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娟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313027
所谓课前预习就是老师在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准备的认识过程。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起始环节,至少能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培养自学能力;2、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3、提高听课效果;4、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5、改变被动的学习局面。总之,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而有效地进行预习,让预习“脚踏实地”呢?
一、增强预习意识,明确要求任务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预习,认为“在指导以前,得先令学生预习”,“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教师更加需要重视学习的预习,让学生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必须加强认识,不断倡导,大力宣传预习的作用,以唤醒学生的预习意识,在思想上共同重视预习,深刻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指导预习方法,建立预习反馈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在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教给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预习应该指向学生的智力挑战,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各项作业,使各种训练扎实到位,让预习发挥有效价值。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任务:
1、朗读课文三遍,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按照课前提示,查阅那次地震的有关资料。
3、根据课文内容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第一道是常规题,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扫清文字障碍;第二道是让学生了解更多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最后一道是课文所要探讨的重点,直接指向本文的主旨。在第二天的检查时,发现第一道预习题完成得最好;第二道查阅资料,有的是父母帮忙完成的,有的是网络下载的打印稿,虽然数量不少,可是从课堂上交流的情况来看,他们的资料是只能放在案边的,也就是充其量完成了老师的任务而已,并没有认真消化;第三道预习题,如果仅从学生写下的答案看,完成得还是不错的,他们给出的答案很具说服力。
可是,这样的预习题是否真正在引导学生优先自主学习?预习题是否有思考的价值?看来,这样的预习是低效的。再一次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我布置了如下预习任务:
1、用一两句话按主次关系写出插图中的任务关系,并能以文中语句为根据,写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2、在文中划出“我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你会和我在一起”,有几次划几次,并想想是否重复啰嗦?
3、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填空:这是一对()的父与子。可以用文中的词,也可以自己提炼,但是必须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通过以上预习,无论是个体学生的精确训练,还是对预习进行检测评估,都会很容易得到落实与保证。这样的预习题,学生无法从任何辅助资料上得到现成的答案,必须与文本进行认真的研读和思考才能完成。这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
三、养成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技能。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预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预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预习的风气。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会随之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预习的过程,是教师教授学生独立思考并对之加以引导、批判的过程。真正有质量的预习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对于今后进入高一级阶段学习或是终生学习都影响深远,将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