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纬仪测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旋转激光经纬仪测量系统,特征角,大尺寸测量,精度分析
经纬仪测量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张杰,任化帅,陈一林[1](2019)在《旋转激光经纬仪测量系统特征角误差建模和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激光经纬仪测量系统(Rotary-Laser Automatic Theodolites,R-LATs)是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分布式大尺寸测量系统,在大型装备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特征角精度直接影响系统测量精度。针对目前尚未对特征角误差来源以及特征角对系统测量精度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从主轴轴向窜动、径向跳动和主轴摆动等方面考虑,建立了特征角误差模型,利用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并从转速和轴系配合方面考虑设计了特征角精度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发射头与电机主轴间隙量减小到0. 015 mm以内,测量误差趋于稳定且小于3. 5″,发射头与电机主轴采用F8/h7配合可满足系统测量对特征角的精度要求,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测量精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尚国,刘金龙,郭倩倩,范春艳[2](2019)在《经纬仪测量系统相对定向误差解析与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经纬仪测量系统相对定向容易产生等大同向起始方向线误差的问题,该文从角度空间前方交会测量的解析式出发,推导了相对定向的起始方向线误差模型。借助Matlab仿真,发现该误差会引起图形的整体旋转和变形,且距离起始方向线及其垂直平分线越远,位移变形越大,变形量大小及方向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该文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结论,并发现不加任何外部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以望远镜十字丝为互瞄标志,相对定向误差的差异性较大,最大可达1′以上;但若在数据采集中配合使用外觇标法,可将相对定向误差控制在2″以内。数据处理采用光束法平差模型,将相对定向误差转化为仪器的姿态参数,有效地消除了该误差对叁维坐标测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余庆滨[3](2018)在《非正交轴系经纬仪测量系统标定及校正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传统经纬测量仪测量效率低、造价高等缺点,本文针对非正交轴系经纬仪的结构特点,并结合刚体运动理论,提出了基于前方交会约束的非正交轴系统标定方法。并对非正交轴系经纬仪的结构参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与非正交轴经纬仪测量系统标定方法相适应的校正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非正交轴系经纬仪测量系统的标定精度。(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期刊2018年03期)
殷泽军,李群明,王凯,徐舟[4](2016)在《针对样品标定的双经纬仪测量系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中子衍射谱仪中样品位姿的标定方法,提出了基于双经纬仪的样品位姿测量方案。根据前方交会原理得到的测点误差模型,对影响测量精度的双经纬仪布站位置、基线长度和测角精度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全局仿真得到了两台经纬仪布站优化参数,采用基于标准尺的基线反演求解算法,对定向的标准尺的放置角度和长度等进行优化。仿真表明,水平放置与基线长度相一致的标准尺能够提高基线精度。最后通过实验对比标准尺水平和铅垂两种放置方式下基线长度的变化,表明水平放置基线精度相对较高,并且在水平方式下采用长度不等的两把标准尺计算基线精度,标准尺的长度会对基线精度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6年06期)
杨振,易旺民,范百兴,杨再华,阮国伟[5](2016)在《iGPS系统与经纬仪测量系统联合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 GPS测量系统凭借建站方便快捷、测量速度快等优势,已经在国内外航空航天制造等大型工业设备安装和检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而航天器测量任务中大量的立方镜准直测量工作则只能由经纬仪测量系统完成。由于经纬仪测量系统点坐标测量效率偏低,需要将i GPS系统测量点通过经纬仪系统转换到立方镜坐标系下,实现两种坐标测量系统的联合测量。基于上述需求,研究了两种系统的坐标系转换方法,提出了利用标定板实现转换的方法,分析了原理与转换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可靠性和精度。(本文来源于《宇航计测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李磊[6](2016)在《光电经纬仪电视跟踪测量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武器试验的快速发展,高新武器试验趋于常态化,对于参试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靶场武器试验中,光学设备在导弹外弹道测试和姿态测量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某武器试验靶场决定对红外经纬仪电视跟踪测量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有效提高试验效率。本文主要对经纬仪电视跟踪系统总体结构、伺服控制系统、数据通讯系统、电视跟踪图像记录和显示系统及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经纬仪电视跟踪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对光电经纬仪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详细分析光电跟踪伺服系统各模块的自动控制数学模型,明确伺服控制器设计的功能需求,开发基于DSP/FPGA的伺服控制器的硬件平台,包括DSP和FPGA电路、PWM功率放大驱动模块、光电编码器的接口电路、保护电路等。接着介绍了软件开发系统,包括软件设计工具和设计流程。其次设计了数据通讯系统的通讯主控板和对外接口板,达到接收主控计算机的控制命令和引导数据,并转发控制命令和引导数据的目的。同时完成采集各系统的测量数据和状态信息,并提供给主控计算机。运用光纤通讯技术提高了经纬仪各系统之间的传输效率。对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异步串行通讯卡获取时间码和编码器的测量数据,通过图像采集卡实时获取相机图像,实时显示采集的图像和时间信息、编码器信息。使得图像编码器能够接收光纤通讯单元送来的红外相机的数字图像信息和监视电视的模拟图像信息,同时可根据控制命令选择图像拉伸、滤波、伪彩显示等功能。最后,针对靶场光测设备发展及其特点,运用图像锐化、伪彩色处理、线性增强和图像均衡化等技术,设计了一套电视跟踪图像数据处理软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肖华杰,范百兴,西勤,潘廷耀,杨凡[7](2016)在《基于多标尺联合标定的经纬仪测量系统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在大尺寸空间测量等领域,出现了诸多精密仪器,并且测量手段和测量方法也层出不穷,可是经纬仪测量系统依然以其特有的优势,在特定的测量要求(立方镜准直)、特定的测量环境下(测量范围较大且有遮挡)依然在诸多领域被应用,因此如何能够在更好的保证测量的精度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在传统经纬仪交会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尺的位置、姿态、特别是标尺的个数等因素的不同设置,看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试验证明,进行多标尺联合标定的方法,可以在全方位测量空间内较好地控制了测量误差,改善测量误差的空间分布,提高了测量空间内的整体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北京测绘》期刊2016年02期)
