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C,D2-40,E-Cad在乳腺癌淋巴管成及淋巴道转移关系的研究

VEGF-C,D2-40,E-Cad在乳腺癌淋巴管成及淋巴道转移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近半个世纪以来其综合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三年生存率大约仅有40%左右,如何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仍是现在研究的重点。乳腺组织淋巴丰富,通过淋巴道转移占乳腺癌转移途径的60—75%,且早期多见于腋淋巴结,有30%会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淋巴道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淋巴道的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因此,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寻找和分析乳腺癌转移的机制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检测VEGF-C、D2-40,E-Cad蛋白在正常乳腺,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及乳腺浸润癌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VEGF-C、D2-40、E-Cad蛋白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美联结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在正常乳腺组(正常组,20例),乳腺癌不典型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30例),乳腺导管内癌组(原位癌组,3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浸润癌组,65例)中VEGF-C、D2-40,E-Ca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 VEGF-C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浆,阳性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分布。VEGF-C在乳腺浸润癌变组和原位癌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4%,77.7%;浸润原位癌组显著低于浸润癌组(p<0.05);不典型增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3.3%,与浸润癌变组,原位癌变组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正常组阳性表达率5.00%,与不典型增生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腋窝淋巴结阴性组阳性率87.8%;腋窝淋巴结阳性组阳性率1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2 . E-Cad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膜,阳性细胞呈弥漫或局灶分布。E-Cad在正常乳腺组,不典型性增生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3.3%,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原位癌组,浸润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9%,46.7%,原位癌组与不典型增生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与浸润癌变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腋窝淋巴结阴性组阳性率53.6%,腋窝淋巴结阳性组阳性率39.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3 . D2-40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膜和胞浆,呈棕黄色,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计数LVD (15.29±2.06)明显高于淋巴转移阴性组(10.50±4.75)(p<0.05),原位癌中LVD计数为11.42±3.68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的LVD计数8.75±2.80 (P<0.05);浸润癌组LVD计数17.38±3.39显著高于原位癌组的LVD计数11.42±3.68 (P<0.05);正常组的LVD计数6.92±3.02与不典型增生组的LVD计数8.75±2.80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1.VEGF-C在浸润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性强于不典型增生组和良性病变组;同时淋巴结转移组显著性强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VEGF-C在乳腺癌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C可能不但可作为预示乳腺肿瘤发生恶变的早期肿瘤标志物,还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2.D2-40进行LVD计数测定发现乳腺癌变组LVD明显高于乳腺不典型增生组和良性病变组,淋巴转移阳性组LVD计数明显高于淋巴转移阴性组;说明LVD计数与乳腺癌进展、转移发生存在明显关系,可以做为评判乳腺癌淋巴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3.E-Cad在浸润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不典型增生及良性病变组,同时淋巴结转移组显著性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E-Cad可能作为乳腺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4.研究发现VEGF-C与D2-40呈正相关,因此VEGF-C与D2-40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肿瘤早期淋巴道转移的重要指标;同时还发现VEGF-C与E-Cad呈负相关,提示VEGF-C与E-Cad的联合使用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资料与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颅咽管瘤中D2-4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5(06)
    • [2].D2-40在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5(06)
    • [3].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07)
    • [4].VEGF-C、D2-40在结肠直肠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研究 2010(10)
    • [5].D2-40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08)
    • [6].类肝素酶、VEGF-C、D2-40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癌症杂志 2010(02)
    • [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的关系[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12)
    • [8].胃癌中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表达意义[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12)
    • [9].口腔鳞癌中D2-40表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9(06)
    • [10].D2-40和FⅧ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04)
    • [11].胃癌中D2-40和CD3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01)
    • [12].D2-40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2(09)
    • [13].HIF-1α、VEGF-C及D2-4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医学工程 2011(06)
    • [14].D2-40标记阳性淋巴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作用[J]. 江苏医药 2013(06)
    • [15].D2-4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J]. 中国医学工程 2013(04)
    • [16].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D2-40免疫组化检测和彩超的价值[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15)
    • [17].D2-40在乳腺肌上皮细胞中的诊断价值[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8(01)
    • [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2-40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1)
    • [19].D2-40标记的乳腺癌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10)
    • [20].D2-40标记阳性淋巴管密度检测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价值[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02)
    • [21].D2-40在直肠癌淋巴管浸润检测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J]. 实用癌症杂志 2009(02)
    • [22].彩超和D2-40免疫组化检测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11)
    • [23].D2-40在浆膜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J]. 肿瘤学杂志 2014(11)
    • [24].大肠癌淋巴管形成浸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 西部医学 2012(02)
    • [25].D2-40标记阳性淋巴管密度、上皮型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附84例检测报告[J]. 新医学 2009(07)
    • [26].VEGF-C表达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宫颈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22)
    • [27].CCR7和D2-40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04)
    • [28].子宫内膜腺癌中IGF-1R和D2-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广东医学 2011(04)
    • [29].胆囊癌组织淋巴管标记物D2-40和LYVE-1表达的临床意义[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06)
    • [30].D2-40和CD31在心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5(01)

    标签:;  ;  

    VEGF-C,D2-40,E-Cad在乳腺癌淋巴管成及淋巴道转移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