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论文-费郁涵,崔维秋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论文-费郁涵,崔维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经济,物流,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费郁涵,崔维秋[1](2019)在《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京津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物流业也推动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等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出现,加强了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本文在系统动力学理论及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京津冀一体化为研究对象,对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进行分析,为相关发展战略制定提供相应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28期)

高康,王茂春[2](2019)在《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剖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贵州省2007—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比较数据后,从物流自增长系数、产业结构政策、区域GDP政策叁方面进行政策实验。研究表明:GDP、物流需求及物流供给能力与物流自增长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物流供需系统与经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动态耦合系统;当产业结构朝着理想的"叁二一"格局发展时,物流供需比的降低将刺激区域内物流需求量的增长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当GDP增长量提高10%时,区域内物流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以同比增幅上涨。(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08期)

郑炜[3](2019)在《基于投影寻踪与复合系统模型的区域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结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叁者复合协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核心问题。以系统协同论及离差原理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投影寻踪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构建人口-经济-生态叁要素的复合系统,且计算出广东省2006年-2015年的人口-经济-生态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人口结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接近于重合;复合系统协调度出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其中受人口与生态系统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徐海峰[4](2019)在《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探究在要素禀赋结构作用下所形成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螺旋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机制。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构筑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显着的耦合协调作用,当两个系统发展水平较高且趋于一致时,系统组合的协调等级提高。(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徐海峰[5](2018)在《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系统耦合与协同理论以浙江省为例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运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探究在要素禀赋结构作用下所形成的旅游产业-区域经济螺旋,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互动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同理论与耦合理论构筑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显着的耦合互动作用,当两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均较高且趋于一致时,有助于提高系统协调发展等级。(本文来源于《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雪芹,盛武[6](2018)在《区域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耦合协调度引入煤炭产业这一微观研究领域,以山西省为例,建立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煤炭产业经济、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煤炭产业ER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处于0. 3852~0. 5228的濒临失调状态,并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循环。经济、资源、环境二元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处于轻度失调与勉强协调之间,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间的矛盾是制约煤炭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何易,郑法玮[7](2018)在《打造平安法治建设区域协同“样板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何易 通讯员郑法玮)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长叁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经过前期调研协商,沪苏浙皖就共同推进更高质量平安长叁角法治长叁角建设达成了广泛共识。昨天签署实施的《沪苏浙皖政法系统关于推进更高质量平安长叁角法治长叁角建设总体(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05-27)

李雨鲜[8](2018)在《土地覆被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分析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发展很快,土地利用方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随着地理国情监测的逐步展开,土地作为地理国情监测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需对其使用方式实行综合评价,来制定合理的土地运用方式,最大化运用土地资源。本文以成都全域为研究区域,建立土地覆被变化空间分析模型库,对区域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研制一套软件平台,在该软件平台中,可以修改相应数据和参数,获得对应分析成果,形成土地覆被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各种成果数据,并根据分析的成果数据形成一份研究报告,从而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全新的城乡统筹结构形态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测绘》期刊2018年01期)

杨承训[9](2017)在《系统协调多维汇力的区域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大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界面临一大挑战:有人称中国没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西方相差20年。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中创立了崭新的区域发展理论体系。世界上此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路线:一种是单线思惟,将社会制度这一根本因素排除在外,仅以"纯地理"的"点——线"独立推进,加深了二元结构;另一种是系统思维,以社会主义为平台、以人民为中心,综合考量多元、多维整体协调推进区域发展,汇成合力,出现全面繁荣。后者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点。按照习近平同志新发展理念的视阈,中国的区域发展理论可概括为系统协调多维汇力的区域发展理论,远远超越了西方的传统学说。它具有九个特点,具体包括十大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建立在把握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社会化统一规律基础之上,推进中国取得举世无双的发展奇迹,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思路、方案和样板。(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周蕾,王冲[10](2017)在《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作用机制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了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7年18期)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在剖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贵州省2007—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比较数据后,从物流自增长系数、产业结构政策、区域GDP政策叁方面进行政策实验。研究表明:GDP、物流需求及物流供给能力与物流自增长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物流供需系统与经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动态耦合系统;当产业结构朝着理想的"叁二一"格局发展时,物流供需比的降低将刺激区域内物流需求量的增长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当GDP增长量提高10%时,区域内物流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以同比增幅上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费郁涵,崔维秋.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

[2].高康,王茂春.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

[3].郑炜.基于投影寻踪与复合系统模型的区域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4].徐海峰.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9

[5].徐海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系统耦合与协同理论以浙江省为例实证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8

[6].王雪芹,盛武.区域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煤炭工程.2018

[7].何易,郑法玮.打造平安法治建设区域协同“样板区”[N].文汇报.2018

[8].李雨鲜.土地覆被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分析系统研究[J].测绘.2018

[9].杨承训.系统协调多维汇力的区域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大创新[J].当代经济研究.2017

[10].周蕾,王冲.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7

标签:;  ;  ;  ;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论文-费郁涵,崔维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