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1964年Epstein和Barr在Burkitt淋巴瘤标本的体外传代细胞中发现Epstein-Barr病毒(EBV)以来,已有多种肿瘤被证实与EBV感染有关,其中尤以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与EBV的关系最为密切。在EBV溶解性感染的细胞里EBV DNA呈线状形式,而在潜伏性感染时,EBV DNA通过基因组末端连接而环化,以游离体形式存在。绝大多数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可检测出以游离体形式存在的EBV DNA,这代表着EBV的持续性潜伏感染。EBV DNA可整合至细胞染色体,这是EBV持续潜伏感染的另一种方式,代表了病毒一细胞相互作用的又一种机制。EBV DNA与细胞基因组DNA整合后引起细胞染色体的不稳定性,整合的EBV DNA可导致一些与细胞生长、肿瘤形成有关的重要基因表达异常,促进细胞恶性转化。 Raji细胞是一种Burkitt淋巴瘤细胞,由Pulvertaft于1963年建株,是研究EB病毒致癌机制最为常用的细胞系之一。每个Raji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诊断性电切术确诊膀胱Burkitt淋巴瘤1例[J]. 武警医学 2019(11)
- [2].儿童颌部Burkitt’s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9(09)
- [3].以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儿童Burkitt淋巴瘤一例[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12)
- [4].藤黄酸诱导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凋亡及增殖抑制的分子学机制[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04)
- [5].黄芩苷诱导Burkitt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01)
- [6].成人伯基特(Burkitt)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08(03)
- [7].Burkitt淋巴瘤颅内侵犯合并结核性脑膜炎一例及文献复习[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22)
- [8].右半结肠Burkitt淋巴瘤伴肠套叠1例[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03)
- [9].成人Burkitt淋巴瘤一例误诊[J]. 临床误诊误治 2009(10)
- [10].硼替佐米诱导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的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3)
- [11].Burkitt淋巴瘤中枢神经侵犯治疗及护理1例[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08)
- [12].三氧化二砷阻滞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作用及其相关机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06)
- [13].甲状腺原发性Burkitt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2(03)
- [14].成人原发性胃肠道Burkitt样淋巴瘤的诊治[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04)
- [15].儿童回肠Burkitt淋巴瘤并发回回结型肠套叠一例[J]. 新医学 2016(05)
- [16].脾脏Burkitt淋巴瘤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组织病理学特点[J]. 微循环学杂志 2015(02)
- [17].原发性卵巢Burkitt淋巴瘤病理分析1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03)
- [18].和厚朴酚联合吉西他滨协同抑制Burkitt淋巴瘤细胞增殖和促凋亡作用[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1)
- [19].两例同时伴有t(8;14)和t(14;18)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的特征分析[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2(01)
- [20].口腔Burkitt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5(05)
- [21].阑尾原发Burkitt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J]. 现代肿瘤医学 2012(01)
- [22].精索Burkitt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8(07)
- [23].41例Burkitt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02)
- [24].Burkitt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9(04)
- [25].Burkitt淋巴瘤69例临床特点分析[J]. 癌症 2008(04)
- [26].MDA-7/IL-24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7(08)
- [27].硼替佐米联合有氧氧化抑制剂寡霉素靶向Burkitt淋巴瘤细胞Raji的杀伤作用及机制[J]. 肿瘤 2016(02)
- [28].成人散发性Burkitt淋巴瘤临床分析[J]. 新疆医学 2016(08)
- [29].成人回肠末端Burkitt样淋巴瘤1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36)
- [30].精囊原发性Burkitt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