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生态增养殖原理与关键技术

刺参生态增养殖原理与关键技术

论文摘要

针对目前刺参养殖业中面临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刺参的基础生物学、组织学,生理生态学和呼吸生理学特征,评估了刺参的养殖容量,优化了养殖模式,以嵊泗列岛为例,系统研究了刺参南移后的存活和生长等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刺参体腔液细胞存在于刺参的体腔中,体腔液细胞行使免疫防御、营养贮存和运输的功能。根据形态和功能上的特征可分为小淋巴细胞、桑葚细胞、吞噬细胞、结晶细胞、纺缍细胞和振动细胞。体腔液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不同特征的细胞可能是同一类型体腔液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体腔液细胞平均密度为(3.79±0.65)×106 cells ml-1。刺参的血淋巴细胞可分为小淋巴细胞、桑葚细胞、吞噬细胞和结晶细胞。刺参体腔液细胞可分为小淋巴细胞、桑葚细胞、吞噬细胞、结晶细胞、纺锤细胞和振动细胞。刺参吞噬细胞的吞噬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并呈现出强烈的凝集现象。2.刺参的血管、呼吸树、肌细胞和体腔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复杂,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夏眠前后刺参消化道明显萎缩,上皮细胞重吸收现象显著,结果显示组织结构的改变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刺参夏眠时体腔液pH和PO2升高,PCO2降低。连续取样对刺参体腔液血气指标没有显著性影响。刺参体腔液的%Extrw和%EwO2与体重呈负相关。3.刺参的扰动导致底质中有机物含量、TOC、TN、叶绿素和细菌含量降低,刺参粪便中有机物含量高于周围底质,刺参对摄食底质具有选择性。刺参的扰动能增强底质的稳定性,与对照组相比,硫化物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降低。4.根据水体理化指标变化和自然沉积有机物的供饵力,结合不同温度下大规格刺参对自然生物沉积物的吸收率,计算刺参的养殖容量。浅海典型水域刺参的养殖容量约为109.40 g y-1m-2。5.前三岛近岛水域底质有机物含量高于离岸深水水域,且粒度较离岸水域细,大多在0.20 mm以下。刺参的放流浓度和参礁的放置深度应选择在5-12m。刺参的放养规格宜为经人工越冬后体长在8-10厘米的参苗,体重超过30克。6.研究了三种规格的刺参笼养殖存活和生长特征,初步建立了刺参筏式笼养技术。投喂海带,存活率达到83%以上。密度对刺参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实验的进行,放养密度增加,刺参的体重减小。4月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海况的改变,刺参的生长率下降。刺参南移养殖模式的适宜放养密度应控制在3-5头,放养规格应在40g以上,经过5-6个月的生长能达到100g左右。

