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普通野生稻增产QTL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邓化冰
导师: 陈立云,邓启云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增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水稻育种
文献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具有两个主效增产QTL(yld1.1和yld2.1)的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供体,9311、明恢63和Ce64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采用连续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将这两个野生稻增产QTL转移至杂交水稻父本中,育成携带野生稻增产QTL的新恢复系,并通过对其杂种优势水平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对野生稻增产QTL(yld1.1和yld2.1)的增产效果和原理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获得如下结果: [1] 分析了与野生稻增产QTL紧密连锁的6个SSR标记亲本间的多态性,运用其中的4个多态性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并对其PCR反应体系和程序进行了优化。运用的4个标记中有3个标记与目标位点的遗传距离均小于5cM,即RM166与yld2.1的遗传距离,RM9、RM5与yld1.1的遗传距离均小于5cM,因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有效。 [2] 对野生稻增产QTL的传递规律的研究表明,野生稻增产QTL在各回交世代中能稳定遗传,各回交后代群体中具野生稻RM166特异标记个体比例均低于其理论值(50%)。对相同回交世代中回交群体与回交自交群体中具野生稻特异标记个体的比例比较分析,发现回交自交群体中具野生稻特异标记个体的比例明显高于回交群体。 [3] 建立了分别以9311及明恢63为受体且携带野生稻增产QTL的回交近交系,为野生稻增产QTL的精细定位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以明恢63和9311为受体构建的野生稻增产QTL的回交近交系与受体间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表明携带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高于受体亲本,将野生稻增产QTL转移至杂交水稻恢复系或父本中,能提高其产量水平;且野生稻两个增产QTL的增产效果大于单个野生稻增产QTL-yld2.1或QTL-yld1.1。 [4] 将野生稻增产QTL转入9311中,育成携带野生稻增产QTL的9311改良系24个,与培矮64S、P88S所配系列组合平均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合两优培九;90%以上组合的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高于对照。说明,野生稻增产QTL在杂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1 野生稻种资源研究现状
1.1 野生稻种质资源概况
1.2 野生稻种资源中的优良性状
1.2.1 抗病、虫性
1.2.2 抗逆性
1.2.3 优质、高蛋白特性
1.2.4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1.2.5 其它优良性状
1.3 野生稻种资源间及其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
1.3.1 形态与细胞学上的比较分析
1.3.2 分子生物学的分析
1.4 野生稻在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1.4.1 野生稻在常规育种上的利用
1.4.2 野生稻在杂交稻育种上的利用
1.4.3 野生稻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利用
2 水稻数量性状QTL定位的研究
2.1 QTL作图群体
2.2 QTL定位方法
2.3 水稻QTL定位研究进展
3 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3.1 分子标记技术的优越性
3.2 遗传图谱的构建
3.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3.1 利用MAS应具备的主要条件
3.3.2 进行MAS的方法
3.3.3 MAS育种策略
3.3.4 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白叶枯病抗性改良中应用实例
3.4 种质鉴定
3.5 亲缘关系研究
3.6 质量性状基因的定位与图位克隆
3.7 杂种优势预测
4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4.1 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
4.2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
前言
第一章 野生稻增产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的建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与野生稻增产QTL紧密连锁SSR标记的筛选
3.2 SSR反应体系及程序的优化
4 小结与讨论
4.1 SSR标记的优点
4.2 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筛选与辅助选择的效率
4.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成本
第二章 野生稻增产QTL的传递规律及其辅助选择效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9311/野生稻∥9311、明恢63/野生稻∥明恢63回交群体的建立
3.2 9311/野生稻∥9311、明恢63/野生稻∥明恢63回交后代的分子标记选择结果及比较分析
3.3 9311/野生稻∥9311回交后代和自交后代分子选择结果及比较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4.1 野生稻增产QTL的传递规律
4.2 对数量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
第三章 携带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构建及其遗传背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携带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获得
3.2 用诊断标记评价回交近交系
3.3 不同类型回交近交系的主要性状表现
3.3.1 以明恢63为受体的携带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主要性状表现
3.3.2 以9311为受体的携带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主要性状表现
3.4 9311/野生稻∥9311回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分析
3.4.1 9311/野生稻∥9311回交后代用SSR标记进行背景分析结果
3.4.2 9311/野生稻∥9311回交后代用AFLP标记进行背景分析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4.1 培育近等基因系或回交近交系的作用
4.2 MAS在回交育种中的应用
