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的研究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的研究

论文摘要

亚微乳剂凭借其生物相容性好、低毒低刺激性等优点被作为静脉给药的优良载体而广泛应用。克拉霉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但其静脉注射剂有严重的血管刺激性,因此开发静脉给药新剂型十分必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高压均质技术,将油相及油水界面膜作为目标载药部位,制备一种静脉刺激性低且能够经受住高温灭菌的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ClaE),并对其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价。本论文建立了克拉霉素HPLC体外分析方法,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研究显示克拉霉素的溶解度、稳定性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与介质pH值变化紧密相关。低pH值时药物稳定性差,易降解;随着pH升高,其溶解度下降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变大。克拉霉素在长链油、中链油中溶解度均低于4mg/mL,而在新型油溶剂VE中约为52.25mg/mL。因此,可以选择VE作为制备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的油相。本文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了以VE为油相的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并利用HPLC、动态光散射技术、电泳激光散射技术和超滤法等以亚微乳剂的理化性质(外观、粒径、ζ-电位、pH值、含量和包封率)和制剂灭菌前后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对主要工艺及处方因素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处方和工艺为:按质量百分比,油相组成为克拉霉素0.25%、MCT10%、VE 5%、豆磷脂1%,水相组成为甘油2.5%、Tween-80 0.2%、F-68 0.2%、EL-40 2%、L-半胱氨酸0.05%、注射用油酸钠0.1%,加注射用水至全量;制备初乳的油相和水相温度均为55℃,高压均质参数为600bar压力循环8次,均质后调节乳剂pH值至8.0,灭菌条件为100℃旋转水浴灭菌30min。以不同pH值、灭菌方式、灭菌时间和药物浓度为考察项,系统考察了“以VE为油相的ClaE”的灭菌稳定性。结果表明:调节ClaE pH值为8.0,100℃旋转水浴灭菌30min,能保证制剂的理化稳定性。该制剂高温加速及室温放置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高温40℃、60℃加速10天及室温25℃放置3个月后,ClaE含量大幅下降,均低于标示含量的90%。另外,考虑到VE剂量的安全使用范围和EL-40静脉给药的副作用,本文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确定以制备磷脂复合物的方法载药来制备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本研究以反应溶剂、磷脂比例与种类为考察项,确定克拉霉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克拉霉素:豆磷脂1∶10(质量比),在65℃无水乙醇中反应3小时,蒸发除去溶剂,即得。利用DSC技术确证分析了克拉霉素磷脂复合物的形成以及药物和磷脂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克拉霉素磷脂复合物可以大幅度提高克拉霉素在长链油和中链油中的溶解性。运用与“以VE为油相的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相同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技术,确定以磷脂复合物载药的ClaE最终处方和工艺为:按质量百分比,油相组成为磷脂复合物以克拉霉素计0.25%、MCT 16%、LCT 4%、豆磷脂1%,水相组成为甘油2.5%、Tween-80 0.2%、F-68 0.2%、L-半胱氨酸0.02%、注射用油酸钠0.1%,加注射用水至全量;制备初乳的油相和水相温度分别为55℃和80℃,高压均质参数为700bar压力循环7次,均质后调节乳剂pH值至8.0,灭菌条件为100℃旋转水浴灭菌30min。以磷脂复合物载药的ClaE理化性质测定显示ClaE平均粒径140.3±47.2nm,ζ-电位-20.99mV,含量101.1%,包封率91.4%。振摇稳定性实验表明剧烈振摇该亚微乳剂,其粒径无显著变化,无絮凝、合并现象产生,可认为该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振摇稳定性良好,适于工业化生产和运输。高温60℃加速10天含量仅降低5.7%。长期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在25±2℃及10±2℃条件下放置6个月,本品的外观、pH值、药物含量、平均粒径以及药物包封率等都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即在试验条件下本制剂稳定。因此,该制剂具备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前景。本文建立了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克拉霉素的方法,该法测定时间短,准确性,重现性良好。以克拉霉素溶液剂为参比制剂,以磷脂复合物载药的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和溶液剂的药时过程均符合三隔室模型,两者的药动学特征曲线相似。按统计矩原理来计算两者的非隔室模型参数,结果显示除参数Vss外,两种制剂间主要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n=6,P>0.05),两者的AUC0-t分别为(44.96±7.222)和(38.52±28.455)mg/L*h,MRT分别为(4.162±0.653)和(4.896+2.809)h。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克拉霉素及其制剂的研究现状
  • 二、亚微乳剂的研究概况
  • 三、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可行性分析
