-壳聚糖的合成及表征3.1 引言3.2 实验材料与仪器3.3 实验部分3.4 实验结果3.5 分析与讨论第4章 β环糊精-壳聚糖两亲性聚合物载药胶束制备及评价4.1 引言4.2 实验材料与仪器4.2.1 实验材料4.2.2 实验仪器4.3 实验部分4.3.1 载药纳米粒中ADR含量分析方法确立4.3.2 β环糊精-壳聚糖两亲性聚合物载药胶束制备4.3.3 β环糊精-壳聚糖两亲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粒径及ζ电位测定4.3.4 β环糊精-壳聚糖两亲性聚合物载药胶束载药量与封包率测定4.3.5 β环糊精-壳聚糖两亲性聚合物载药胶束药物体外释放研究4.4 实验结果4.4.1 阿霉素标准曲线的制定4.4.2 精密度试验及重复性试验4.4.3 载药胶束ζ电位、粒径及其分布测定4.4.4 载药胶束载药量与封包率测定4.4.5 载药胶束药物体外释放测定4.5 分析与讨论第5章 β环糊精-壳聚糖聚合物体外细胞毒性及其逆转多药耐药性研究5.1 引言5.2 实验材料与仪器5.2.1 实验仪器5.2.2 实验材料5.3 实验部分5.3.1 试剂配制5.3.2 细胞培养5.3.3 空白CCP1221聚合物的细胞毒性测定5.3.4 CCP1221聚合物对多药耐药性影响5.4 实验结果5.4.1 CCP1221聚合物的细胞毒性测定5.4.2 CCP1221聚合物逆转多药耐药性测定5.5 分析与讨论第6章 结论参考文献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聚合物胶束论文; 壳聚糖论文; 环糊精论文; 多药耐药性论文;
新型β环糊精—壳聚糖两亲聚合物CCP1221的设计制备及逆转细胞MDR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