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平原的形成与演化 ——宝应钻孔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记录

苏北平原的形成与演化 ——宝应钻孔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记录

论文摘要

苏北盆地是在扬子地块的基础上于晚中生代形成的以箕状断陷为特点的大型复合沉积盆地。盆地中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这些深大断裂控制了第三纪晚期以后的沉积作用。新第三纪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和边缘海的张裂,中国东部整体沉降。紧邻边缘海的苏北平原是南黄海盆地的陆上部分,西界为一系列的低山丘陵呈弧形环绕着平原。平原内水网密集,淮河、沂河等众多河流流经其间并东入黄海。京杭大运河穿其西部而过,北有废黄河故道,南有长江。东侧有两列古海岸贝壳砂堤,它们大体上平行于现今海岸方向分布,海拔3~5m,是海退海岸的象征,在平原西部有洪泽、高邮等众多湖泊形成的湖泊群。本论文研究的是介于古贝壳堤西侧与湖泊群东侧之间的平原成因。2004年夏在苏北平原低洼处,距现代海岸120km的宝应县望直港进行了钻孔取样(BY1,33o14’21”N, 119o22’41’’E),钻孔进深144.98 m,实取沉积柱为96.81 m。对选取的代表性样品进行了矿物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包括11种常量元素SiO2、Al2O3、TiO2、Fe2O3、MgO、MnO、CaO、K2O、Na2O、P2O5和SO2、34种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沉积物有机碳、氮元素含量及其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宝应钻孔沉积物主要由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及少量氧化物矿物组成。粘土矿物包括伊利石、蒙脱石、斜绿泥石和高岭石;碳酸盐矿物有文石、方解石和白云石;氧化物为刚玉、磁赤铁矿及赤铁矿。宝应粘土矿物种类与黄河及长江的粘土矿物组合十分接近,兼有上述两地的特征而具有过渡性,蒙脱石含量高的层段可能受古黄河物质的影响较大,而含碳酸盐矿物较多的层位应来源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灰岩基底。钻孔B/M界线之下(4078 m~4530 m)的泛滥平原河湖相沉积物中局部地段富含铁锰鲕粒,其主要矿物组成为蛋白石、铁的氢氧化物(包括纤铁矿、水纤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统称褐铁矿)、铁锰氧化物(包括硬锰矿和软锰矿,以硬锰矿为主)及极少量的细小碎屑矿物(钾长石、蚀变黑云母、含铁白云母、锆石、独居石、金红石和含钛磁铁矿)。该铁锰鲕粒层是在地表暴露和接着发生的大规模海进之间的、具有较强水动力的高能沉积环境下的产物,反映了近于B/M界线时本区有着频繁波动的气候和水动力变化,在0.78Ma之后,随着地磁的倒转本区拉开了大规模海侵的序幕。沉积物主元素质量分数分布模式为Si > Al > Fe > Ca > K > Mg > Na > Ti > Mn > P > S。与中国东部上地壳平均化学组成比较,其沉积物具有高Si、Ti、Mn、P、S,低Na、Mg、Al、K、Ca、Fe的特征。钻孔中海相沉积物较陆相沉积物明显含有较高的Mg、Ca、P、S这些海洋中的特征元素,与海洋生物及海水组成有着密切关系。海相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与中国浅海沉积物相近,且高Mn、P、S,低Na。P含量介于半深海的冲绳海槽沉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苏北平原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一节 研究区的构造背景与岩浆活动
  • 第二节 研究区的沉积地层及第四纪海侵
  • 第三章 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及数据处理方法
  •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及岩芯编录
  • 第二节 样品的选取及前处理
  • 第三节 分析测试方法
  • 第四节 数据处理方法
  • 第四章 宝应钻孔沉积物沉积相段的划分及沉积特征
  • 第一节 宝应钻孔沉积相段的划分及其岩性特征
  • 第二节 宝应钻孔沉积物的矿物学特征
  • 第五章 宝应钻孔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一节 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变化特征
  • 第二节 常量元素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反映的环境演变过程
  • 第六章 宝应钻孔沉积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一节 沉积物的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 第二节 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第七章 宝应钻孔沉积物的碳、氮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一节 沉积物中碳、氮同位素研究进展
  • 第二节 宝应沉积物中碳、氮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三节 第四纪以来宝应地区古气候环境变迁的碳、氮同位素记录
  • 第八章 宝应钻孔沉积物的第四纪气候记录:与洛川黄土及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
  • 第一节 黄土环境磁学与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沉积物化学蚀变指数CIA 对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
  • 第三节 沉积物Fe/Mn 比值对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
  • 第四节 沉积物Rb/Sr 比值对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
  • 第五节 宝应钻孔沉积物CIA、Fe/Mn 及 Rb/Sr 比值与洛川黄土 MS 及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
  • 第六节 宝应钻孔沉积物CIA、Fe/Mn 及 Rb/Sr 比值对第四纪其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九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003-2006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藏羊卓雍错沉积物沉积速率的测定[J]. 地球与环境 2020(02)
    • [2].黄海麻坑群沉积物磷的保存与转化及环境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4)
    • [3].珠江口海域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释放特征研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 [4].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老化贝类养殖沉积物的生物修复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4)
    • [5].盐度影响沉积物抗侵蚀性的环形水槽试验研究[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03)
    • [6].岗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有色溶解有机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差异分析[J]. 环境科学 2020(06)
    • [7].江汉平原沉积物中磷酸盐与砷的竞争吸附机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8].酸性矿山排水影响的水库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04)
    • [9].沉积物—水界面水流通量研究之渗流仪直接测量法回顾与进展[J]. 地质论评 2019(S1)
    • [10].全球俯冲沉积物组分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8)
    • [11].砷在昂曲沉积物中吸附解吸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9)
    • [12].动水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微生物与铬的相互作用机理[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7)
    • [13].污染沉积物原位和异位修复方法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19)
    • [14].唑草酮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残留分析[J]. 农药 2016(12)
    • [15].滇池不同湖区沉积物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环境科学 2016(12)
    • [16].土壤/沉积物吸附抗生素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台州学院学报 2016(06)
    • [17].不同生长期水生植物对湿地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 [18].基于逸度方法的辽东湾海水-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扩散行为[J]. 环境科学研究 2017(10)
    • [19].白洋淀养殖区春季沉积物垂向微生物群落特征及驱动因素[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5)
    • [20].象山港海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20(04)
    • [21].基于脂肪酸探究青虾扰动作用对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的影响[J]. 淡水渔业 2020(03)
    • [22].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前后沉积物对大型溞的毒性变化监测与评价[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0(04)
    • [23].城市化对甘肃省牛谷河沉积物氮磷分布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01)
    • [24].基于微量分析的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相关性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5].多重组合扰动对沉积物微界面环境的影响[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6(04)
    • [26].鄂东南云中湖近50a沉积物微量元素记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02)
    • [27].沉积物-水界面氮的源解析和硝化反硝化[J]. 环境科学 2017(04)
    • [28].沉积物修复技术现状与展望[J]. 甘肃科技 2017(06)
    • [29].不同形态磷对沉积物-水界面浮游植物增殖及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 [30].阿哈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硫高分辨率空间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 2017(07)

    标签:;  ;  ;  ;  ;  ;  

    苏北平原的形成与演化 ——宝应钻孔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记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