  • 四、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处方前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克拉霉素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1 紫外吸收特征
  • 2.1.2 色谱条件
  • 2.1.3 溶液的制备
  • 2.1.4 方法专属性试验
  • 2.1.5 线性关系考察
  • 2.1.6 回收率、精密度及稳定性考察
  • 2.2 克拉霉素溶解性能的测定
  • 2.2.1 克拉霉素在不同油相中溶解度的测定
  • 2.2.2 克拉霉素在不同pH值介质中溶解度的测定
  • 2.3 克拉霉素在不同pH值介质中的稳定性
  • 2.4 克拉霉素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E为油相的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处方工艺和初步稳定性研究'>第二章 以VE为油相的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处方工艺和初步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制剂规格的确定
  • 3 方法
  • 3.1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处方及制备工艺
  • 3.2 高压均质过程及原理
  • 3.3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理化性质评价指标
  • 3.3.1 外观
  • 3.3.2 粒径及粒度分布考察
  • 3.3.3 ζ-电位的测定
  • 3.3.4 pH值的测定
  • 3.3.5 含量的测定
  • 3.3.6 包封率的考察
  • 3.3.6.1 HPLC色谱条件
  • 3.3.6.2 线性范围考察
  • 3.3.6.3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
  • 3.3.6.4 测定法
  • 4 结果
  • 4.1 制备工艺筛选
  • 4.1.1 豆磷脂加入方法的考察
  • 4.1.2 克拉霉素加入方法的考察
  • 4.2 处方筛选
  • 4.2.1 油相种类的选择
  • 4.2.2 油相用量的考察
  • 4.2.3 磷脂用量的考察
  • 4.2.4 F-68和 Tween-80用量的考察
  • 4.2.5 EL-40用量的考察
  • 4.3 灭菌稳定性的考察
  • 4.3.1 pH值的影响
  • 4.3.2 灭菌方式的考察
  • 4.3.3 灭菌时间的影响
  • 4.3.4 药物浓度的影响
  • 4.4 处方及制备工艺的确定
  • 4.5 高温加速及室温放置稳定性研究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以磷脂复合物载药的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处方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制剂规格的确定
  • 3 方法
  • 3.1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处方及制备工艺
  • 3.2 克拉霉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 3.3 高压均质过程及原理
  • 3.4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理化性质评价指标
  • 4 结果
  • 4.1 克拉霉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 4.1.1 反应溶剂的选择
  • 4.1.2 磷脂比例的考察
  • 4.1.3 磷脂种类的筛选
  • 4.1.4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 4.2 制备工艺筛选
  • 4.2.1 乳化剂磷脂和克拉霉素磷脂复合物的加入方式及灭菌方式的选择
  • 4.2.2 高压均质压力和高压均质次数的考察
  • 4.3 处方筛选
  • 4.3.1 油相种类和油相比例的考察
  • 4.3.2 磷脂用量的考察
  • 4.3.3 F-68、Tween-80和油酸钠用量的选择
  • 4.3.4 抗氧剂种类和用量的选择
  • 4.4 处方及制备工艺的确定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以磷脂复合物载药的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和材料
  • 2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理化性质的研究
  • 2.1 外观
  • 2.2 粒径及粒度分布考察
  • 2.3 ζ-电位的测定
  • 2.4 含量测定及包封率考察
  • 3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
  • 3.1 考察项目
  • 3.1.1 外观
  • 3.1.2 pH值
  • 3.1.3 含量
  • 3.1.4 包封率
  • 3.1.5 粒度测定
  • 3.2 振摇稳定性考察
  • 3.3 加速稳定性考察
  • 3.4 长期稳定性考察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以磷脂复合物载药的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1 仪器、材料及实验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克拉霉素溶液剂的制备
  • 2.2 色谱条件及质谱条件
  • 2.3 对照品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 2.4 血浆样品的处理与测定
  • 2.5 方法专属性考察
  • 2.6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考察
  • 2.7 定量下限考察
  • 2.8 回收率考察
  • 2.9 精密度考察
  • 3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3.1 给药方案与血浆样品采集
  • 3.2 实验结果
  • 3.3 结果处理
  • 3.3.1 隔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
  • 3.3.2 非隔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