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成分形成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桃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成分形成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论文题目: 桃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成分形成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果树学

作者: 张晓萌

导师: 贾惠娟

关键词: 香气成分,乙烯释放,脂肪酸,酶活性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桃是全球性的重要水果之一,我国桃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特别是南方水蜜桃色、香、味俱佳,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桃的香气这一品质特征越来越受到种植者和消费者以及品质育种学家的重视,因此香气成分成为评价桃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论文以两个不同成熟期软溶质水蜜桃“湖景蜜露”(Prunus persica L.)(中熟)和“玉露”(Prunus persica L.)(晚熟)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果实成熟进程中几种主要香气成分的形成规律;采后1-MCP处理对桃果实乙烯生物合成及香气成分生成的影响;香气成分形成底物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桃主要特征香气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LOX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如下: 1.本试验在两个桃品种果实中检测到7种主要的特征香气成分,分别为反式-2-己烯醛、正式-3-己烯醇、γ-六内酯、γ-八内酯、γ-十内酯、δ-十内酯、γ-十二内酯。随内源乙烯合成释放,果实成熟进程加快,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也发生变化。两品种间具体含量不同,但变化趋势相似。被称为“青香型”香味的反式-2-己烯醛和正式-3-己烯醇是未成熟果实中主要成分,随果实发育含量降低,在乙烯跃变开始后快速下降。“果香型”的内酯类物质是成熟果实中的主要成分,在果实乙烯开始跃变后,大量合成积累,并在完熟果实中含量达到最大。推测果实内源乙烯对桃果实香气物质的合成,尤其是对成熟果实的γ-十内酯和δ-十内酯的合成有重要调节作用。另外,桃果实成熟进程中,伴随乙烯和呼吸跃变,果实硬度快速下降、果皮底色由绿转黄、TSS上升、TA减小。 2.使用空气对照、1ppm、5ppm、50ppm四个1-MCP浓度处理,研究其对采后桃果实乙烯释放和香气成分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对采后桃果实香气成分合成具有调节作用。5ppm和50ppm处理与对照相比,能较明显的推迟果实乙烯的跃变高峰出现1天,使内酯类物质的峰值推迟出现2天,并对“青香型”香气成分的减少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以50ppm作用最明显。1ppm处理与对照相比可以减少乙烯的释放量,对“青香型”香气成分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推迟并降低内酯类香气成分的峰值。果实香气感官的综合评定表明,5 ppm处理不但能推迟果实乙烯的跃变高峰出现,延缓果实软化,而且能较好保持采后桃果实的香气品质。

论文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果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常见水果的特征香气成分

2 果实香气成分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3 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

4 香气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酶的作用

4.1 脂肪酸代谢

4.2 氨基酸代谢

4.3 碳水化合物代谢

4.4 酯类合成代谢

4.5 其他合成途径

5 水果香气物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6 影响水果香气成分形成和释放的因子

6.1 果实的成熟度

6.2 外界环境的影响

6.3 果实生长激素——乙烯的释放

7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桃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形成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样

1.2 果实大小和品质特性的测定

1.3 生理指标测定

1.4 香气成分的萃取和分析

1.5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果实品质特性的变化

2.2 乙烯生物合成和呼吸速率的变化

2.3 香气成分的变化

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浓度1-甲基环丙稀处理对“湖景蜜露”桃果实乙烯释放、香气成分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处理

1.2 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测定

1.3 果实品质分析

1.4 果实香气成分的分析

1.5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1-MCP处理对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2.2 1-MCP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1-MCP处理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桃果实香气成分形成过程中脂肪酸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1.3 LOX活性测定

1.4 HPL活性测定

1.5 ADH活性测定

1.6 AAT活性测定

2 结果

2.1 桃果实的生长状况

2.2 果实脂肪酸的变化

2.3 LOX途径中相关酶活性变化

3 讨论

Abstract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光照对桃果实香气成分形成的影响[D]. 李斌.浙江大学2006
  • [2].一氧化氮与冷信号对桃果实2-Cys Prx蛋白和线粒体氧化还原信号的调控机理[D]. 张永淋.山东农业大学2018
  • [3].NO和钌红对桃果实线粒体MPTP和mtDNA拷贝数的影响[D]. 王泉.山东农业大学2017
  • [4].丁香叶油对桃果实保鲜作用研究[D]. 王红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5].硼和硒处理对油桃果实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D]. 郭艳.山西农业大学2005
  • [6].皮球桃贮藏保鲜技术及介电特性的研究[D]. 张阔.四川农业大学2011
  • [7].设施桃果实香气组分及相关性研究[D]. 张梅.山东农业大学2007
  • [8].桃果实α-甘露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及在软化过程中的表达分析[D]. 罗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 [9].MnCl2和CaCl2处理对桃采后生理效应的影响[D]. 冯磊.山西农业大学2005
  • [10].桃果实酚类主要组分及其抗氧化功能研究[D]. 马景蕃.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设施桃果实香气组分及相关性研究[D]. 张梅.山东农业大学2007
  • [2].柑橘果汁特征香气组成及其在贮藏中的变化[D]. 周海燕.华中农业大学2006
  • [3].猕猴桃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研究[D]. 谭皓.新疆农业大学2006
  • [4].芒果成熟过程中糖分积累及其芳香物质组成研究[D]. 魏长宾.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
  • [5].木瓜果实中香气物质及齐墩果酸研究[D]. 孟祥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6].猕猴桃果实及果酒香气成分研究[D]. 郭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7].外源乙烯对CA贮藏桃果实风味及其相关生理机制的影响[D]. 胡花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8].砂梨的营养成分、香气成分及其果汁加工的研究[D]. 张朝飞.中南林学院2005
  • [9].果梅(Prunus mume)果实、发酵梅酒香气成分及变化规律研究[D]. 刘兴艳.四川农业大学2005
  • [10].光照对桃果实香气成分形成的影响[D]. 李斌.浙江大学2006

标签:;  ;  ;  ;  

桃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成分形成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