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我国股票增发市场引入认售权证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金融学
作者: 张晞
导师: 郑荣鸣
关键词: 增发市场,认售权证,风险及防范
文献来源: 厦门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认售权证是一种具有看跌期权性质的初级股票衍生证券,通常与债券(或优先股)等一起发售以减少公司的融资成本。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增发中引入认售权证可有效提高增发市场的效率,减少公司的融资成本。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增发市场的现状,增发主要由非流通股股东推动,对老流通股股东的损害较大,遭到投资者的抵制;上市公司在融资完成后,基本不受约束,募集资金闲置、变更投向现象较为普遍,增发完成后业绩“变脸”现象也时有发生。根据模型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特殊的股权分割是上市公司融资饥渴症的根源,并导致流通股股东利益向非流通股股东转移,流通股股东成为增发游戏中的弱者,这使得增发市场面临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我国增发市场急需通过金融创新开创新局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在增发过程中引入认售权证,即在增发中同时发行数量不少于增发股票数量的认售权证。本文认为,在增发中引入认售权证可实现以下五个目标:(1)具有事前的甄别效应;(2)对原有股东的补偿功能;(3)事后约束和激励机制;(4)降低融资成本功能;(5)风险管理功能。为了进一步认识认售权证的价值,本文分析了影响认售权证价值的六个因素,即股价、利率、股息、距离到期的时间、执行价格、波动率。论文最后指出,认售权证作为初级的股票衍生产品,其风险要小于标准的股票期权产品。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在增发中引入认售权证以及认售权证的交易与执行,无论是对上市公司、承销商、投资者还是监管层,风险都相当小。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具备引入认售权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试点逐步在增发中引入认售权证,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为更进一步的金融创新做好准备。
论文目录: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内 容 提 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文章结构安排
四、文章的主要特点
第一章 我国股票增发市场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增发新股的优点
一、承销商公证理论
二、监管理论
三、流通成本理论
第二节 我国目前增发市场的困境
第三节 成因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
二、增发中的利益转移问题
三、上市公司利用增发“圈钱”,重融资,轻利用
四、券商在增发中面临较大的包销风险和“尽职调查”责任
五、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的增发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第二章 认售权证在股票增发中的应用
第一节 认售权证及其实践
一、权证的涵义及特点
二、权证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
三、权证在我国的实践
第二节 我国股票增发市场引入认售权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引入认售权证的必要性
二、引入认售权证的可行性
第三节 认售权证在增发中的功能
一、认售权证在增发中的事前甄别效应
二、对原有股东的补偿功能
三、事后约束和激励机制
四、降低融资成本功能
五、风险管理功能
第四节 应用认售权证的案例
第三章 影响认售权证价值的因素及其定价
第一节 影响权证价值的因素
一、股价
二、利率
三、股息
四、距离到期的时间
五、执行价格
六、波动率
第二节 认售权证的定价
第四章 在增发中应用认售权证的风险及防范
第一节 认售权证作为衍生证券的风险及防范
第二节 上市公司实施认售权证方案的风险及防范
第三节 承销商在认售权证方案中的风险及防范
第四节 投资者的风险及防范
第五节 监管者的风险及防范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12-11
参考文献
- [1].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权证研究[D]. 张寒之.浙江大学2006
- [2].权证到期对标的股票的影响性分析[D]. 黄朝阳.华侨大学2008
- [3].认购权证微观市场功能的实证研究[D]. 连淑芳.南昌大学2008
- [4].我国蝶式权证发行对标的股票影响的实证分析[D]. 李启学.中南大学2007
- [5].我国认购权证上市对标的股票影响的实证分析[D]. 尹波.厦门大学2008
- [6].中国证券市场权证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究[D]. 聂斌.湘潭大学2008
- [7].权证法律问题研究[D]. 黄野松.湖南大学2009
- [8].一类竞争性实施百慕大股本权证实施策略[D]. 王良涛.苏州大学2014
- [9].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认购权证收益率相关性研究[D]. 孙翠萍.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 [10].中国权证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偏离研究[D]. 陈嘉.山东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股市全流通下的权证及其定价研究[D]. 李刚.东北财经大学2005
- [2].中国内地权证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比较研究[D]. 丁峰.上海财经大学2006
- [3].基于随机波动下权证定价模型实证研究[D]. 唐光英.上海财经大学2006
- [4].我国认股权证定价的研究与应用[D]. 李艳.江西财经大学2006
- [5].我国A股市场股票增发定价研究[D]. 徐照宇.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6].我国权证发行对标的股票影响的实证分析[D]. 钟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 [7].关于我国新兴金融工具权证的研究[D]. 陈苏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 [8].权证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其交易制度的完善[D]. 朱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9].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相关问题研究[D]. 苏志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 [10].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的研究[D]. 殷华.苏州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