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色斑型论文-赵静,肖达,李晓莉,许永玉,王苏

不同色斑型论文-赵静,肖达,李晓莉,许永玉,王苏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色斑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色瓢虫,色斑型,过冷却点,低温存活能力

不同色斑型论文文献综述

赵静,肖达,李晓莉,许永玉,王苏[1](2015)在《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成虫的耐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不同色斑型成虫的耐寒能力,以明确其色斑型比例所呈现的季节性变化的适应意义。【方法】本文测定了异色瓢虫实验种群和自然种群不同色斑型成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及低温存活率。【结果】同一发育温度下异色瓢虫实验种群不同色斑型成虫的SCP和低温存活率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低温暴露中饲养在25℃下成虫的存活率下降更为剧烈。异色瓢虫自然种群黑底型与黄底型成虫的SCP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SCP在7月份最高,分别为﹣8.2℃和﹣7.5℃;在1月份达到最低,分别为﹣16.8℃和﹣18.2℃。越冬开始(11月)黑底型成虫的SCP低于黄底型成虫的,整个越冬期间黄底型成虫的SCP一直低于黑底型成虫的,但是异色瓢虫黑底型与黄底型越冬成虫的低温存活率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越冬期间异色瓢虫黄底型成虫的SCP低于黑底型的,这样可以通过体液过冷却的方式来避免结冰造成的伤害,以增强其越冬种群的耐寒能力,这也可能是越冬期间异色瓢虫黄底型成虫数量显着上升的一个原因。(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潘悦[2](2010)在《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是我国分布较广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其个体小、捕食范围广泛,具有较强耐饥饿、高温和干旱的能力,对田间害虫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龟纹瓢虫具有明显的色斑多型现象,不仅各地区的色斑型种类不同,而且同一生境也会出现多种斑型共存且数量不同的现象。论文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的形态、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差异,为阐释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与环境适应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田间系统调查发现,在蚕豆、小麦和玉米田叁种作物中,龟纹瓢虫斑型种类有锚斑变型、双二变型、肩斑变型、鼎斑变型和黄缘变型,其中锚斑变型数量最多,双二变型次之,黄缘变型最少。在蚕豆田中,肩斑与鼎斑数量相近,但在小麦和玉米田中肩斑变型的数量较鼎斑变型多,这可能与不同寄主作物的蚜虫种类以及温度变化有关。通过比较四种色斑型在田间的分布频率,我们发现锚斑变型在叁种作物中所占比率均为最大,约占采集总数的44.87%,而黄缘变型最少,仅占0.60%。不同作物中四种主要斑型的雌虫比率在30.47%-60.71%之间,锚斑变型的雌虫比率均小于50%。从个体大小看,玉米和小麦田中肩斑变型雌雄虫的体长分别大于鼎斑变型,玉米田中,锚斑变型的雌虫体宽也较鼎斑变型大。结果表明,肩斑和锚斑变型在个体大小上占有优势。另外,同一色斑型的龟纹瓢虫在不同作物中的体长也存在差异,其中玉米田中锚斑变型的雌雄虫体长小于该斑型在其它作物中的体长,其它斑型的雌虫或雄虫在玉米田中的体长也较小,但不同作物中相同斑型的雄虫体宽差异不显着。同时,不同斑型间雌虫的体长和体宽均大于雄虫。捕食试验表明,锚斑变型的雄虫在24h内取食豆蚜的数量多于肩斑变型,每天约捕食蚜虫45.5头,肩斑变型的雌虫比双二变型的雌虫摄食效率高,为15.1±2.4%。不同色斑型的龟纹瓢虫取食相同食物后,食蚜数、日增重和摄食效率均高于雄虫。测定成虫的耐热性和耐饥力发现,斑型间差异不显着。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锚斑变型的幼虫期较肩斑变型短,高温条件下饲养,会缩短瓢虫的发育历期;当用叁种不同的蚜虫饲养锚斑变型的瓢虫时,取食蚕豆蚜的瓢虫发育历期比取食夹竹桃蚜的短,分别为7.9±0.15d和8.8±0.60d,可能与锚斑变型对不同蚜虫的喜食程度有关。选择交配试验发现,被雌雄虫选择次数最多的斑型分别是肩斑变型和鼎斑变型,斑纹较深的锚斑和鼎斑变型的雌虫被雄虫选择的机会较多,可能与这类斑型在田间的发生数量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郑毅[3](2010)在《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系统分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测定了13个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线粒体COⅠ、COⅡ和18个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线粒体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比率、遗传距离、变异位点等进行分析。基于COⅠ、COⅡ基因利用Mega4.0、PAUP(version 4.0 blO)和Mrbayes(version 3.1.2)等软件包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最小进化法(ME)构建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初步探讨异色瓢虫属各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重名变种与其它个不同色斑异色瓢虫亲缘关系较远,推测出它可能是最早分化的一支,进化较早:显现变型、四窗眼斑、眼斑变型、二窗无脊、双月斑变型和显明变型关系较近;十六斑变型、二斑变型、十八斑变型和十九斑变型关系较近;并且基本符合形态学分类标准。基于Cytb基因分别利用邻接法(NJ)法、最大简约法(MP)法、除权配对法(UPGMAM)、最小进化法(ME)构建18个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分子系统树。利用NJ和ME分析得到的分子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对四种树进行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得出:大多数黄底的不同色斑数目的异色瓢虫亲缘关系均较近,这与形态学的分类基本符合,十二斑变型与四窗眼斑变型聚到一起并与其它变型相对较远,这与形态学分类有所不同;黑底型中的显明变型、双月变型、眼斑变型、拟月变型与大多数黄底型亲缘关系较近;显现变型与重名变种均相对独立分支,说明与其他瓢虫亲缘关系较远,可能分化较早。(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0-04-01)

