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症状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证候,因子分析
中医症状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李毅,王小平,寇小妮[1](2017)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学的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因子分析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症状组合规律和证候分类及分布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76例乙肝后肝硬化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型的分布依次为血瘀证(21.01%)、脾气虚证(16.30%)、肝郁脾虚证(14.49%)、湿热内蕴证(13.41%)、脾虚湿盛证(12.32%)、脾肾阳虚证(11.59%)、肝肾阴虚证(10.87%)。结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候有7类,以血瘀证、脾气虚为最常见。(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7年16期)
李毅,刘艳,刘力,王小平[2](2016)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症状学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组合规律。方法: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群;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各证的症状,寻找出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特异性的主要症状指标。结果:聚类分析得出七类中医基本证候;分析提示:大肠湿热证主要症状:脉滑数、舌红、苔黄腻、腹部灼痛、里急后重等;阴虚肠燥证主要症状:舌红少苔、舌红少津、脉细数、腹部隐隐灼热等;脾胃虚弱证主要症状:便溏、舌淡嫩、苔白微腻、脉濡缓等;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腹痛则泻、泻后痛泻、与情志有关、脉弦等;脾肾阳虚证主要症状:脉沉细或弱、畏寒肢冷、五更泻、舌淡胖边齿痕等;血瘀肠络证主要症状:舌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脉涩、腹部刺痛等;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脉濡数、苔薄黄、腹泻时发时止、胃脘灼热不舒等。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辨证基本相符。(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07期)
李毅,刘艳,寇小妮,汶明琦[3](2012)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学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症状组合规律。方法: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候群;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乙肝后肝硬化各证的症状,寻找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证候特异性的主要症状指标。结果:聚类分析提示:气(阳)虚是乙肝后肝硬化的基础病机。分析提示:湿热内蕴证主要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脉滑数、烦躁易怒、渴喜冷饮、口干口苦等;肝肾阴虚证主要症状:脉细数、少苔、舌红少津、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等;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情绪抑郁、胸胁不适、脉弦、苔薄白、便溏等;脾虚湿盛证主要症状:头身困重、苔白腻、舌淡、脉濡缓等;脾肾阳虚证主要症状:舌淡胖边齿痕、脉沉细、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部膨隆、下肢无力、尿少等。结论:"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统计方法对症状组合规律、证候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2年04期)
安海燕,王暴魁,白东海,刘玉宁,余仁欢[4](2011)在《慢性肾炎和高血压病所致早中期慢性肾衰竭中医症状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按原发病不同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进行中医症状学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所收集的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综合分析中医症状特点。结果慢性肾炎所致早中期CRF前10位症状以腰酸膝软最多,其后依次为夜尿频多、急躁易怒、倦怠乏力、腰痛、畏寒肢冷、口干咽燥、失眠、胸闷心悸,最少为肢体困重。高血压所致早中期CRF前10为症状以夜尿频多最多,其后依次为腰酸膝软、倦怠乏力、腰痛、口干咽燥、皮肤瘙痒、面色晦暗、失眠,最少为畏寒肢冷和急躁易怒。结论慢性肾衰竭早中期,肾虚症状(腰酸膝软、夜尿频多)普遍存在,慢性肾炎所致慢性肾衰竭早中期以腰膝酸软最为常见,高血压病所致慢性肾衰竭早中期以夜尿频多最为常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1年12期)
万霞,陈家旭,胡立胜[5](2009)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症状学量表信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主要讨论围绝经期综合征(PPS)中医症状学量表的测量误差大小。方法:对2次症状积分值做相关性分析及计算重复测量误差。结果:中医症状加权积分法辨证出的156例PPS患者的证型(参比组)与医生独立经验辨证(待评组)比较,发现二者仅共同检验出55例(35.26%)具有相同的证型;47例PPS患者前后2次症状积分的相关系数为0.98(P<0.0001),前后2次症状积分的差值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5)。测量误差(0.44)及变异系数(1.32%)均较小。结论:PPS中医症状学量表经评价其重测信度较高。(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09年10期)
张坚[6](2008)在《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中医症状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Berkman通过研究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即诱病状态。因此,自8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医学界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控制措施。由于其发生率高而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本研究以亚健康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与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对亚健康状态临床症状分布以及亚健康状态者的生存质量进行研究。研究目的通过本次流行病学调查,总结了大样本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组织实施办法,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等具体经验,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技术平台。