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山东省邹平县鲁中中等专业学校256200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导入新课时,创设扣人心弦的故事情境,不仅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而且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课堂导入效果。
如在讲授《心理健康》上册《做情绪的主人》时,我先给同学们讲《哭奶奶变成了笑奶奶》的故事,一讲完故事,同学们马上兴奋地展开了讨论,一个个跃跃欲试,想为老奶奶出谋划策。讨论告一段落,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本课教学主题,通过引导,学生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期待和情感的共鸣,接下来的课就自然而顺畅了。
二、创设主体参与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喜欢学,主动学,灵活用”,这是职业教育有效学习观最直接的呈现方式。
如在讲授《德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提高心理素质,适应社会环境》时,我出示课件《数据图》,引导学生讨论:“智力水平相当的三种人,为什么事业取得成功的几率却存在如此大的差别?对此你有何感想?”学生明确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我们成才中的作用后,出示“校友风采”,重点选择2001年毕业于我校机电专业的李华俊同学把社会需要、精神需求放在首位,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绩的实例,结合校友的经历引导学生讨论:“作为校友,你认为李华俊成功的法宝是什么?他的事迹对你有何启示?”因为故事主角就是身边的人,学生的讨论格外深入,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在此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出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再结合新时期“先忧后乐,创新超越”的邹平精神,引导学生明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之后一同欣赏由我县文艺工作者根据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县而创作的视频歌曲《总书记来到咱邹平》,引用我县2011年县委“四级干部”会议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围绕“在全县上下掀起全民创业热潮的大好形势下,为建设美好家园,你准备从哪些方面锤炼自己”展开主题讨论,激发了学生关注社会、认清责任、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成才就业观、立志为家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的热情。
三、设计活动情境,升华感性知识
德育课教学是对学生心灵的教育,而心灵教育的过程中,所有受教育者首先应该拥有“心灵的自由”。课堂教学中,我积极设计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自由中学习、体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在讲授《心理健康》第十七课《学会感恩》时,我设计了“沙袋接力”游戏,要求学生胸前挂沙袋(20斤重),不能用手扶,不能奔跑,只能快步走,第一个从起点开始,走到终点返回到起点将沙袋传递给下一个成员,下一个成员完成同样任务,直到小组最后一个成员完成。如有违规必须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最先完成的小组为优胜组,给予相应的分数和奖励。
比赛结束后学生讨论分享:这个活动让你想到了什么?如果让你一直挂着沙袋(吃饭、睡觉、活动),你能坚持多长时间?由此你想到了谁?学生自然会联想到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所以感恩首先要从感恩父母开始。然后加以拓展,易于学生融入情境,实现教学目标。
四、走进生活课堂,实现情感共鸣,谋求思想品质的提升
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德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德育。因此,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更有利于把学生亲历的生活体验引入到德育的大课堂之中。而时代的迅速发展又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学生从职业角度去了解所学专业和社会需要,从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第一课《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时,我带领同学们来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春风行动”、“秋之约”等大型人才招聘会,让同学们零距离感受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寻找个人发展现状与职业理想的差距。活动结束后,我及时组织同学们开展“走向明天,你准备好了吗”演讲比赛,加深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参加招聘会的时候还发现,所有企业无一例外地要求应聘人员要有一定的素养。
如素有“中国糖都”之称的西王集团,其用人战略便是:“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这三十二个大字深深地震撼了大家的心灵,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很多平时不修边幅、不注意个人形象的同学自然而然地改变着自己的一言一行,这种效果是德育课堂上的空洞说教所远远达不到的。
实践证明,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创设多种形式的情境,德育课教学才能更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帮助学生真正拥有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为成就幸福人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