郑毅,迟德富,杜波,宇佳,李晓灿[4](2009)在《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分析法,研究13种色斑型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的系统分化,计算核苷酸的使用频率,并构建分子系统树,以便更好地探索异色瓢虫色斑变异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用于分析的COⅠ基因和COⅡ基因的序列中,共有31个变异位点,29个简约信息位点,A+T平均约占71.2%,大部分碱基改变为颠换。13种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遗传距离为0.0021~0.0328,平均相似系数为0.0193。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最小进化法(ME)构建系统发育树。分子系统树显示:各类群间遗传分化很小,鞘翅颜色相同的瓢虫均已较高的置信值聚在一起;双月斑变型和显明变种亲缘关系最近,重名变种为原始类群,分化较早,与其它12种不同色斑异色瓢虫亲缘关系较远。(本文来源于《昆虫知识》期刊2009年06期)

程琳,迟德富,张晟铭,杨爱红[5](2009)在《帽儿山地区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SRA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RAP技术,从72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引物对帽儿山地区的10种不同色斑型(2种斑型组)异色瓢虫进行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10对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7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33条,多态位点比率为76.04%。利用POPGENE32软件进行不同斑型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通过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帽儿山地区异色瓢虫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部分异色瓢虫的亲缘关系与其底色之间或者色斑形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程琳[6](2009)在《帽儿山地区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的SRAP与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是一种在广泛的地理分布上具有高度多型性的瓢虫,学术界存在多种命名方法。本研究在完成材料DNA提取的基础上,对60种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材料进行了SRAP和ISSR分子标记,用筛选出的多态性较好的15对SRAP引物和15个ISSR引物组合对其进行PCR扩增和标记分析。结果表明:(1)总DNA的提取采用CTAB法,并加以改进。改进后从异色瓢虫中所提取的总DNA得率和纯度较高,能满足PCR反应的需要。(2)首次将SRAP技术及ISSR技术应用于多种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中,分别建立了最优SRAP-PCR和ISSR-PCR的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SRAP反应体系,即在20μL的体系中:1×Buffer,Mg~(2+)0.625mmol/L,dNTPs O.15mmol/L,引物0.25μmol/L,DNA50~100ng,Taq酶1.5U;共40个循环;前5个循环为94℃变性1min,35℃复性1min,72℃延伸1min;后35个循环仅将复性温度升为50.3℃;最后72℃延伸7min。ISSR反应体系,即在20μL的体系中:1×Buffer,Mg~(2+)1.25mmol/L,dNTPs0.2mmol/L,引物O.15μmol/L,DNA100~150ng,Taq酶1U;共35个循环,94℃变性30s,53.3℃退火1min,72℃延伸1min,最后72℃延伸7min。(3)对60份供试材料提取的基因组DNA,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15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326条带,多态性带计214条,多态条带比率为65.64%,遗传相似系数变幅范围在0.4488~0.7008;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15条带,多态条带计201条,多态条带比率为93.49%,遗传相关系数变幅范围在0.4494~0.6966。(4)多态位点比率(P)、有效等位基因数(Ae)、Nei指数(H)和Shannon指数(I)所揭示的两个底型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本一致,均为黄底黑斑型遗传多样性高,与两者数值统计相符。