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具有复发、迁延、致残率高等特点。由于MS标本不易获取,限制了对该疾病的研究,因此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是研究MS病理过程、发病机制的重要途径。本实验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35-55,MOG35-55)多肽诱导C57BL/6小鼠,尝试建立稳定、可靠、发病率高的MS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并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免疫学机制,为进一步开展对MS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用含300μg或150μg MOG35-55抗原的乳化产物皮下免疫C57BL/6小鼠,6天后进行二次免疫,同时在第一次免疫后立即和2天后腹腔注射0.1 ml百日咳杆菌菌液,诱导C57BL/6小鼠的EAE模型。通过对小鼠体重,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的观察,评估EAE模型的建立情况。2.应用MTT法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程度;应用间接ELISA技术测定小鼠血清中抗MOG35-55抗体水平;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的浓度。通过比较EAE小鼠和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血清抗MOG35-55抗体和IFN-γ变化情况的不同,初步探讨EAE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结果1.150μg MOG35-55剂量组小鼠发病率为80%,最高临床评分为3分;300μg MOG35-55剂量组发病率为100%,最高临床评分可达5分,且脑脊髓组织切片显示炎性细胞浸润和白质脱髓鞘等病理改变,300μg MOG35-55剂量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较明显。2.用不同浓度的MOG35-55蛋白刺激EAE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发现,在0.5~5.0μg/ml的范围内,刺激指数随浓度增加而增大,即T细胞增殖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在15.0~50.0μg/ml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T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3.不同发病状态检测血清抗体发现,在发病初(ip 2w)抗体阳性,在发病高峰(ip 3w)抗体异常升高,随着病情缓解抗体又逐渐下降。血清抗体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4.检测不同发病状态的小鼠血清中的IFN-γ水平,发现随评分的增加血清中IFN-γ的水平升高。结论1.我们将MOG35-55与CFA充分乳化后,皮下免疫C57BL/6小鼠,外加腹腔注射百日咳菌液,成功的构建了C57BL/6慢性单时相EAE模型,该模型不仅发病率高、稳定可靠,而且病理改变接近MS,是研究MS的理想动物模型。2.通过比较EAE小鼠和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血清抗MOG35-55抗体和IFN-γ水平的不同,显示T细胞的活化、抗体的升高、细胞因子的异常可能共同导致了EAE的发生。为以后进一步开展对MS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论文;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论文; 干扰素论文; 抗体论文; 抗抗体论文; 淋巴细胞的增殖论文; 多发性硬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