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 吴岚
导师: 郑淑芬
关键词: 信息时代,信息素养,信息教育
文献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社会对人的挑战表现为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挑战,而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社会国民是否具备相当的信息素养和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更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目前,信息素养的培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社会的接班人,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网络化、虚拟化,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培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技能与信息态度、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等。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 时代的推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学校教育转变自己固有的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接受新时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构架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内容,充分适应全新的信息技术要求,同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培养了顺应时代的全新人才,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充实了教学方法。
论文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主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1.2.1 信息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2.2 信息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2.3 信息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 论文的写作思路
第2章 信息时代的特征及对人的信息素养的要求
2.1 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特点之比较
2.2 信息时代的特征
2.2.1 信息和知识在信息社会扮演主角
2.2.2 信息极为丰富
2.2.3 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2.3 信息时代学习和教育发生的方式与特点
2.3.1 教师的讲变为导
2.3.2 学生的听变为真正的学
2.3.3 集体教学逐渐转变为教学的个别化和多样化
2.3.4 教学内容的取向将更有利于学生适应性的培养
2.3.5 学习模式将趋于多样化
2.3.6 革新的学习管理
2.3.7 从学习者的双基夯实变为高级思维和技能的发展
2.3.8 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
2.4 信息时代对人的信息素养的要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素养
3.1 信息素养概念
3.2 信息素养的内涵
3.2.1 信息知识
3.2.2 信息能力
3.2.3 信息技能
3.2.4 信息态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教育
4.1 信息教育的内涵
4.2 信息教育发展历程
4.3 学校进行信息教育的意义
4.3.1 学校进行信息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4.3.2 学校进行信息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教育
5.1 信息教育的目的
5.1.1 信息教育的功利目的
5.1.2 信息教育的社会目的
5.1.3 信息教育的文化目的
5.1.4 信息教育的个人目的
5.2 信息教育的政策支持
5.2.1 美国的信息教育政策
5.2.2 英国的信息教育政策
5.3 信息教育的共同趋势
5.3.1 信息教育的目标
5.3.2 信息教育的政策
5.3.3 网络化学习是信息教育的新动向
5.3.4 信息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现状及对策
6.1 我国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1.1 学生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水平不高
6.1.2 学生信息意识不强
6.1.3 学生网络应用目的不当
6.1.4 学生信息能力不强
6.1.5 学生运用信息语言局限性大
6.2 学校信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2.1 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6.2.2 学校信息教育课程单一
6.2.3 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6.3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
6.3.1 国家政策的支持
6.3.2 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6.3.3 课程设置全面多样
6.3.4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6.3.5 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1
参考文献
- [1].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 王冬青.山东师范大学2002
- [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 胡丽芳.江西师范大学2003
- [3].创建学习型家庭理论与实践探索[D]. 朱文彪.上海师范大学2005
- [4].运用“任务综合”模式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黎良枝.上海师范大学2004
-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探析:历史与现实的维度[D]. 陈晓艳.陕西师范大学2005
- [6].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 沈进.南京师范大学2006
- [7].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 张云洁.华东师范大学2004
- [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王晓兵.华中师范大学2004
- [9].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D]. 林芳.福建师范大学2004
- [10].信息时代文识性培养的思考[D]. 向雯.湖南师范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D]. 王馨.同济大学2007
- [2].论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D]. 徐爽.华东师范大学2007
- [3].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 孙素华.河北工业大学2007
- [4].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易晖.湖南师范大学2007
- [5].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徐世东.东北师范大学2004
- [6].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原娟娟.南京师范大学2004
- [7].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设计[D]. 杨浴琮.东北师范大学2006
- [8].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刘孝文.河北大学2006
- [9].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D]. 李云莲.山东师范大学2005
- [10].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信息伦理的养成研究[D]. 彭亚宁.山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