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体—受体共插层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给体—受体共插层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锌铝(Zn-Al-CO3-LDH)、镁铝(Mg-Al-CO3-LDH)水滑石为主体,以具有电子给体和受体性能的香豆素-3-甲酸(3-CCA)和9-蒽甲酸(9-ACA)及4-甲氧基苯乙酸(4-MAA)和2-萘磺酸(2-NSA)两对生色团为客体,系统研究了它们的组装条件、产物结构及其光化学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主体Zn-Al-CO3-LDH和Mg-Al-CO3-LDH;以乙二醇为分散介质,采用离子交换法组装了层间为3-CCA、9-ACA和4-MAA、2-NSA阴离子插层的LDH。采用XRD、IR、TG-DTA等测试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产物的光谱性质,特别是层间给体-受体间的能量转移,并采用Gaussian-98软件包中ab initio分子轨道法(HF/6-31G)计算了两对给体-受体分子结构和电荷分布,提出了合理的客体分子在主体层间的排列方式,分析了其结构与光化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离子交换有机阴离子可成功取代锌铝、镁铝LDH层间的CO32-离子进入层间,组装得到晶体结构良好的插层LDH。通过控制离子交换的时间、温度、投料比,可制得一系列具有不同摩尔比客体的共插层产物。研究表明,由于给体.受体进入层间,不仅客体与主体层板存在静电力和氢键相互作用,而且在限域空间内存在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层间存在给体-受体间的能量转移。因此这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无机-有机超分子复合结构材料,对模拟生物体系中的电子转移反应、发展新型光能储存和转化材料、新型分子器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滑石类层状化合物概述
  • 1.2 LDHs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 1.3 LDHs的主要性质
  • 1.4 LDHs的制备方法
  • 1.5 LDHs的结构表征方法
  • 1.6 LDHs的用途
  • 1.7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8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香豆素-3-甲酸和9-蒽甲酸插层锌铝水滑石体系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主要试剂
  • 3-LDH的合成'>2.1.2 Zn-Al-CO3-LDH的合成
  • 2.1.3 单插层产物和共插层产物的制备
  • 2.1.4 3-CCA和9-ACA标准曲线的确定及插入量的计算
  • 2.2 样品表征
  • 2.3 理论研究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单插层产物的结构表征
  • 2.4.2 3-CCA和9-ACA共插层锌铝 LDH的研究
  • 2.4.2.1 反应时间对共插层产物的影响
  • 2.4.2.2 反应温度对共插层反应的影响
  • 2.4.2.3 客体摩尔比对共插层反应的影响
  • 2.4.3 插层产物的光谱特性
  • 2.4.4 理论研究
  • 2.4.5 小结
  • 第三章 4-甲氧基苯乙酸和2-萘磺酸插层镁铝水滑石体系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主要试剂
  • 3-LDH的合成'>3.1.2 Mg-Al-CO3-LDH的合成
  • 3.1.3 单插层产物和共插层产物的制备
  • 3.1.4 4-MAA和2-NSA标准曲线的确定及插入量的计算
  • 3.2 样品表征
  • 3.3 理论研究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单插层产物的结构表征
  • 3.4.2 4-MAA和2-NSA共插层镁铝LDH的研究
  • 3.4.2.1 反应时间对共插层产物的影响
  • 3.4.2.2 反应温度对共插层反应的影响
  • 3.4.2.3 客体摩尔比对共插层反应的影响
  • 3.4.3 插层产物的光谱特性
  • 3.4.4 理论研究
  • 3.4.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给体—受体共插层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