(5)从60份供试材料SRAP和ISSR以及两者聚合所得的数据构建的分子聚类树状图可知,两种标记都可较好的把材料区分开来,大多数相同数量斑点的种类和同底色型都能够聚在一起,如黄底斑型:十八斑变型42号和十八斑变型43号、十九斑变型48号和50号、十九斑变型45号和46号、十六斑变型36号和39号、四斑变型4号和6号、八斑变型14号和16号都聚为一组;黑底斑型:重名变种与鲜明变型、眼斑变型和双月斑变型分别聚为一组,这些结果与形态分类一致。(6)研究表明SRAP和ISSR的聚类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对两种方法进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他们之间仍存在极显着相关性。在对两种标记复合聚类与单一聚类的比较当中,SRAP标记聚类结果与之比较靠近,因此SRAP在异色瓢虫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中有更强的可靠性。以上研究表明:SRAP分子标记适用于异色瓢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此研究结果是系统发育学的有力参数,也有助于异色瓢虫分类学和农林虫害的防治。(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9-04-01)

张思宇,迟德富,李鹤,宇佳[7](2008)在《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同工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15种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氢同工酶(CAT)、淀粉酶(α-AMY)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5份材料共获得25个同工酶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0%;根据酶带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系数分析,15种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遗传相似度为0·44~0·96,平均遗传距离为0·42;通过UPGMA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5处,15份瓢虫材料分为2大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显现变种、拟月斑变型和眼斑变型3种斑型瓢虫是异色瓢虫遗传变异的主线。(本文来源于《昆虫知识》期刊2008年03期)

王苏,张润志,张帆[8](2006)在《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交配选择、繁殖能力的比较及不同食物条件对其不同色斑型繁殖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异色瓢虫因其对多种害虫的控制能力,被作为生物防治工具广泛利用。异色瓢虫是色斑型(polymorphism)变化最多的瓢甲科物种之一,其不同色斑类型之间在体长、体重及对食物的选择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瓢甲科物种的繁殖对象是非随机性选择的。异色瓢虫在不同食物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繁殖策略。随着生物防治应用的不断深入,人工建立异色瓢虫种群规模的不断加大,关于异色瓢虫色斑对繁殖行为、繁殖能力影(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杨秀芬,宗良炳[9](1991)在《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不同色斑型酯酶同工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异色飘虫10种色斑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态环境下的异色飘虫不同色斑型,其酶带位置,迁移率及活性均有明显差别,并且相似的色斑型表现相似酶谱;相同色斑型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其酶谱不同;林木上的雌虫抱卵与不抱卵酶谱也有差异;同一色斑型的雌雄个体能通过同工酶谱区分开来。初步证明电泳技术用于异色飘虫种下分类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1年01期)

杨秀芬,宗良炳[10](1988)在《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不同色斑型酯酶同工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异色瓢虫的10种色斑型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在酶带、迁移率及活性均有明显差别;相同色斑型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其酶谱也不同;另外,采自林木上的异色瓢虫雌虫抱卵的与不抱卵的酶谱有差异;同一色斑型的雌雄个体酶谱间也有差别.初步证明,利用电泳方法检测异色瓢虫种下分类的生化指标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纪念澳洲瓢虫输引成功100周年——全国瓢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1988-06-23)