研究方法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整理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编码、数据库文件的生成、数据的录入校对,并利用其转出功能转化为SPSS数据库文件,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女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要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上升,亚健康状态发生几率增加。体育类别的学生发生亚健康的几率要比文、理科学生要小。2、亚健康状态者在躯体症状方面主要表现为:畏热、畏冷、疲乏、自汗、记忆差、眼干、入睡难、身痛、头昏沉、眼酸胀;身体疼痛多发生在四肢、颈肩部、腹部、头两侧、关节,以酸痛、隐隐作痛、胀痛、按压后减轻为主。3、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为:肝气郁结、痰湿阻滞、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阴虚火旺。(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汪卫东,张容瑞[7](2008)在《中医症状学的心理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乃是准确辨证的过程。因此,症状搜集,是中医诊治疾病的起点。无论从文化背景、基础理论还是从临床实践来观察,中医症状学中都包含了比较典型的心理学特征。如果要从根本上对中医症状有一个比较透彻的认识,在中医症状学、证候学研究中引进现代人文科学知识、医学心理学、心身医学观念与研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李响,刘尚建,李媛媛,张恩,孙卫卫[8](2007)在《肾移植术前后中医症状学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中医中药在肾移植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对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移植肾的存活以及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中医介入肾移植的研究近年来主要集中于个案报道,并且国内尚未见有关肾移植临床中医症状流行病学观察的资料报道,同时缺乏肾移植早期中医证状学演变规律的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对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中医症状学变化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是否存在共性中医证状学变化特点,为临床中医治疗肾移植患者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期刊2007年01期)
郭蓉娟,王颖辉,韩刚,黄育玲,陈志刚[9](2006)在《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症状学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广泛性焦虑症中医临床辨治规律。方法本研究对7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和78例非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同步广泛的调研,并对调研资料进行线性和非线性的统计分析。结果与广泛性焦虑症有显着性正相关的中医症状有性情急躁易怒、喜太息、咽中如有物阻、口苦、头昏、心悸(P<0.05);中医病理因素为气滞、火盛和血虚(P<0.01);中医病位为肝、心(P<0.01);中医证型为气郁化火(P<0.01)。结论临床主要以疏肝泄火、养血安神法加减治疗本病。(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期刊2006年05期)
郭蓉娟,韩刚,王颖辉,解庆凡,张秀娟[10](2005)在《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中医症状学与病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仅次于脑血栓形成与脑出血,居脑血管病的第3位,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20%。该病临床虽非少见,但文献所载中医药治疗病例并不多,研究也较少,我们对该病的中医症状学与病机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现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标准(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期刊2005年04期)
中医症状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组合规律。方法: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群;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各证的症状,寻找出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特异性的主要症状指标。结果:聚类分析得出七类中医基本证候;分析提示:大肠湿热证主要症状:脉滑数、舌红、苔黄腻、腹部灼痛、里急后重等;阴虚肠燥证主要症状:舌红少苔、舌红少津、脉细数、腹部隐隐灼热等;脾胃虚弱证主要症状:便溏、舌淡嫩、苔白微腻、脉濡缓等;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腹痛则泻、泻后痛泻、与情志有关、脉弦等;脾肾阳虚证主要症状:脉沉细或弱、畏寒肢冷、五更泻、舌淡胖边齿痕等;血瘀肠络证主要症状:舌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脉涩、腹部刺痛等;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脉濡数、苔薄黄、腹泻时发时止、胃脘灼热不舒等。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辨证基本相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症状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艳,李毅,王小平,寇小妮.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学的因子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7
[2].李毅,刘艳,刘力,王小平.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症状学主成分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6
[3].李毅,刘艳,寇小妮,汶明琦.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学主成分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2
[4].安海燕,王暴魁,白东海,刘玉宁,余仁欢.慢性肾炎和高血压病所致早中期慢性肾衰竭中医症状学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
[5].万霞,陈家旭,胡立胜.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症状学量表信度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09
[6].张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中医症状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7].汪卫东,张容瑞.中医症状学的心理学特征分析[J].中医杂志.2008
[8].李响,刘尚建,李媛媛,张恩,孙卫卫.肾移植术前后中医症状学变化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
[9].郭蓉娟,王颖辉,韩刚,黄育玲,陈志刚.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症状学调研[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
[10].郭蓉娟,韩刚,王颖辉,解庆凡,张秀娟.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中医症状学与病机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