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脂、动物油脂、餐饮废油及工程微藻油脂等为原料制成的液态燃料油,属可再生清洁能源,是石化柴油的良好替代品。生物柴油基本不含硫和芳香烃,无毒,可生物降解,具有良好的燃烧、排放及安全性能。其含氧量、十六烷值和闪点皆高于石化柴油,燃烧废气中CO、NO、NO2、硫化物、铅等有毒物质含量大大低于石化柴油。我国樟树籽资源丰富,含油量达40%以上。樟树籽油中C10~C14饱和中碳链脂肪酸含量达96%以上,利用其制备的生物柴油的理化特性与轻质柴油相近,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本论文采用溶剂法自樟树籽中提取樟树籽油,以樟树籽油提取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樟树籽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一步催化法和两步催化法转化樟树籽油制备轻质型生物柴油,以酯化和酯交换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转化樟树籽油制备轻质型生物柴油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樟树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轻质型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组成;采用相应国家标准分析测定方法分析测定樟树籽油和轻质型生物柴油的理化特性。樟树籽油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樟树籽油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液料比、反应时间,石油醚(60~90℃)提取樟树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60℃、液料比10、提取时间8h,在此条件下,樟树籽油提取率最高达36.97%。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樟树籽油脂肪酸组成为癸酸52.05%、月桂酸42.77%、油酸2.38%、肉豆蔻酸1.19%、亚油酸0.48%、软脂酸0.40%、辛酸0.19%。以癸酸和月桂酸为主,C10~C14中碳链饱和脂肪酸达96%以上。樟树籽油的理化性质为酸价19mgKOH/g、碘值3.7gI2/100g、皂化值283 mgKOH/g、密度0.931g/cm3、熔点20~22℃。转化樟树籽油制备轻质型生物柴油研究结果表明,以樟树籽油和甲醇为原料,以浓硫酸为酯化和酯交换催化剂,一步催化法制备轻质型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总脂肪酸(mol/mol)为5,催化剂:总脂肪酸(mol/mol)为0.6,反应时间为7h,反应温为65℃,酯化酯交换率为91.12%。在两步催化法中,以浓硫酸为酯化催化剂,NaOH为酯交换催化剂,樟树籽油中游离脂肪酸甲酯化最佳反应条件为:甲醇:游离脂肪酸(mol/mol)为30,催化剂:游离脂肪酸(mol/mol)为0.8,在60℃下反应2h,酸价降至0.6mgKOH/g,酯化率达96.84%;最佳樟树籽油酯交换反应条件为:甲醇:总脂肪酸(mol/mol)为4.0、催化剂:总脂肪酸(mol/mol)为0.050、反应时间为80min、反应温度为55℃,酯交换率最高达94.38%。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轻质型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组成为:癸甲甲酯53.67%、月桂酸甲酯42.92%、肉豆蔻酸甲酯0.44%、棕榈酸甲酯0.37%、油酸甲酯2.11%、亚油酸甲酯0.26%,除闪点低于130℃外,其余理化特性均符合我国《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国家标准》(GB/T 20828-2007)、我国0号轻质柴油标准GB 252-2000及美国生物柴油标准ASTM 6751-02,且在密度、运动粘度、十六烷值、氧化安定性、馏程等方面优于C16以上油脂制备的生物柴油。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核磁共振氢谱定量法分析樟树籽油的甲酯化率[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02)
- [2].闪式提取樟树籽油工艺优化[J]. 南方林业科学 2016(03)
- [3].细胞破碎法提取樟树籽油的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 2016(09)
- [4].樟树籽油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J]. 粮油食品科技 2015(01)
- [5].樟树籽油的提取工艺研究[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5(05)
- [6].踩樟树籽[J]. 小学生导刊(低年级) 2018(Z1)
- [7].樟树籽油甘油二酯的分离及抑菌活性[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5(05)
- [8].樟树籽油合成富含中链脂肪酸甘油二酯的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12)
- [9].石油醚提取樟树籽油的工艺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3(04)
- [10].香樟树籽油提取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 应用化工 2013(09)
- [11].均匀设计在酯化樟树籽油制备单甘酯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09(22)
- [12].樟树籽仁油的结构和特性分析[J]. 中国油脂 2020(01)
- [13].樟树籽仁油对高脂诱导型肥胖小鼠体脂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 中国油脂 2020(04)
- [14].樟树籽油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14(01)
- [15].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樟树籽油的工艺[J]. 中国粮油学报 2013(03)
- [16].樟树籽油溶剂萃取脱酸工艺优化[J]. 食品科技 2012(06)
- [17].夜色之美[J]. 参花(下) 2014(04)
- [18].响应面法优化樟树籽油脂质体的制备工艺[J]. 食品科学 2013(02)
- [19].酸性离子液体催化樟树籽油和甘油合成单甘酯[J]. 中国油脂 2010(08)
- [20].樟树籽仁油及长碳链食用油脂对大鼠血脂及动脉硬化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9)
- [21].响应面法优化樟树籽油酶法制备二酰甘油的工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3(10)
- [22].打破植物油脂提取瓶颈 确保樟树籽资源高值化开发——记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哲灵教授[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07)
- [23].樟树籽提取物与季铵盐复配后的缓蚀性能[J]. 腐蚀与防护 2014(11)
- [24].樟树籽仁油和壳油的油脂组成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2(05)
- [25].樟树籽油的浓硫酸连续催化酯化酯交换[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8(06)
- [26].樟树籽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 武夷学院学报 2012(02)
- [27].樟树籽提取物在5%硫酸中对A3碳钢的缓蚀性能影响[J]. 腐蚀与防护 2014(10)
- [28].萃取方式对超临界CO_2萃取樟树籽仁油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09(09)
- [29].樟树叶、籽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08)
- [30].樟树籽油生物柴油理化特性的优越性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6(03)
标签:轻质型生物柴油论文; 樟树籽油论文; 酯交换率论文; 中碳链饱和脂肪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