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瑜吴万清(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心卫生院404332)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020-01
【摘要】目的讨论柴胡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门诊部用柴胡注射液致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折,总结护理的经验。结果通过患者实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以及相关的内科护理观察2小时无体征变化离院。结论对柴胡注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患者,通过抢救及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
【关键词】柴胡注射液过敏性休克护理
一柴胡注液是中草药制剂,主要成份为柴胡皂甙,因具有良好的解热、退热、镇静、镇痛、抗病毒等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感冒
于2010年4月我院门诊部治疗室肌注柴胡注射液5分钟后即出现头昏,呕吐,气短,全身麻木,胸,喉部憋闷,面色苍白,寒颤,汗出,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细数等症状反应,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患者脱离危险观察2小时体征恢复正常离院,现将护理观察体会如下:
二病例资料
据门诊病历医嘱记录:患者,女,21岁,农民,于2010年4月12日因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痒等症状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T:37.2℃:P.74次/分:R18次/分:BP100/60mmg,患者自行入院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差,皮肤红润,咳嗽,咽痒有烧灼感,声嘶,双肺听诊呼吸咯粗,心率73次/分,律齐,无杂音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伤风感冒):医嘱以柴胡4毫升肌注即5分钟后出现呕吐,气短,感觉全身麻木,继而面色苍白,寒颤,四肢抽搐,全身出现斑疹,丘疹,瘙痒,皮肤潮红,以胸部为明显,患者情绪不稳定,极度不安等休克体征。
三护理急救体会
(1)急救护理处置方法。在护理工作中遇到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以皮下注射肾上腺术等药物,注意改变缺痒症状,补充血溶量,解除支气管痉挛,吸氧。发生心脉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将患者立即平卧,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空气流通,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搬动,做好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律变化,尿量及其它临床变化。同时给予针对原发病可进行去过敏源.强心.纠正心律失常等护理处置,并做好内科常规护理记录,注意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休克患者的必备措施,休克病人心律变化发作快,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护机的心电图及血压变化,维持心率在60-100次/分,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护理责任知识的掌握。护理人员在用药前应做好三查八对工作,对同名异名,同药异名及药物的注意事项,应正确掌握药物的功效,剂量,目的,方法,性质,药物浓度,刺激性,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有效,正确地处理,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向患者解释说明医嘱进行的重要性,同时解释不合作的危险性,告知患者目前治疗措施的可行性。
(3)提高护理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有一种职业责任心和同情心,护理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性质,在思想上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服务不主动,不准确,不作细致的解释,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就谈不上护理质量。所以,对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术理论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如果观察病人不细心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间都会造成不良后果。
(4)注意护患沟通方式;对休克患者或家属陪伴要有适度的用药保密原则,发生休克时往往医,护,患三者心情紧张,急躁,因而必须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待抢救病情稳定后进行语言交流沟通,鼓励患者陪伴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抢救治疗,在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尊重的语言语气,多使用礼貌性语言,尽量使用能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要深入浅出地与之交谈,不要用听不懂的医学术语和刺激语言,交谈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抢救病情的变化而灵活掌握,这样一边抢救病人,一边增强亲热感,以致取得意想不到的治疗预后效果。以免导致患者陪伴过于紧张和恐慌延误最佳抢救时间和有效处理方法。
四讨论
柴胡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临床应用较多,本例患者以前用过柴胡注射液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注射4毫升之后即出现过敏性休克与柴胡过敏相关报道一致。本例用柴胡注射液药物查对无过期变质情况,严格消毒按正规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提示在临床用此药时注意注射速度不宜过快,并引导患者保持适当的在治疗过程中的思想注意力,护理人员注射后应适当观察,严密注意患者用药后有无不适反应,当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应迅速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以争取抢救的有效时间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临床护理(下册),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2]临床应用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01月.
[3]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6月.
[4]护土三基训练与考试,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8月.
[5]内科护理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6]王秀清,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1997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