论文目录

  •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刺参生理生态学特征和增养殖研究进展
  • 1.1 棘皮动物体腔液细胞的分类
  • 1.2 棘皮动物呼吸生理生态学研究
  • 1.3 刺参的增养殖现状
  • 1.3.1 刺参的养殖方式
  • 1.3.2 刺参的人工采苗
  • 1.3.3 人工育苗技术
  • 1.4 刺参的生理生态学特征
  • 1.5 刺参的病害防治与资源修复
  •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创新性
  • 1.6.1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1.6.2 创新性
  • 1.7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夏眠前后刺参机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刺参血管超微结构特征
  • 2.3.2 刺参呼吸树超微结构观察研究
  • 2.3.3 刺参肌细胞和和体腔内皮超微结构观察研究
  • 2.3.4 刺参夏眠前后消化道的超微结构观察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刺参体腔液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征
  • 3.1 前言
  • 3.2 刺参血淋巴细胞形态和表面结构观察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实验结果
  • 3.2.3 讨论
  • 3.3 刺参体腔液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
  • 3.3.1 材料与方法
  • 3.3.2 实验结果
  • 3.3.3 讨论
  • 3.4 刺参吞噬细胞的功能特征
  • 3.4.1 材料与方法
  • 3.4.2 实验结果
  • 3.4.3 讨论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刺参呼吸生理生态学特征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刺参的来源
  • 4.2.2 样品采集
  • 4.2.3 温度控制
  • 4.2.4 数据计算
  • 4.2.5 统计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刺参对养殖环境的扰动作用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刺参的来源
  • 5.2.2 底泥的来源
  • 5.2.3 实验设计
  • 5.2.4 样品测定
  • 5.2.5 统计及数据计算
  • 5.3 实验结果
  • 5.3.1 刺参体重和摄食率的变化
  • 5.3.2 底质和刺参粪便中有机物、TOC 和TN 含量的变化
  • 5.3.3 硫化物含量的变化
  • 5.3.4 表层泥样Chl.a 含量的变化
  • 5.3.5 表层泥样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
  • 5.3.6 表层泥样细菌含量的变化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浅海典型生境刺参增养殖模式和养殖容量研究
  • 6.1 前言
  • 6.2 材料和方法
  • 6.2.1 调查地点及站点分布
  • 6.2.2 浅海典型生境底播增殖刺参生物学特征和放流规格
  • 6.2.3 前三岛海域底质粒度分布
  • 6.2.4 自然沉积物捕集器
  • 6.2.5 各指标计算公式和养殖容量评估模型
  • 6.3 实验结果
  • 6.3.1 浅海典型生境水温年度变化
  • 6.3.2 调查地点气候和水文特征
  • 6.3.3 浅海典型水域放流刺参周年生长特征
  • 6.3.4 浅海典型水域表层底质有机物含量
  • 6.3.5 离岸典型水域底质TOC 和TN 含量
  • 6.3.6 前三岛海域底质粒度分布
  • 6.3.7 自然沉积物中有机物总量和含量
  • 6.3.8 不同温度下刺参对有机物的同化率
  • 6.3.9 浅海典型水域刺参增养殖容量
  • 6.4 讨论
  • 6.4.1 刺参的放流规格
  • 6.4.2 放流地点的选择
  • 6.4.3 刺参摄食粒径选择
  • 6.4.4 浅海典型水域刺参增养殖容量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近海筏式刺参养殖模式研究
  • 7.1 前言
  • 7.2 材料和方法
  • 7.2.1 实验地点
  • 7.2.2 养殖笼具
  • 7.2.3 放养规格和密度
  • 7.2.4 投喂饵料
  • 7.2.5 养殖海域管理
  • 7.2.6 统计分析和数据计算
  • 7.3 结果
  • 7.3.1 水温变化和刺参的生长情况
  • 7.3.2 刺参成活率
  • 7.3.3 不同规格刺参特定生长率的变化
  • 7.3.4 不同密度下刺参生长率的变化
  • 7.4 讨论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存在的问题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刺参多刺品系子三代池塘养殖中试与效果评价[J]. 河北渔业 2020(02)
    • [2].刺参“鲁海1号”[J]. 中国水产 2020(06)
    • [3].刺参-中国对虾复合养殖系统重金属分布特征[J]. 河北渔业 2020(07)
    • [4].威海市刺参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水产养殖 2020(08)
    • [5].夏季高温对刺参养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中国水产 2020(09)
    • [6].刺参“安源1号”[J]. 海洋与渔业 2018(09)
    • [7].刺参“东科1号”[J]. 中国水产 2019(07)
    • [8].刺参吐脏再生对胰蛋白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S1)
    • [9].几种饵料原料直接饲喂刺参试验[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7)
    • [10].“安源1号”刺参新品种苗种引进培育项目顺利通过验收[J]. 科学养鱼 2019(11)
    • [11].刺参“鲁海1号” 长速快 成活率高[J]. 海洋与渔业 2019(10)
    • [12].刺参换季养殖及其池塘闲置期科学利用实用技术[J]. 水产养殖 2019(11)
    • [13].不同海区条件对南移刺参养殖效果的影响[J]. 科学养鱼 2017(12)
    • [14].灿烂弧菌对刺参养殖的危害及防控方法[J]. 科学养鱼 2017(02)
    • [15].刺参‘水院1号’幼参培育水质检测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 2016(12)
    • [16].刺参升温苗成活率的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2)
    • [17].大连海域刺参原产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修复策略[J]. 水产学杂志 2017(04)
    • [18].北方池塘刺参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J]. 科学养鱼 2016(01)
    • [19].青、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16(03)
    • [20].刺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要点[J]. 科学养鱼 2014(12)
    • [21].刺参池塘养殖中人工参礁的类型及优缺点[J]. 科学养鱼 2014(12)
    • [22].基于抑制消减杂交识别白化刺参和青刺参差异表达基因[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4(01)
    • [23].几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幼参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03)
    • [24].刺参池塘悬浮式网箱育苗技术探讨[J]. 科学养鱼 2015(07)
    • [25].山东省刺参产业提升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中国海洋经济 2019(02)
    • [26].夏季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 海洋科学集刊 2017(00)
    • [27].2013年山东省养殖刺参死亡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34)
    • [28].植物刺参[J]. 百科知识 2014(12)
    • [29].刺参养殖技术研究[J]. 当代水产 2013(12)
    • [30].刺参无公害养殖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 中国标准化 2011(05)

    标签:;  ;  ;  ;  ;  ;  

    刺参生态增养殖原理与关键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