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预应变软弹性衬底上的图案形成与微结构演化

有限预应变软弹性衬底上的图案形成与微结构演化

论文摘要

纳米结构的自组装为新材料的合成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新的物理和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但如何更好的控制自组装,让自组装朝着设计好的方向自发进行,需要对自组装规律和机理有进一步的更深刻的理解。目前自组装的研究一般都是在固体表面进行,相对而言,软弹性衬底上的自组装现象尚未得到充分关注。而软弹性材料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利用软弹性材料高弹性的特点,实现其对表面自组装过程的调控,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本文以软弹性衬底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软弹性固体变形的相场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有限预应变软弹性衬底上单层膜的图案形成和微结构演化,并探讨了软弹性衬底上自组装过程的可控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可归纳如下:研究了有限预拉伸对软弹性衬底上二元单层膜相分离组分畴自组装过程的影响。以组分浓度作为序参量,计入衬底弹性变形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模拟软弹性衬底上单层膜自组装过程的连续相场模型,模拟了有限预拉伸软弹性衬底上二元单层膜的组分演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有限预拉伸控制组分畴的生长方向,引导图案沿预拉伸方向优先生长。有限预拉伸的强度越大,条纹的宽度和间距越小。有限预拉伸强度的增大,也加速了条纹形成的过程。改变单层膜的组分浓度和衬底的有限预拉伸强度,可得到多种多样的有序图案,包括伸长的点阵,平行的段状条纹,以及完全平直的条纹等。图案的特征尺寸由有限预拉伸的强度决定。所以,相分离图案可通过调节衬底的有限预拉伸强度和单层膜的组分浓度来进行有效的调控。研究了表面化学修饰和衬底有限预拉伸的联合作用对软弹性衬底上自组装图案形成的影响。对衬底进行预先的有限拉伸,可以调节衬底的瞬时弹性性质、材料对称性以及其与表面上分子的相互作用,而表面化学修饰则导致了局部平均浓度的改变。考虑表面化学的影响,建立了二元单层膜组分演化的连续相场动力学模型。连续相场动力学模拟结果揭示了:通过表面化学修饰,改变了衬底表面的局部平均浓度,导引组分畴形核,形成了丰富的演化初始图案,从而引导最终生成的图案花样;有限预拉伸则控制了组分畴的生长方向,从而增加了相分离图案的有序性。在表面化学修饰和衬底有限预拉伸的联合作用下,获得了可控性更高、形貌更丰富的相分离图案。研究了多组分和衬底的有限预拉伸对软弹性衬底上自组装图案形成的影响。组分的增加,使得系统的能量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综合考虑有限预拉伸和多组分的共同作用,建立了一个模拟三元单层膜组分演化的连续相场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相分离图案很大程度依赖于有限预拉伸的强度和各相的相对百分比。有限预拉伸引导组分畴的生长方向,浓度影响着各组分畴的尺寸大小,分布状况以及连续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纳米结构的自组装体系
  • 1.3 软弹性衬底
  • 1.3.1 PDMS的特点
  • 1.3.2 可拉伸软弹性衬底的应用
  • 1.4 自组装与计算机模拟
  • 1.4.1 分子动力学模拟
  • 1.4.2 自洽场理论方法
  • 1.4.3 介观模拟方法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章 连续相场模型
  • 2.1 引言
  • 2.2 相场方法的基本思想
  • 2.3 自由能函数的构建
  • 2.3.1 体自由能
  • 2.3.2 界面能
  • 2.3.3 弹性能
  • 2.4 动力学方程
  • 2.5 相场方程的计算方法
  • 2.5.1 有限差分法
  • 2.5.2 有限元法
  • 2.5.3 自适应有限元法
  • 2.5.4 谱分析方法
  • 2.6 小结
  • 第3章 有限预应变软弹性衬底上单层膜的自组装
  • 3.1 引言
  • 3.2 衬底弹性变形
  • 3.2.1 基本方程
  • 3.2.2 表面格林函数
  • 3.3 连续相场模型
  • 3.4 表面形貌演化
  • 3.4.1 主伸长比的影响
  • 3.4.2 浓度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表面化学对有限预拉伸衬底上单层膜自组装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连续相场模型
  • 4.3 表面化学调控的形貌演化
  • 4.3.1 表面化学的影响
  • 4.3.2 有限预拉伸的影响
  • 4.3.3 浓度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有限预拉伸衬底上三元单层膜自组装的相场模拟
  • 5.1 引言
  • 5.2 多相的分离
  • 5.2.1 自由能的变分
  • 5.2.2 演化方程
  • 5.2.3 数值方法
  • 5.3 模拟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降低InP衬底成本的新工艺[J]. 半导体信息 2008(01)
    • [2].白光LED芯片衬底的对比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18(07)
    • [3].不锈钢衬底两面同时液相电沉积类金刚石薄膜及其沉积机理研究[J]. 材料导报 2016(02)
    • [4].法国CNRS-CHREA制造出Si(110)衬底GaNLED[J]. 半导体信息 2009(03)
    • [5].SJ-LDMOST中的衬底辅助耗尽效应[J]. 电子产品世界 2011(12)
    • [6].衬底泵的基础设计[J]. 微处理机 2011(04)
    • [7].刚球与有限拉伸衬底的黏附接触[J]. 科学通报 2009(08)
    • [8].硅基锗硅驰豫衬底的外延生长[J].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0(01)
    • [9].过渡衬底结构对CSP LED可靠性的影响[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10].高湿度环境下衬底表面对牛胰岛素聚集的影响[J]. 科学通报 2011(12)
    • [11].金属衬底上石墨烯的红外近场光学[J]. 物理学报 2020(02)
    • [12].SJ-LDMOST中的衬底辅助耗尽效应[J]. 电源技术应用 2012(08)
    • [13].超短源-衬距离衬底转动蒸发制备自支撑同位素靶的技术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7(09)
    • [14].SiC衬底材料获得突破 美国Cree的无微管100mm SiC衬底开始供货[J]. 半导体信息 2008(01)
    • [15].一种基于衬底驱动技术的超低压模拟混频器[J]. 电子科技 2008(08)
    • [16].EACVD小型化系统摆动衬底设计及温度场仿真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09(05)
    • [17].需求增长 带动GaN先进衬底出现爆发性增长[J]. 光机电信息 2009(06)
    • [18].衬底电压自举结构的10位120 MS/s SAR ADC[J]. 微电子学 2018(06)
    • [19].CCD衬底反弹防护的工程实现[J].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2(02)
    • [20].无序衬底上单层流体的脱钉动力学数值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21].基于硅基微纳结构衬底的光操控-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07)
    • [22].预制层衬底加热对Cu_2ZnSnS_4薄膜性能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6(04)
    • [23].“新型GaN基LED荧光衬底”项目通过验收[J]. 稀土 2010(06)
    • [24].衬底对MoSe_2的二次谐波强度的影响[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 [25].衬底位置对制备二维的MoS_2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17(12)
    • [26].横向超结器件衬底辅助耗尽效应的研究与展望[J]. 微电子学 2013(04)
    • [27].衬底基片精密加工过程中宏观质量控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0(09)
    • [28].适用频率达到20GHz的射频CMOS衬底电阻的精确提取[J]. 半导体学报 2008(04)
    • [29].石墨衬底上铝诱导法制备多晶硅薄膜[J]. 人工晶体学报 2017(09)
    • [30].重掺杂衬底CMOS电路的衬底噪声耦合模型[J]. 微计算机信息 2010(11)

    标签:;  ;  ;  ;  ;  

    有限预应变软弹性衬底上的图案形成与微结构演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