不同色斑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是我国分布较广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其个体小、捕食范围广泛,具有较强耐饥饿、高温和干旱的能力,对田间害虫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龟纹瓢虫具有明显的色斑多型现象,不仅各地区的色斑型种类不同,而且同一生境也会出现多种斑型共存且数量不同的现象。论文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的形态、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差异,为阐释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与环境适应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田间系统调查发现,在蚕豆、小麦和玉米田叁种作物中,龟纹瓢虫斑型种类有锚斑变型、双二变型、肩斑变型、鼎斑变型和黄缘变型,其中锚斑变型数量最多,双二变型次之,黄缘变型最少。在蚕豆田中,肩斑与鼎斑数量相近,但在小麦和玉米田中肩斑变型的数量较鼎斑变型多,这可能与不同寄主作物的蚜虫种类以及温度变化有关。通过比较四种色斑型在田间的分布频率,我们发现锚斑变型在叁种作物中所占比率均为最大,约占采集总数的44.87%,而黄缘变型最少,仅占0.60%。不同作物中四种主要斑型的雌虫比率在30.47%-60.71%之间,锚斑变型的雌虫比率均小于50%。从个体大小看,玉米和小麦田中肩斑变型雌雄虫的体长分别大于鼎斑变型,玉米田中,锚斑变型的雌虫体宽也较鼎斑变型大。结果表明,肩斑和锚斑变型在个体大小上占有优势。另外,同一色斑型的龟纹瓢虫在不同作物中的体长也存在差异,其中玉米田中锚斑变型的雌雄虫体长小于该斑型在其它作物中的体长,其它斑型的雌虫或雄虫在玉米田中的体长也较小,但不同作物中相同斑型的雄虫体宽差异不显着。同时,不同斑型间雌虫的体长和体宽均大于雄虫。捕食试验表明,锚斑变型的雄虫在24h内取食豆蚜的数量多于肩斑变型,每天约捕食蚜虫45.5头,肩斑变型的雌虫比双二变型的雌虫摄食效率高,为15.1±2.4%。不同色斑型的龟纹瓢虫取食相同食物后,食蚜数、日增重和摄食效率均高于雄虫。测定成虫的耐热性和耐饥力发现,斑型间差异不显着。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锚斑变型的幼虫期较肩斑变型短,高温条件下饲养,会缩短瓢虫的发育历期;当用叁种不同的蚜虫饲养锚斑变型的瓢虫时,取食蚕豆蚜的瓢虫发育历期比取食夹竹桃蚜的短,分别为7.9±0.15d和8.8±0.60d,可能与锚斑变型对不同蚜虫的喜食程度有关。选择交配试验发现,被雌雄虫选择次数最多的斑型分别是肩斑变型和鼎斑变型,斑纹较深的锚斑和鼎斑变型的雌虫被雄虫选择的机会较多,可能与这类斑型在田间的发生数量有一定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色斑型论文参考文献

[1].赵静,肖达,李晓莉,许永玉,王苏.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成虫的耐寒性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5

[2].潘悦.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3].郑毅.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系统分类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4].郑毅,迟德富,杜波,宇佳,李晓灿.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J].昆虫知识.2009

[5].程琳,迟德富,张晟铭,杨爱红.帽儿山地区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SRAP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

[6].程琳.帽儿山地区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的SRAP与ISSR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9

[7].张思宇,迟德富,李鹤,宇佳.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同工酶比较[J].昆虫知识.2008

[8].王苏,张润志,张帆.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交配选择、繁殖能力的比较及不同食物条件对其不同色斑型繁殖能力的影响[C].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9].杨秀芬,宗良炳.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不同色斑型酯酶同工酶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

[10].杨秀芬,宗良炳.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不同色斑型酯酶同工酶研究[C].纪念澳洲瓢虫输引成功100周年——全国瓢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8

标签:;  ;  ;  ;  

不同色斑型论文-赵静,肖达,李晓莉,许永玉,王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