王鸣翠,张帅帅[8](2016)在《基于SVD法的经纬仪测量系统空间数据配准》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一工业测量系统通常需要频繁的空间配准来实现对大尺寸工业组件的高精度测量,本文以经纬仪测量系统进行大尺寸工业测量为基础,构建了SVD法空间数据配准模型,并根据经纬仪测量系统实验数据对SVD法与LEICA Axyz算法的空间数据配准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奇异值分解(SVD)法具有较高的空间数据配准精度。(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6年01期)
谢胜文[9](2015)在《非正交轴系经纬仪测量系统标定和校正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纬仪测量系统具有测量精度较高,可以进行非接触测量以及测量系统搭建灵活等优点,在船舶制造,大尺寸单点测量等方面仍有广泛应用。使用传统经纬仪测量系统时,操作人员使用望远镜瞄靶标点,测量效率很低。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视觉引导的经纬仪自动测量系统研究。但是传统的经纬仪造价较高,使得自动测量系统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测量点距离的变化会引起视准轴光束光斑尺寸的变化,测量精度也会受到影响。近年来提出的非正交轴系激光经纬仪有望解决上述问题。非正交轴系经纬仪不需要叁个轴两两正交并且交于一点,这样可以降低仪器成本。同时,原有的望远镜由具有自动调焦功能的准直激光器代替,可以降低测量距离变化导致的测量误差。由于非正交轴系经纬仪对轴的位置没有约束,非正交轴系经纬仪的数学模型更加复杂,传统经纬仪测量系统的标定方法不再适用于非正交轴系经纬仪。相比传统的经纬仪非正交轴系经纬仪的结构参数也更容易发生变化,需要对其参数进行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本文针对非正交轴系经纬仪测量系统的标定方法和校正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针对非正交轴系经纬仪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了数学建模,将仪器的参数分为内参和外参,基于其几何模型提出了一种非正交轴系经纬仪测量系统标定方法。2、为了验证标定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方便后续对非正交轴系经纬仪的仿真计算,设计了一套对非正交轴系经纬仪进行仿真的软件。3、对非正交轴系经纬仪的结构参数校正技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种对单个非正交轴系经纬仪视准轴进行参数校正的方法,并基于这种校正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4、编写了测量软件,用于标定非正交轴系经纬仪测量系统的内参和外参,并进行空间点的测量。5、使用设计的仿真软件对标定方法和校正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同时开展了相应的实验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刘尚国,于胜文,王喜芹,郑文华[10](2015)在《经纬仪测量系统尺度基准测定及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经纬仪测量系统缺少距离观测值而难以构建其尺度基准的问题,该文分别基于相似原理和垂直角视距法,阐述了通过交会测量已知长度的基准尺构建尺度基准的原理与方法;依据误差传播定律,分析指出水平基线中误差是衡量尺度基准精度的重要数字指标,而基准尺摆放位置与姿态、基准尺长度和水平基线长度等构形要素对尺度基准误差影响较大;最后基于Matlab GUI编制了水平基线中误差仿真计算程序,定量分析了各类构形要素对水平基线中误差的影响规律,归纳总结出提高尺度基准测定精度、优化系统测量空间构形的若干措施。(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经纬仪测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经纬仪测量系统相对定向容易产生等大同向起始方向线误差的问题,该文从角度空间前方交会测量的解析式出发,推导了相对定向的起始方向线误差模型。借助Matlab仿真,发现该误差会引起图形的整体旋转和变形,且距离起始方向线及其垂直平分线越远,位移变形越大,变形量大小及方向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该文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结论,并发现不加任何外部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以望远镜十字丝为互瞄标志,相对定向误差的差异性较大,最大可达1′以上;但若在数据采集中配合使用外觇标法,可将相对定向误差控制在2″以内。数据处理采用光束法平差模型,将相对定向误差转化为仪器的姿态参数,有效地消除了该误差对叁维坐标测量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纬仪测量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刘青,张杰,任化帅,陈一林.旋转激光经纬仪测量系统特征角误差建模和精度分析[J].激光杂志.2019
[2].刘尚国,刘金龙,郭倩倩,范春艳.经纬仪测量系统相对定向误差解析与消除方法[J].测绘科学.2019
[3].余庆滨.非正交轴系经纬仪测量系统标定及校正技术研究[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8
[4].殷泽军,李群明,王凯,徐舟.针对样品标定的双经纬仪测量系统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6
[5].杨振,易旺民,范百兴,杨再华,阮国伟.iGPS系统与经纬仪测量系统联合测量方法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2016
[6].李磊.光电经纬仪电视跟踪测量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7].肖华杰,范百兴,西勤,潘廷耀,杨凡.基于多标尺联合标定的经纬仪测量系统精度分析[J].北京测绘.2016
[8].王鸣翠,张帅帅.基于SVD法的经纬仪测量系统空间数据配准[J].测绘地理信息.2016
[9].谢胜文.非正交轴系经纬仪测量系统标定和校正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
[10].刘尚国,于胜文,王喜芹,郑文华.经纬仪测量系统尺度基准测定及误差分析[J].测绘科学.2015
标签:旋转激光经纬仪测量系统; 特征角; 大尺寸测量; 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