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唐高平

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唐高平

(荔浦县青山镇中心卫生院广西桂林546608)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进入我院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6.82%明显低于实验组93.1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57-02

过敏性皮肤病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是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引起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主要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四种[1]。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因受到疾病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心理上的变化[2]。介于此,本文纳入8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中西医治疗的对比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进入我院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了解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神志不清、无法正常沟通者。88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例,男性31例,女性13例,年龄在19~56岁之间,平均年龄(32.18±5.63)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3±0.14)年。对照组44例,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在21~61岁之间,平均年龄(31.21±5.77)岁,病程1.5~5.5年,平均病程(2.26±0.21)年。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5mg*15片/盒,国药准字H20040249)治疗,口服,用量为每日一次,每次一片。

实验组采用中医治疗,包括火针治疗、口服汤剂治疗与针灸治疗。①火针治疗:取白鲜皮20g、荆芥20g、丁香10g,将其浸泡在75%的酒精中15天,过滤密封备用。进行火针治疗时取适量放入广口瓶内,将酒精灯点燃,操作者右手持1根用金属条特制的棉签蘸满浸泡液后在酒精灯上点燃,使用燃烧的棉签来回擦过皮损表面,同时左手持一块敷料迅速跟在右手后面从皮损表面擦过。以患者耐受且不烫伤为度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以患者痒感消失为止。病情较轻者一天一次,总共2~3次。病情较重者总治疗7~14次。②口服汤剂治疗:针对热重于湿型,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芩、生地黄、牡丹皮、泽泻、车前草、大青叶、白茅根、苦参、马齿苋、黄柏、柴胡等。针对湿重于热型,选用萆薢渗湿汤加减,常用中药有萆薢、薏苡仁、泽泻、苍术、茯苓、茵陈、厚朴、车前子、木通、连翘、栀子、苦参、黄芩等。针对风热型,选用消风散加减,常用中药有防风、蝉蜕、杭菊花、黄芩、大青叶、金银花、紫草、牡丹皮、生地黄、苦参、白茅根、栀子、生石膏、知母等。针对血虚风燥型,选用当归饮子加减,常用中药有当归、首乌、麻仁、白芍、生地黄、麦冬、刺蒺藜、钩藤、夜交藤、鸡血藤、白鲜皮、陈皮等。针对脾虚型,选用除湿茯苓汤加减,常用中药有茯苓、白术、厚朴、陈皮、太子参、泽泻、栀子、连翘、神曲、谷芽、麦芽、枳壳、大腹皮、茵陈、车前子等。针对肝肾亏损型,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生地黄、熟地黄、蚕砂、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十大功劳、龟胶、鹿胶、五味子、竹叶、知母、栀子等。③针灸治疗,同样采用辩证论治,针对风湿热型采用泻法,刺激大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风市。针对血虚风燥型,刺激曲池、血海、膈腧、风门,其中膈腧用补法,风门用泻法。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治愈率,治愈:半年内未复发。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56.82%明显低于实验组93.1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3.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3]。临床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针对过敏性皮肤病采用西医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一般。本文针对研究对象采用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反复发作,有效减轻化学药物副作用,其中火针疗法能够加速病原微生物的变性,或是促使其他理化致敏因素的结构遭到破坏[4],从而丧失了对机体的致敏性,对清除病灶有着良好意义。中药汤剂主要是起到健脾益气、调补肝肾、养血祛风的功效,有效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力的提升,减少皮肤病的反复发作。针灸治疗通过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主穴和配穴,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治愈率56.82%明显低于实验组93.1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过敏性皮肤病采用中医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伟祥.银翘散加减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34(08):120.

[2]钟琼,钟霞.复方甘草酸苷与西替利嗪联合治疗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02):210.

[3]赵军.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43(13):111-112.

[4]王宏波.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5,34(01):123-124.

标签:;  ;  ;  

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唐高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