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探究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探究

论文摘要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较高水平而自发形成或者由政府引导而走向的一种集聚形式的城市群落。从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中出现城市群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其形成、扩大和发展,目的是建立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从而带动城市群内及其周围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城市群以长三角、珠三角、辽中南、京津唐等地的率先发展为基础,不断加快各地的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群的形成机制,从而促成城市群在更多的地区建立,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目前正在崛起的重要城市群之一,肩负着带动山东省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等重担。如何完善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空间布局,促进资源在各城市间的高效流动,形成最有效的空间经济联系格局是解决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瓶颈的突破口。本文立足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和模型——引力模型、经济区位度、欧氏距离法、城市流强度模型来分析城市群内8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紧密程度、资源流动效率、城市对周围地区的溢出效应等问题,明确了城市群中心城市——济南和青岛的辐射带动作用,认清了城市群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得出了各城市在经济总量与经济外向功能之间的倾向,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建议:①不断推进制造业发展,提高总体经济实力;②调整经济区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错位竞争;③培育经济区共同市场,努力实现资源共享;④强化青岛的龙头作用,加大经济辐射力度。文章通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全面的分析,从理论方面,拓宽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研究范围;从实践的角度,加深了对半岛城市群的认识,为今后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省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城市群的形成及研究状况
  • 1.2.2 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理论综述
  • 1.3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3.1 主要内容及框架
  • 1.3.2 本文创新点
  • 2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分析
  • 2.1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创建背景
  • 2.1.1 全球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趋势
  • 2.1.2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 2.1.3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2.1.4 山东半岛经济快速崛起的战略选择
  • 2.2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路线图解
  • 2.2.1 济南:山东半岛的政治、文化、科研教育中心
  • 2.2.2 青岛: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龙头城市
  • 2.2.3 烟台: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区域中心
  • 2.2.4 威海:现代制造业发达的生态化海滨旅游城市
  • 2.2.5 日照:以临港工业为主要特色的深水港口城市
  • 2.2.6 东营:趋于多元化发展的石油、机械工业城市
  • 2.2.7 潍坊:以海洋化工等为主的综合性制造业城市
  • 2.2.8 淄博:以石化和医药为主体的制造业生产基地
  • 2.3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优势
  • 2.3.1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位优势
  • 2.3.2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资源优势
  • 2.3.3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优势
  • 2.3.4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政策优势
  • 2.3.5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通优势
  • 2.4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战略定位
  • 2.4.1 全球城市体系和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 2.4.2 环黄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
  • 2.4.3 与珠三角、长三角比肩的中国北方地区的增长极
  • 2.5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现存问题
  • 2.5.1 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 2.5.2 区域合作有待加强
  • 2.5.3 龙头城市带动不足
  • 3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的实证分析
  • 3.1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 3.1.1 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及经济区位度模型
  • 3.1.2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区位度分析
  • 3.2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缘经济关系测算
  • 3.2.1 地缘经济关系测算方法
  • 3.2.2 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关系现状分析
  • 3.3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经济功能联系
  • 3.3.1 城市流的涵义
  • 3.3.2 城市流强度模型
  • 3.3.3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
  • 3.3.4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结构
  • 4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策创意
  • 4.1 不断推进制造业发展,提高总体经济实力
  • 4.2 调整经济区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错位竞争
  • 4.3 培育经济区共同市场,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 4.4 强化青岛的龙头作用,加大经济辐射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建成国家级城市群[J]. 城市规划通讯 2017(04)
    • [2].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 财政科学 2016(07)
    • [3].半岛新图景——《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解读[J]. 山东画报 2017(03)
    • [4].历史上的“山东半岛城市群”[J]. 山东画报 2017(03)
    • [5].内外联动 协同共进——接京沪连日韩取长补短创国家级城市群区[J]. 山东画报 2017(03)
    • [6].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J].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04)
    • [7].山东全省入“半岛”[J]. 齐鲁周刊 2017(07)
    • [8].“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对外经济效应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 中国名城 2018(08)
    • [9].关于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的思考[J]. 中国经贸导刊 2014(07)
    • [10].山东半岛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1)
    • [11].山东半岛城市群动力机制与经济竞争力提升互动影响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02)
    • [12].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城镇化水平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6)
    • [13].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07)
    • [14].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及对策[J]. 北方经济 2009(02)
    • [15].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2)
    • [16].城市群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05)
    • [17].山东半岛城市群现代服务业投入产出分析与对策[J]. 理论学习 2011(01)
    • [18].浅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3)
    • [19].产业发展对城市群形成的推动力分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 德州学院学报 2009(05)
    • [20].建设引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泛山东半岛城市群——对构成山东“一体”的两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建议[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8(10)
    • [21].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 2016(09)
    • [22].山东半岛城市群工业产业关联度分析[J]. 中国建设信息 2010(09)
    • [23].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06)
    • [24].空间结构效益对城市群形成的作用机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 [25].山东半岛城市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8(02)
    • [26].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J]. 资源与产业 2008(03)
    • [27].山东半岛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J]. 中国名城 2018(06)
    • [28].山东半岛城市群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2(08)
    • [29].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与机制创新探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05)
    • [30].产业生态化的分析角度选择——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产业生态化为例[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标签:;  ;  ;  ;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