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汉代贾谊将屈原情结引入文学当中来,带给历代文人困惑与思考。他们在模拟和评论屈原的同时,也在屈原身上找到自己人生的认同。对于屈原和《离骚》的评论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作为楚辞研究的又一高峰期,宋代的楚辞学成为古代楚辞学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宋代的楚辞评论家多达700余位。他们或著书以释,或论文以考,或做诗以评,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屈原和楚辞进行评论。宋代诗话、词话,宋代诗人的楚辞专著、吊屈咏骚的诗歌成为他们最好的评论途径。由于建立在宋代理学的背景之下,宋代的楚辞评论带有强烈的理学色彩。同时,宋人文统意识的加强,宋人对于文学本身的特点格外关注,这使得宋代的楚辞评论沿着理学与文学双线而展开,并最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楚辞观。较之汉人,宋人对屈原的接受更多的是站在政治的角度,这也就决定了屈原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从汉至宋屈原已经由悲剧士人形象转变成为了忠君圣贤的形象,这种形象的变化正是与汉、宋士人的不同心态相映证。可以说宋人对屈原的评论不再是简单的褒贬,而更多的是政治穷困下的理性思考,是宋代独特文化环境下的一种人文追求。由于宋代文学理论的繁荣,宋人的拟骚咏骚作品的大量创作,宋人在学习骚体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骚体观。他们对去取骚体有着很严格的标准,对于骚体的文学特质也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同时他们在对宋以前的骚体流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骚体流变的新认识。可以说宋代的楚辞评论是宋人对屈原和《楚辞》解读和接受的最佳途径,它反应了宋代一段心灵史和文学史的演变过程。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初步勾勒出一段屈原影响下的宋代楚辞研究的史影。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过屈原论[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9(12)
- [2].唐代诗人对《史记·屈原列传》的接受[J]. 职大学报 2020(01)
- [3].解构·建构·实现——近代“屈原爱国”观念生成与传播的历史考察[J]. 史学月刊 2020(05)
- [4].试论民国时期科学与人生的疏离与对峙——以闻一多参与屈原论争的情况为中心[J]. 贵州社会科学 2020(05)
- [5].从《屈原列传》看司马迁的“爱奇”[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8)
- [6].悼屈原[J]. 天津社会保险 2018(02)
- [7].屈原赋《离骚》[J]. 前线 2019(09)
- [8].知道屈原的请举手[J]. 前线 2019(09)
- [9].屈原[J]. 荣宝斋 2017(11)
- [10].屈原博物馆[J]. 建筑遗产 2018(03)
- [11].屈原图像在中国古代的传播与接受[J]. 中州学刊 2017(04)
- [12].忆屈原[J]. 生物技术通讯 2017(03)
- [13].寻访屈原小学[J]. 中国三峡 2017(06)
- [14].祭屈原 痖弦(节选)[J]. 台声 2017(12)
- [15].屈原塔[J]. 台声 2017(12)
- [16].忧国与脱俗:屈原与庄子思想的比较研究[J]. 人文天下 2017(06)
- [17].看屈原画感[J]. 黄河之声 2015(19)
- [18].屈原颂[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08)
- [19].也论《屈原列传》疑案(下)——《屈原列传》研究论争述论[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0].爱国是屈原永恒的信念[J]. 民主 2016(06)
- [21].屈原的乡国之情与人格魅力[J]. 湘潮(下半月) 2016(07)
- [22].屈原原型 屈赋的思想史意义[J]. 中国文化 2014(02)
- [23].也论《屈原列传》疑案(上)——《屈原列传》研究论争述论[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4].巧辨贤才[J].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Z1)
- [25].汨罗江边的屈原[J]. 诗刊 2020(02)
- [26].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J]. 善天下 2019(11)
- [27].颂屈原[J]. 老友 2020(06)
- [28].端午思屈原[J]. 少先队活动 2020(06)
- [29].那一朵浪花——端午纪念屈原[J]. 青年文学家 2020(16)
- [30].与屈原对话[J]. 青年文学家 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