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匡亚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昆曲艺术,昆剧传习所,匡亚明,江苏省昆剧院,琴挑,岳美缇,陈妙常,小旦,张继青,蔡正仁
匡亚明论文文献综述
吴新雷[1](2019)在《与匡亚明的昆曲情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听昆曲录音,他老人家竟不辞辛劳,把那个笨重的家伙扛在肩膀上,从南园走了出来。幸亏他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竟是身板硬朗,健步如飞。我当然要帮他,一路上轮流掮着。先跑向鼓楼搭上公共汽车,经过四个车站,到草场门站下车,再跑二里多路,好不容易掮到高老师住处。(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9-09)
赵成昌[2](2019)在《匡亚明:不拘一格用人才》一文中研究指出匡亚明(1906-1996),江苏人,我国着名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代表着作有《匡亚明教育文选》《中国思想家评传》《孔子评传》等。匡亚明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塾师家庭,1923年入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匡亚明主动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报》期刊2019-02-27)
肖科学[3](2018)在《匡亚明大学语文教育思想内涵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伊始,匡亚明首先倡导在全国高校恢复设立"大学语文"课程,并从文化补课、尊重规律、传承文化等方面提出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匡亚明大学语文思想的核心是"文化觉醒",主旨是"提升素养",方法是"师道传授"。认真总结匡亚明的大学语文教育思想,对我们不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动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煤炭高等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宋扬,高文雯,齐小涵,张艺潆,汤思思[4](2018)在《关于文史通识教育时效性的调查研究——以吉林大学匡亚明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人才规格的要求日益增高,学科交叉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吉林大学匡亚明人文科学实验班自2006年创办以来,一直在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致力于开展通识教育,融汇文史两大学科,匡亚明班在优势特色突出的同时,必然也存在一些缺点不足,但我们坚信在不断的调整改良之下,匡亚明班将会成为国内高校文史通识教育试验结果的优秀代表。(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12期)
蔡建良[5](2018)在《美美地成长——匡亚明小学求美的姿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美术特色项目到艺术特色课程,再到审美特色学校,导墅中心小学走出了一条"立美育人"的发展之路。从学校正式挂牌更名为"丹阳市匡亚明小学"以来,我们以匡亚明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高举"求真尚美"的旗帜,启动农村小学发展方略研究,努力让校园充盈四种空气,即道德的空气、读书的空气、探究的空气和审美的空气,积极打造审美学堂。在这里,孩子们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在美的校园里诗意、(本文来源于《未来教育家》期刊2018年06期)
王永义[6](2018)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学的转型发展:以匡亚明推进南京大学改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发展史反复证明,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及其领导人能否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对大学的兴衰进退具有重要影响。作为着名教育家,匡亚明在改革开放初期即着手推动南京大学全面改革,率先实现从"两个估计"向"两个中心"转移、从封闭半封闭到初步国际化转变、从文化虚无主义向中华文化传承创新转变,不仅在当时就取得了显着成效,而且影响至今。现在看来,这些改革呈现出恢复性和创造性、灵活性和原则性、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相结合的显着特点,对当前大学全面深化改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2018年02期)
石湾[7](2017)在《访匡亚明故乡》一文中研究指出但凡经历过十年浩劫的高校师生,都会记得1966年6月初"文革"狂潮排空而来时,第一个被公开点名的"黑帮分子"是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匡亚明。我不仅是1964年由南大历史系毕业的,毕业证书上盖的是校长匡亚明的签名章,毕业时全班同学与校领导在校门口合影,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也正是敬爱的匡校长,而且同班同学小丁,毕业即留校当了匡校长的(本文来源于《海内与海外》期刊2017年12期)
朱亚军[8](2016)在《试谈南京大学·苏州中学匡亚明实验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大学·苏州中学匡亚明实验班是南京大学和苏州中学实施"大学-中学人才协同整合培养试验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为了探索创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宽适应、创新型"的理科后备人才,南京大学·苏州中学匡亚明实验班的物理教学从如下5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1)教学氛围和谐化;(2)教学内容生活化;(3)教学过程可视化;(4)教学探究自主化;(5)教学评价综合化.(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16年10期)
刘兰明[9](2016)在《匡亚明的新闻思想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是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匡亚明(1906年3月17日~1996年12月16日)诞生110周年和逝世20周年。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匡亚明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本文通过回顾匡亚明的新闻从业经历,对其新闻思想作一概述,并以此文纪念这位功高德劭的新闻界老前辈。匡亚明新闻生涯追忆上世纪30年代初,匡亚明担任中共沪东区《前锋报》编辑,后在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合办的公开报纸——上海《日日新报》任主编。其间,他发表了大量揭露黑暗、呼唤光明的战斗檄文。(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6年13期)
王永义[10](2015)在《匡亚明教育思想与实践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55年到1966年,匡亚明先后任东北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此时,我国高校发生了一系列围绕"教育革命"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匡亚明一方面从总体上贯彻执行了"教育革命"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抵制"教育革命"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错误做法,使学校尽量回到遵循"教育规律"的轨道上来,显示了当时条件下难能可贵的求真务实精神。反思这一历史过程,对当前我国大学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有重要启发。(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匡亚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匡亚明(1906-1996),江苏人,我国着名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代表着作有《匡亚明教育文选》《中国思想家评传》《孔子评传》等。匡亚明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塾师家庭,1923年入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匡亚明主动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匡亚明论文参考文献
[1].吴新雷.与匡亚明的昆曲情缘[N].人民政协报.2019
[2].赵成昌.匡亚明:不拘一格用人才[N].中国教师报.2019
[3].肖科学.匡亚明大学语文教育思想内涵探微[J].煤炭高等教育.2018
[4].宋扬,高文雯,齐小涵,张艺潆,汤思思.关于文史通识教育时效性的调查研究——以吉林大学匡亚明班为例[J].文存阅刊.2018
[5].蔡建良.美美地成长——匡亚明小学求美的姿态[J].未来教育家.2018
[6].王永义.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学的转型发展:以匡亚明推进南京大学改革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
[7].石湾.访匡亚明故乡[J].海内与海外.2017
[8].朱亚军.试谈南京大学·苏州中学匡亚明实验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和实践[J].物理教师.2016
[9].刘兰明.匡亚明的新闻思想及其启示[J].青年.2016
[10].王永义.匡亚明教育思想与实践考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