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建设海绵城市要考虑城市的全方位因素,设计排水系统时,要按照城市本身的发展来建设,分析好各个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带来的影响,认准系统建设的主要方面,进行有效的研究,来建设排水系统。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满足城市内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需水要求,减少城市内部的旱涝灾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问题
1城市给排水现状
1.1城市给排水规划滞后
在市政道路桥梁与给排水工程的建设中,前者处于主体地位,后者属于从属地位,配合前者,使得城市给排水工程未得到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只重视进度,忽视了给排水系统的合理规划、编制,从而导致给排水工程建设与市政道路施工始终不同步。在实际操作中,因各种施工原因导致给排水工程不能按期进行,使其滞后于市政道路的建设发展,再次给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带来了难度。
1.2排水体制不合理
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侧重于对污水处理问题的研究,想当然地仅靠分流排水体制排放雨水与污水,却忽视了排水体制的合理规划、雨洪资源的再次利用以及控制城市径流面源的污染。此外,雨洪排放与非点源污染的关系未得到足够关注,导致许多隐患的发生。许多城市的排水管网使用年限过久,且其承受的降雨量与水压较低,不能有效地进行排水工作。目前,我国关于排水管道的污染规律、合流制的理论基础、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有待提高。
1.3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城市给排水的规划设计涉及的学科种类多,且其设计参数广、不定因素多,大大增加了城市给排水的规划设计难度。许多人员在给排水系统方面的专业技能不足,且受知识结构的制约,在实际操作时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考虑不全面,难以达到城市规划所要求的多层次、多学科化的论证条件,较难符合市场对其的要求。
1.4给排水设施落后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目前的供水管道、管网的承载能力、质量、长度等难以满足城市的适应性变化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地上与地下的重视程度不协调,地上处于高度建设阶段,而地下却异常滞后,且相关专业人才缺乏。事实上,重视发展建设,却忽视了日常监管。城市中的给排水管网、管道因缺乏定期的维护与检查,给城市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
2当前城市给排水存在的问题
2.1给排水设施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在城市环境中,大约有80%的雨水会经管道流走,渗入到地下的雨水只有20%,无法及时补充城市地下水。由于我国当前大部分城市管网都是几十年前修建的,管网的建设标准普遍不高,最大可以承受的降雨量约为50mL/h,而国外的排水设施管网可以承受的最大降雨量为150mL/h,差距非常大。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现有管道的结构构造、管道长度、管道质量等均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
同时,由于给排水、地下结构专业性和复杂性,建设资金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地下管网建设和管理严重落后。
2.2极端天气下排水难度增加
受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气候因素的影响,短时强对流天气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由于这类天气具有突发性、易逝性和小尺度等特点,当在排水管网盲点出现时,很容易导致城市内部出现供水污染和内涝等灾害。
3在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过程中应当关注的相关问题
3.1保证规划的引领性,并保证实际建设的科学性在当前的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到专项性、控制性以及修建性规划,必须对所有规划任务进行细致分析,并使其形成总体规划。在实际规划和项目开发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减少其他因素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城市发展区域的基本特点明确实际规划目标。通过对城市雨水流向的控制和管理减少城市内涝,并且从源头上完全解决供水污染的基本问题。
另外,应当充分利用城市拥有的雨水资源,推动城市景观环境的改善,在城市内部形成全面有效的水循环系统。海绵城市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工程量巨大,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必须重视大规划的基本理念。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当同时考虑到供水、防洪、排水以及环保等多种因素,并且将各环节充分结合在一起,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最终按照相关规划逐步开展城市建设。
3.2加强顶层设计,保证城市建设的基本进程和力度由于海绵城市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投资量和建设周期较长,该项目在我国当前尚属于初步起始阶段,缺乏基本的建设经验。
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城市顶层的建筑设计,通过国家支持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方案,提升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完善的城市给排水管道建设标准,最终通过完善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政策保证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3.3同时考虑雨水流向和水资源污染控制在海绵城市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当同时考虑到雨水流向和水资源污染,尽可能满足城市建设上层规划设计要求,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则应当借鉴其他成功区域的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对所有可选择方案进行对比,最终选择能够从源头、运行过程以及终点完全控制污染的方案开展工程建设。
4在城市给排水建设过程中应当以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为主
针对城市给排水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结合海绵城市的巨大作用和特点,在进行城市给排水建设时,应坚持以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为主,结合实际情况,为解决城市内涝,优化城市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以南方某示范区为例,从道路和自然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城市不透水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调整和措施。
首先是道路和自然排水系统的建设方面。该区涉及城市属于丘陵地区,地形结构较为复杂,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多种等级的水线纵横交错。在现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基础上,逐渐开展道路本体透水化和分级化相结合的规划模式,从而对当前城市道路不透水的情况进行改造,减少城市道路对于生态水系统产生的干扰。对于城市道路网络结构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城市的主要道路进行优化,同时增加生态雨水入口等。
二是对原有水系统进行保留,保证城市不同区域之间水系统网络的完整性和贯通性。
三是尽可能保留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其次是对城市不透水面的改造处理。由于该区城市实际建设过程中不透水面积的比例较大,而且其主要集中在建筑密度较大的城市商贸区,区域内绝大多数道路为广场用地,不透水率高。城市植被覆盖区域仅仅集中在公园及河流附近,所占土地面积约为5%,城市排水压力较大。
在此情况下,在所有硬质地面海绵化处理过程中应当采取排水和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原有的工程排水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雨水渗透控制的基本原理,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下列几种措施:
一是最大限度还原城市原有的水系通道。
二是加大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力度,借助该系统对区域内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减少城市暴雨径流量。
三是采取人工铺设透水地面的方式弱化城市硬质地面面积,提升城市的透水地面面积。
结语:近年来,随着世界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城市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城市对海绵工程开始建造,从而使城市应对雨水的能力提升,使雨水资源得以留住,进而为城市供水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我国的海绵工程建设的能力还有不足存在着,而且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存在较多,为此,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建议进行阐述,希望能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一川“.海绵城市”应作为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重要内容[J].江西建材,2015(5):43~44.
[2]刘红英.加强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4):121.
[3]田闯.发达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及启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05:64~70.
[4]杨林霞.国内外海绵型城市建设比较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05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