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本文根据地下建筑渗漏现象,分析了解得知地下建筑渗漏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筑混凝土结构存在渗漏通道和防水施工失效所致的。针对造成建筑渗漏原因的不同,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下建筑建筑渗漏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案例工程概况
广州轨道交通XX号线XX站A风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龟岗大马路、庙前西街及庙前直街交汇处,为地下四层结构建筑。
XX站A端风亭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围护桩+内支撑体系,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结构外设置外包PVC防水板作防水层。主体结构侧墙、底板和顶板采用C30、S10防水混凝土,顶板外加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和自粘改性防水卷材作辅助防水。中板、中板梁、楼梯、内墙采用C30混凝土,框架柱及其与纵梁节点采用C50混凝土。中板为梁板式,其板厚为350mm,顶板厚度为800mm,内衬墙厚度自地下二层以下为800mm,地下二层以上厚度为600mm。
PVC防水板搭接采用热熔加压粘合。防水板固定采用φ80塑料垫圈和射钉将塑料衬垫固定于基面上(垫圈间距为800mm×800mm,矩型布置),再将防水板用手动焊接器熔焊于垫圈上。
2地下建筑渗漏产生的原因
建筑工程渗漏是工程质量的一大“顽固疾病”,地下建筑渗漏尤为常见。地下建筑在主体结构完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建筑结构渗漏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给后续施工和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结构安全。为此,我们应重视地下建筑渗漏的研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工后深入观察并分析渗漏原因,针对不同的渗漏原因采取不同的渗漏处理方法。
2.1混凝土结构渗漏
2.1.1不密实处渗漏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分层离析,或浇筑时振捣不到位,存在漏振、过振等现象,致使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有蜂窝、麻面和孔洞等现象出现,导致建筑主体结构存在渗漏通道或孔隙。
2.1.2施工缝处渗漏
由于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需要,混凝土不能在一次完成浇筑,需要设置施工缝。施工缝由于前后施工时砼表面处理不当、未按要求设置止水带、清洗不干净或夹有杂物,导致施工缝出现缝隙而存在渗漏通道。
2.1.3混凝土裂缝渗漏
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或不均匀沉降裂缝等,导致混凝土整体性差而发生渗漏。
2.1.4模板铁丝、铁钉未清除处理和穿墙管道未按要求预埋导致混凝土渗漏
混凝土挂模铁丝、铁钉未清除处理和穿墙管道未按要求进行预埋,水沿着铁丝处或预埋管道处渗入。
2.2防水层渗漏
(1)防水板铺贴不平整、起皱、摺叠或固定不到位导致防水板破损渗漏。
(2)防水板搭接处焊缝不密实、漏气或未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搭接施工,细部处理不到位导致渗漏。
(3)防水板在施工时保护不当或混凝土浇筑时人为破坏未及时进行处理更换,导致渗漏。
(4)卷材防水层空鼓破裂,主要原因是基层潮湿,基层未清理干净,存在碎石块杂物致使铺贴不严实,或施工保护不当使卷材防水层破损。
(5)卷材防水层转角处未加设附件层或未按设计图纸细部要求进行施工,转角位置铺贴不严密。
(6)涂膜防水层施工的厚度过薄和收头处密闭不严,基层找平层酥松、起砂、清理不净致使涂膜与基层结合不严实,细部构造及节点处理不符合要求。
3渗漏防治措施
3.1防水设计的要求
(1)防水工程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相济、多道设防、因地制宜、防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强调以结构自防水为主,附加外防水相结合。
(2)建筑防水细部及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必须要有明确细部防水详图指导施工。
(3)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要求,了解防水的等级、各技术参数和具体要求。
3.2防水材料的选择与管理
(1)工程使用的防水材料应通过国家指定的质检部门的检测和鉴定。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且能满足本工程施工特点、气候条件、地质水文条件和变形要求。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选用适当的防水材料。
(2)所选用的防水材料应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对环境无污染,阻燃性、耐腐蚀、耐久性能好,并且易于施工操作。
(3)防水材料进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3施工过程中的防治措施
3.3.1混凝土不密实渗漏防治措施
混凝土标号、抗渗等级和塌落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不宜过高,以免造成铺浆及振捣困难。严禁带水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对模具清理干净并清洗湿润,浇筑时要充分振捣,避免漏振,亦不要过分振捣,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确保砼表面平整,无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出现。
3.3.2施工缝接缝处的渗漏防治措施
施工缝的防水措施要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如案例工程中采用的是镀锌钢板止水带(图三),如设计图纸没有具体要求,留置的施工缝不宜才用平口缝,应尽量采用企口缝,如凹型、凸型或V型缝。镀锌钢板止水带的安装位置必须准确,止水带接头采用满焊连接。在浇筑下一阶段混凝土前,上一阶段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的杂物和松动砼应清理干净并凿毛处理,冲洗使其湿润且不得积水,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施工缝处刷界面处理剂或一道水泥浆。浇筑混凝土时要避免损坏止水构件。为渗漏作补救处理,可在紧靠止水钢板处设置可重复注浆管,发现渗漏时采取注浆修补。
3.3.3混凝土裂缝的渗漏防治措施
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水、砂、石应符合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外加剂的掺入量应准确,搅拌均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要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做好养护措施,防止收缩裂缝的出现。
3.3.4防水板的铺设
防水板铺设的基面表面应平整、洁净,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基层面阴、阳角部位按要求进行处理。检查防水板是否与基面密贴,是否有破损现象,焊缝宽度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漏焊、假焊、烤焦等现象,外露的锚固点(钉子)要有塑料片覆盖。焊缝采用双焊缝,施工完成后要按要求进行水压(气)试验,看其有无漏水(气)现象。细部构造要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重视细部构造的施工质量。
3.3.5涂料防水层的施工
防水层基面凹凸不平、蜂窝、缝隙、起砂时,应做修补处理,基面必须干净、无浮浆、无水珠、不渗水。涂料施工前,基面阴阳角应按设计要求做成圆弧。涂料防水层的厚度和涂抹次数要符合设计要求,在阴阳角部位应增加涂抹次数。防水涂料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混合使用,严禁添加稀释剂。
3.3.6挂模铁钉、铁丝处理和穿墙管道预埋
挂模铁钉、铁丝应拔去,并将孔眼凿成V字形,最后用防水砂浆分数次封堵。对于修补面积较大位置应采用与结构同等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分层封堵密实。
主体结构上的穿墙管道宜采用预埋,应根据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来确定防水方法,其构造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①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固定防水法;②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时,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主管采用金属止水环与其满焊密实,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
4结语
地下建筑渗漏是建筑工程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通过对建筑渗漏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在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等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渗漏防治措施,以减少渗漏现象的出现。发现渗漏时应及时根据渗漏现象、部位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修补。笔者认为把混凝土结构的渗漏处理作为重点,重点修补砼结构,做到结构自防水,施工时在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埋设可重复注浆管对日后修补渗漏位置起到有效修补漏水的重要作用,基本能彻底解决渗漏问题。其次在日后建筑装修阶段设置离壁墙和排水沟做引流作用,结合排水的方法保证日后出现渗漏时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