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弓形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学诊断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病原生物学
作者: 李华
导师: 陈晓光
关键词: 弓形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免疫诊断,重组抗原,试剂盒,抗原纯化
文献来源: 第一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第一篇基于rSAG1蛋白的弓形虫ELISA试剂盒的构建及应用 弓形虫对人类危害严重。诊断在弓形虫病的防治中非常重要。而目前从诊断标准、检测指标到市售试剂盒的检测效果都存在着争议和差距。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所采用的虫体粗抗原成份复杂且难以标准化。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SAG1)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具有强免疫原性的优势诊断分子,本室前期工作已实现了SAG1在大肠杆菌的可溶性表达,且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本文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以下研究: 1.标准血清的鉴定 标准血清的确定是评判试剂盒质量的前提,本研究采用免疫电镜技术确定免疫兔血清、SAG1单克隆抗体和正常兔血清中针对膜抗原的抗体的有无,并以此作为标准参考血清,建立玻片虫体酶联染色试验(TSHE)和免疫印迹试验(IB)方法;用TSHE和IB确定了一批弓形虫IgG和IgM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为评价基于重组抗原的弓形虫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可靠的标准血清。 2.弓形虫rSAG1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标准化试剂盒的构建需要规模化生产抗原,以摇菌方式获得目标蛋白因较难避免抗原的批间差异而满足不了需要。本研究比较了摇菌、普通发酵和高密度发酵3种工艺生产重组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rSAG1)的表达量和产量。结
论文目录:
第一篇 基于重组SAG1蛋白的弓形虫ELISA试剂盒的构建及应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标准血清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免疫电镜结果
2.2 TSHE结果
2.3 IB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重组SAG1抗原的生产、纯化及鉴定
第一节 重组SAG1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普通发酵结果
2.2 高密度发酵结果
2.3 目标蛋白的表达量及产量分析
2.4 目标蛋白活性鉴定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重组SAG1的纯化与活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Ni-NTA纯化结果
2.2 Sephadex-G75纯化结果
2.3 切胶结果
2.4 纯化后rSAG1与其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 blot结果
2.5 ELISA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重组SAG1特异性IgG和IgM抗体检测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rSAG1特异性IgG抗体检测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rSAG1的肠激酶切割结果
2.2 抗原包被浓度
2.3 六组配伍方案的ELISA结果
2.4 Western blot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重组SAG1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体系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捕获法中羊抗人IgM包被浓度
2.2 捕获法中抗原及抗体的配对结果
2.3 rSAG1-ELISA、TOXO-ELISA和捕获法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五章 重组SAG1标准化ELISA试剂盒的构建与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试剂盒的反应条件
2.2 临界值确定
2.3 试剂盒的重复性结果
2.4 试剂盒的稳定性结果
2.5 试剂盒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结果
2.6 试剂盒的应用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广州管圆线虫优势诊断抗原的筛选、鉴定及其诊断体系的建立
第六章 前言
第七章 不同发育阶段广州管圆线虫抗原分析及优势诊断抗原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SDS-PAGE结果
2.2 Western blot结果
3 讨论
第八章 广州管圆线虫Mr32 000抗原抗原的纯化及其诊断体系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纯化AC32的SDS-PAGE结果
2.2 纯化AC32的Western blot结果
2.3 AC32-ELISA试剂盒的检测结果
2.4 AC32的免疫胶体金体系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缩略词表
博士期间业绩一览表
致谢
原创明
发布时间: 2006-01-06
相关论文
- [1].弓形虫病分子诊断方法及弓形虫分离株耐药性的研究[D]. 张东林.华中农业大学2008
- [2].弓形虫MAG和tSAG1在转基因番茄中的表达研究[D]. 周晓红.第一军医大学2004
- [3].弓形虫病免疫诊断及靶向生物治疗的研究[D]. 司进.南京医科大学2005
- [4].我国弓形虫不同分离株、RH株及其突变体同源性和差异研究[D]. 李华文.中山大学2004
- [5].弓形虫多价和多表位核酸疫苗黏膜免疫的实验研究[D]. 丛华.山东大学2006
- [6].广州管圆线虫cDNA文库的构建分析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疗效考核抗原的筛选鉴定[D]. 赵醒村.第一军医大学2006
- [7].精液传播弓形虫的实验研究[D]. 刘世国.华中科技大学2006
- [8].弓形虫多表位基因的疫苗研究及其重组抗原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D]. 杨培梁.第一军医大学2007
- [9].弓形虫速殖子与缓殖子体外相互转化模型的建立及可调性RNA干扰的初步研究[D]. 吴焜.第一军医大学2007
- [10].猪弓形虫病分子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基因免疫研究[D]. 江涛.华中农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