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育成了一批黑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得到了迅速应用。黑小麦的生产发展符合国内外食品的发展趋势。我国是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约为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黑小麦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在黑小麦的品种选育及其生产加工中存在一些“瓶颈”因素,制约了黑小麦食品市场的发展。本研究通过一些试验,分析了黑小麦种质资源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种质资源进行了黑小麦新品种的创育,对其加工途径进行了探析。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所搜集到的17份国内外黑小麦种质资源的鉴定分析,结合他人所作结论,分析了这类种质资源的品质特点、矿物质含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得出黑小麦具有优质营养、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的特点,主要农艺性状差别较大,但是很好的优质营养及抗性基因来源。2.对黑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进行了实践,探索分析了其种质利用的途径和成效。表明种间杂交是选育黑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远缘杂交、种质诱变及生物技术的应用,是其重要途径和新的捷径。并对选育出的黑小麦新品种漯055和特麦2号的特点进行了分析。3.以漯珍1号黑小麦作为对象,研究了黑小麦此类作物的特异品质调优栽培技术,以保持其籽粒黑色优质营养等优势,为其他黑小麦的种植配套技术提供参考。4.对黑小麦的加工及加工途径进行了探索。从对黑小麦面粉粉质的改善、营养化处理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现代黑色食品理论的完善是黑小麦加工的理论依据,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和应用,是黑小麦食品加工业发展的新途径。依据黑小麦食品的特点,提出了从黑小麦品种选育、种植、加工到进入市场,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进行考虑,首次提出了以市场需求育品种,以品种专用加工找市场,来实现黑小麦生产发展的新观点。
论文目录
致谢摘要1 文献综述1.1 黑小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1.1 黑小麦粒色来源及其遗传模式1.1.2 黑小麦粒色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1.2 黑小麦新品种及其特点1.2.1 早期的黑小麦品种及特点1.2.2 近期国内新育成优良黑小麦新品种及特点1.3 黑小麦营养品质1.3.1 黑小麦等食品资源的营养特点1.3.2 黑小麦等食品资源的保健功能2 引言3 材料与方法3.1 供试材料3.2 试验方法3.2.1 黑小麦籽粒粒色沉积部位测定3.2.2 蓝、紫(黑)粒小麦种质资源评价及利用试验3.2.3 黑小麦加工方法及技术探讨4 结果与分析4.1 黑小麦籽粒粒色沉积部位分析4.2 黑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分析4.2.1 蓝、紫粒黑小麦农艺性状4.2.2 蓝、紫粒黑小麦抗病性及抗逆力4.2.3 黑小麦产量性状4.3 黑小麦粒色遗传的规律4.4 黑小麦种质创新及新型品种创育4.4.1 黑小麦种质创新4.4.2 黑粒小麦新品种(系)的创育4.5 黑小麦良种繁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探索4.5.1 良种繁育及提纯4.5.2 适时晚播4.5.3 控制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料4.5.4 种植群体指标化管理4.5.5 结合预测预报,综防病虫害4.5.6 养根护叶,重视叶面施肥4.5.7 种植基地由无公害生产向绿色有机生产发展4.6 黑小麦的加工及加工途径探析4.6.1 黑小麦产品的加工尝试4.6.2 对黑小麦粉品质的改善4.6.3 对黑小麦粉营养化的处理4.6.4 黑小麦加工的新途径5 讨论5.1 黑粒小麦种质在小麦新品种培育的作用及应用前景5.1.1 黑小麦的优质基因可作为小麦育种中优质基因的重要来源5.1.2 蓝、紫粒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粒色遗传对高产优质育种的影响5.1.3 黑小麦抗病性及抗逆力5.1.4 黑小麦种质是选育营养专用小麦新品种不可缺少的资源5.1.5 新型黑小麦新品种选育的可能途径5.2 黑小麦食品市场及加工技术创新前景5.2.1 发展完善黑色食品营养理论,促进黑小麦食品市场的发展5.2.2 黑小麦食品市场的发展前景5.2.3 黑小麦食品加工技术创新5.3 几个新型黑小麦的应用策略5.3.1 新型黑小麦新品种—漯特麦2号的应用策略5.3.2 高产、多抗黑粒小麦新品种—漯055的应用策略参考文献英文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黑小麦论文; 营养优质论文; 品种论文; 育种论文; 鉴定论文; 种植论文; 色素论文; 食品加工论文; 漯珍一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