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的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的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是设施栽培和果蔬采后保鲜中的重要病原真菌,目前主要通过使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由此产生的残留污染受到日益密切的关注,迫切需要寻找更加安全、高效的药剂。本研究以敏感灰葡萄孢菌株为对象,测定了纳他霉素(Natamycin)及多菌灵、乙霉威、腐霉利和嘧霉胺等药剂的抑制活性,同时,研究了纳他霉素对菌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作用机理及不同试验条件对纳他霉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下供试灰葡萄孢对纳他霉素等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有较高的活性,其EC50值为37.4212 mg/L;多菌灵、异菌脲和腐霉利的抑制效果最佳,EC50值分别为0.6973 mg/L、0.5315 mg/L和0.4411 mg/L;咪鲜胺、噻菌灵和嘧霉胺次之,EC50值分别为1.7181 mg/L、1.8432 mg/L和3.2956 mg/L;乙霉威的活性最差,EC50值达151.2110 mg/L。2、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等药剂对不同生育阶段灰葡萄孢的活性。结果表明,随温度下降药剂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纳他霉素在低温下对菌丝生长有很高的抑制活性,5℃时EC50值为0.9840 mg/L,活性较25℃提高了38倍。5℃时乙霉威活性较25℃提高了6倍,多菌灵活性提高了10.8倍,嘧霉胺、腐霉利、噻菌灵、异菌脲、咪鲜胺的活性分别提高了9.6倍、8.2倍、4.5倍、4.1倍和30.6倍;10℃时纳他霉素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是25℃时的2.5倍,对菌核萌发的抑制活性是25℃时的1.7倍。不同生育阶段菌体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分生孢子对药剂最敏感,25℃时纳他霉素对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是3.3239 mg/L,对菌丝生长的EC50是37.4212 mg/L,对菌核萌发的抑制活性极微弱,EC50大于2000 mg/L。3、研究了纳他霉素和多菌灵对灰葡萄孢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两种药剂对菌株产孢、产菌核时间无显著影响,但纳他霉素较多菌灵可显著抑制菌株产孢、产菌核,多菌灵对菌株产孢、产菌核有明显的刺激作用。4、研究了纳他霉素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可显著促进纳他霉素分解,照射0.5 h后,降解率达54.72%。低温能有效缓解纳他霉素的降解,25℃下放置24h后,纳他霉素浓度仅相当于初始配制浓度的51.2%,而5℃下放置24h后,是初始配制时的82.3%,降解率仅为17.7%。加入抗氧剂后,可显著抑制纳他霉素的降解,放置20d后,加入抗氧剂的处理中纳他霉素有效成分含量降解率为34.84%,而空白处理的降解率为68.16%。通过研究不同PH值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发现,纳他霉素在弱酸性条件下有较好的作用效果。5、初步探讨了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纳他霉素对菌丝体内含物渗漏的影响明显。25℃下经纳他霉素处理8 h后,单位重量菌丝体可溶性糖渗漏量达到4 mg/g,较初始时提高了9倍;可溶性蛋白渗漏量达到177μg/g,为初始时的2倍;电导率达到700μs/cm,为初始时的6倍,而其它药剂如多菌灵、乙霉威等处理的变化均不明显。不同温度处理之间,温度越低,菌丝体内含物的渗漏量越少,纳他霉素处理的变化最为明显,5℃处理8h后可溶性糖渗漏量仅为25℃处理8h后的31%。经纳他霉素处理后,可显著降低菌丝体麦角甾醇含量,25℃下20 mg/L纳他霉素处理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为46.78μg/g,是空白对照处理的55%,培养温度越低,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越少。纳他霉素对菌株胞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6、在番茄活体叶片上接种了供试菌株。试验结果证明,供试药剂对灰葡萄孢病斑扩展的抑制作用与离体试验结果一致,经浸渍处理后,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病斑在叶片上扩展的抑制作用较多菌灵差,但显著好于乙霉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灰葡萄孢的研究现状
  • 1.1.1 灰葡萄孢的危害及表现
  • 1.1.2 灰葡萄孢的生物学性状
  • 1.1.3 灰葡萄孢的发病规律
  • 1.1.4 灰葡萄孢的致病机理
  • 1.1.5 灰葡萄孢病害的防治现状
  • 1.1.6 灰葡萄孢抗药性研究现状
  • 1.1.6.1 灰葡萄孢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
  • 1.1.6.2 灰葡萄孢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抗性
  • 1.1.6.3 灰葡萄孢对N-苯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的抗性
  • 1.1.6.4 灰葡萄孢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的抗性
  • 1.2 纳他霉素的研究进展
  • 1.2.1 纳他霉素的发现与命名
  • 1.2.2 纳他霉素的性质
  • 1.2.3 纳他霉素的应用
  • 1.2.4 纳他霉素的生产
  • 1.2.5 纳他霉素的抑菌作用机制及微生物对纳他霉素的抗性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 2.1.1 供试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1.3 菌种的采集及分离
  • 2.1.4 菌种的保存
  • 2.1.5 供试植株
  • 2.1.6 供试培养基
  • 2.2 不同药剂对灰葡萄孢的活性测定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2.2.1 供试药剂对灰葡萄孢的毒力测定
  • 2.2.2 不同温度下供试药剂对灰葡萄孢的毒力测定
  • 2.2.3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 2.2.4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菌核萌发的影响
  • 2.2.5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产孢的影响
  • 2.2.6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产菌核的影响
  • 2.3 纳他霉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 2.3.1 不同PH 值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 2.3.2 不同PH 值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 2.3.3 抗氧剂对纳他霉素消解的影响
  • 2.3.4 紫外线照射对纳他霉素消解的影响
  • 2.3.5 温度对纳他霉素消解的影响
  • 2.4 纳他霉素作用机理初探
  • 2.4.1 纳他霉素等药剂对灰葡萄孢菌丝体内含物渗漏的影响
  • 2.4.2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麦角甾醇合成的影响
  • 2.4.3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 2.5 活体条件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的活性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供试药剂对灰葡萄孢的活性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3.1.1 纳他霉素等药剂对灰葡萄孢的毒力测定
  • 3.1.2 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等药剂对灰葡萄孢的毒力
  • 3.1.3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 3.1.4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菌核萌发的影响
  • 3.1.5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产孢的影响
  • 3.1.6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产菌核的影响
  • 3.2 纳他霉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 3.2.1 不同PH 值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 3.2.2 不同PH 值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 3.2.3 抗氧剂对纳他霉素消解的影响
  • 3.2.4 温度对纳他霉素消解的影响
  • 3.2.5 紫外线照射对纳他霉素消解的影响
  • 3.3 纳他霉素作用机理的研究
  • 3.3.1 不同温度下药剂对菌丝体内含可溶性糖渗漏的影响
  • 3.3.2 不同温度下药剂对菌丝体内含可溶性蛋白渗漏的影响
  • 3.3.3 不同温度下供试药剂对菌丝体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3.3.4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 3.3.5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 3.4 活体条件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的活性
  • 4 讨论
  • 4.1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的作用机理
  • 4.2 纳他霉素对不同生育阶段菌株活性的影响
  • 4.3 纳他霉素的稳定性
  • 4.4 纳他霉素应用领域的拓展
  • 5 结论
  • 5.1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的活性及温度效应
  • 5.2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5.3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的作用机理
  • 5.4 纳他霉素的稳定性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的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