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2001年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了“数感”这一词语,虽然并不是首次提出数感,但是这是第一次正式走进中国学者的视野。我们可以把数感理解为是一种对现实中的数目的感觉和认知,是一种理解数和运用数的一种习惯,或者说态度抑或是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数感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数学课程目标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数学课程更加的注重问题解决、数学应用、数学交流、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看出,在小学数学中的数与代数部分,更加的注重学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体会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意义用数学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尽管目前对于数感的开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数感就其内容而言,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①本文对于数感的相关研究都是基于课程标准中的这个理解,同时是在数学知识分类理论、CPFS结构理论、数学理解的相关理论以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论文首先对以往关于小学生数感的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理论梳理,包括数感的内涵以及形成规律等,然后总结分析了小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分析了小学生数感教学的现状及原因,进而针对小学生数感培养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