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咏物词研究

宋人咏物词研究

论文摘要

在我国古代咏物文学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里,宋人咏物词从整体上来说是最美的一朵浪花。因为两宋时期,涌现了许多颇有影响的大家,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物佳作。据路成文博士统计,“宋代咏物词的数量相当大”,已经“达到3200余首。”①在现存全部宋词中能占到百分之十五左右。成为宋词中的一种重要题材类型,引起后人的高度重视、广泛学习和深入研究。本文从拥有咏物“最工”②之作的北宋大家苏轼谈起,努力摆脱“史”的拘束,转而“以作家为本”,以其代表作品论之。全文依照我的导师尹占华先生把“整个宋词的发展分两大阶段,即北宋词与南宋词”③的研究结论,最终确定为四章,其中北宋占一章,南宋占两章,中间一章论述南渡及辛派词人咏物词。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咏物词发展史上,南宋成就最为突出。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曾云:“唐五代北宋人词,不甚咏物,南渡诸公有之,皆有寄托。”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亦云:“夫咏物南宋最盛,亦南宋最工。”故将南宋骚雅词派及宋末遗民的咏物词作为全文论述的重点,北宋只选取了具有咏物词开创之功的苏轼和“集北宋之大成,开南宋之先声”的周邦彦,这是全文第一章。其他词人诸如欧阳修、柳永等只是需要对比论述的时候谈及,不再作为重点。是因在咏物词这一领域,不是说只要是大家,就一定是咏物能手。第二章论述南渡及辛派词人的咏物词,分别以李清照和辛弃疾作为典型。此时期词人由于身处金人入侵,国家濒临灭亡,生活极为动荡的年代,所以备尝战乱之苦和漂泊流离之痛。他们常借咏物词抒发内心无比强烈的思乡念国之情,从而使咏物词的情志内涵得以极大地丰富。至于南宋骚雅词派则不能不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且需浓墨重笔,是为第三章,也是全文的核心部分。骚雅派词人以其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对咏物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姜夔咏物以抒情见长,史达祖咏物以白描取胜,吴文英则“以其明显不同于稼轩派、白石派和他所师承的清真派的艺术独创性而在南宋词坛另开一派”,④自成一家。他的咏物词倾向于幽隐曲折,显得深婉密丽。到了宋末遗民词人周密、王沂孙、张炎等手里,咏物词成了他们表达怀念故国之情的最理想的寄托手法。赵翼(清)在《题遗山诗》里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所以宋末遗民词人以低回掩抑的词笔诉说着身世之哀与故国山河之恸,谱写了大量“悲悼家国之感恨,自伤身世之落寞”①的优秀作品,他们那似有若无的寄托手法、含蓄朦胧的咏物风格实在是到了炉火纯青、令后辈望尘莫及的地步!至此,宋人咏物词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本文的论述也到了最后一章,即第四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苏轼周邦彦对咏物词的贡献
  • 第一节 苏轼对咏物词的开创
  • 第二节 周邦彦对咏物词的拓展
  • 第二章 南渡及辛派词人对咏物词情志内涵的丰富
  • 第一节 南渡词人借咏物词写现实遭际
  • 第二节 辛弃疾及辛派词人借咏物词抒内心情感
  • 第三章 骚雅派词人对咏物词的革新
  • 第一节 姜夔咏物词呈现新面貌
  • 第二节 史达祖咏物词擅长白描
  • 第三节 吴文英咏物词倾向幽邃
  • 第四章 南宋遗民词人对咏物词艺术境界的升华
  • 第一节 周密咏物词中的故国之思
  • 第二节 王沂孙咏物词中的亡国之哀
  • 第三节 张炎咏物词中的身世之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吴中四才子咏物诗中的“物化”色彩[J]. 昆明学院学报 2020(02)
    • [2].和刻本《咏物捷径》考论[J]. 北方论丛 2020(04)
    • [3].彭城刘氏诗人与南朝咏物诗[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04)
    • [4].王安石咏物诗剖探[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青城咏物[J]. 内蒙古人大 2019(06)
    • [6].徐寅咏物诗特色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4)
    • [7].六朝山水诗的兴起及其对咏物诗的影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8].论咏物诗研究的基本问题与当代进展[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9].六朝咏物诗类型探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0].杜甫李商隐咏物诗之比较[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4)
    • [11].朱淑真咏物诗赏析[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10)
    • [12].曹魏咏物诗摭谈[J]. 萍乡学院学报 2016(05)
    • [13].论云鹤的咏物诗和准咏物诗——兼谈云鹤诗歌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的演变[J]. 华文文学 2014(06)
    • [14].论初唐咏物诗的创作风尚[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5].南朝竟陵八友咏物诗研究[J]. 临沂大学学报 2015(01)
    • [16].一首羌族咏物情歌的整理与解读[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03)
    • [17].簡論劉克莊的咏物詞[J]. 国学学刊 2013(04)
    • [18].论中国古代咏物诗的演进逻辑[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9].试论六朝咏物诗的文辞美[J]. 名作欣赏 2015(32)
    • [20].咏物诗五首[J]. 火花 2019(12)
    • [21].第一讲:现代咏物诗写作[J]. 新作文(高中版) 2020(Z1)
    • [22].小学咏物诗的特点及教学策略——以《石灰吟》一课为例[J]. 教育视界 2020(02)
    • [23].物我相融 咏物警世[J]. 岷峨诗稿 2018(04)
    • [24].咏物联[J]. 对联 2019(01)
    • [25].咏物抒怀二首[J]. 中华魂 2019(05)
    • [26].“咏物有道,真情自显”教学设计[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09)
    • [27].中考咏物诗赏鉴[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33)
    • [28].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鉴赏李商隐的咏物诗[J]. 学周刊 2017(14)
    • [29].一草一木总关情——高考咏物诗构成要素解读[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4(01)
    • [30].因物探旨 析貌取神——浅谈古代咏物诗的主旨探究技巧[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4(09)

    标签:;  ;  ;  ;  ;  ;  

    宋人咏物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