4.3 用SSR标记和AFLP标记进行遗传背景分析效果的比较
4.4 不同受体回交近交系的产量表现
第四章 野生稻增产QTL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中的应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配制组合中野生稻增产QTL的分子标记检测
3.2 配制的系列组合作中稻栽培的产量表现
3.2.1 配制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
3.2.2 配制的携带野生稻增产QTL特异标记组合的产量水平综合评价
3.2.3 配制的携带野生稻增产QTL特异标记系列组合的产量结构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3.2.4 9311/野生稻∥9311BC_4F_3群体携带不同野生稻增产QTL特异标记单株配制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比较
3.2.5 携带野生稻两个增产QTL位点的组合按其母本及父本来源分类比较
3.3 携带野生稻增产QTL位点组合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3.3.1 携带野生稻两个增产QTL位点组合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3.3.2 携带野生稻增产QTL(yld1.1)位点组合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3.3.3 携带野生稻增产QTL(yld2.1)位点组合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3.4 部分携带野生稻两个增产QTL组合的两年产量表现
3.5 野生稻增产QTL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
4 小结与讨论
4.1 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杂交中稻的育种效果
4.2 野生稻增产QTL的增产机理
4.3 携带不同野生稻增产QTL组合间的产量比较
第五章 野生稻增产QTL在超级杂交晚稻育种中的应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Q611及其所配系列组合中增产QTL的分子标记检测
3.2 Q611与Ce64的遗传背景分析
3.3 Q611所配系列组合作一季晚稻栽培的产量表现
3.3.1 Q611所配系列组合与Ce64所配系列组合产量成对比较
3.3.2 Q611所配系列组合与Ce64所配系列组合产量水平综合评价
3.4 Q611所配系列组合的产量结构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3.5 Q611与不同类型不育系所配组合的产量潜力比较
3.6 Q611所配部分组合作双季晚稻种植的表现
3.7 Q611与Ce64所配系列组合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4.1 Q611的遗传基础及其主要性状表现
4.2 Q611系列组合的穗粒结构特点
4.3 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晚稻恢复系的育种效果
4.4 野生稻增产QTL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增产机理的比较
第六章 总结
1 本研究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缩写符号列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6-04-03
参考文献
- [1].甘蓝型油菜外源渗入系构建的DH群体角果相关性状的QTL检测[D]. 杨易.华中农业大学2017
- [2].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及克隆[D]. 肖宁.扬州大学2015
- [3].小麦抗赤霉病的QTL定位及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D]. 张祥辉.吉林大学2011
- [4].水稻籽粒叶酸含量QTL分析及生物强化[D]. 董薇.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 [5].异源四倍体棉花栽培种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部分性状QTL标记定位[D]. 宋宪亮.山东农业大学2004
- [6].控制水稻粒宽/粒重主效QTL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D]. 宋献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
- [7].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分析及抗赤霉病侵染QTL的分子标记开发[D]. 赵冬梅.南京农业大学2006
- [8].玉米重要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产量相关性状QTL研究[D]. 石云素.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 [9].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D]. 于晓芳.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 [10].割手密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黑穗病QTL定位[D]. 杨翠凤.广西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与相关研究、耐热QTL定位及直链淀粉含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蒋开锋.四川农业大学2007
- [2].川香29水稻香味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表达分析[D]. 孙淑霞.四川农业大学2007
- [3].水稻几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及抗白叶枯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曹立勇.浙江大学2002
- [4].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渗入系的构建及高产QTL定位[D]. 李德军.中国农业大学2003
- [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D]. 陈志伟.福建农林大学2004
- [6].水、旱稻抗旱相关性状QTL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D]. 刘立峰.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水稻寡分蘖候选基因的定位、克隆及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D]. 邓其明.四川农业大学2005
- [8].两个野生稻来源的抗褐飞虱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D]. 杨海元.武汉大学2004
- [9].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D]. 罗彦长.华中农业大学2006
- [10].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和主效QTL近等基因系的构建[D]. 张玉山.华中农业大学2006
标签:普通野生稻论文; 增产论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论文; 水稻育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