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整形方式对赤霞珠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不同整形方式对赤霞珠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论文摘要

酿酒葡萄的整形方式多样,不同的整形方式对葡萄酒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选择合理的整形方式是生产优质葡萄酒的重要保证。本试验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架式,结果部位高度以及新梢留量对葡萄果实成熟度及葡萄酒质量的影响,为葡萄与葡萄酒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果实采收时糖酸比影响最大的是结果部位高度,其次是新梢留量,架式的影响最小,且结果部位高度和每延长米新梢留量对果实糖酸比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其糖酸比随着结果部位的提高和每延长米新梢留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2.新梢留量对葡萄酒中单宁和总酚含量的影响最大。“V”形架葡萄酒单宁含量较单篱架高8.47 %,且达到极显著差异,架式对葡萄酒中总酚含量影响不显著;低结果部位葡萄酒中单宁及总酚含量分别较高结果部位提高5.00 %和9.23 %,并达到极显著差异;葡萄酒单宁、总酚的含量随每延长新梢留量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并达到极显著差异。3.对葡萄酒色度影响最大的是新梢留量,其次是结果部位高度,影响最小的是架式。单篱架葡萄酒的色度极显著高于“V”形架;低结果部位葡萄酒的色度极显著高于高结果部位;随着每延长米新梢留量的增加,其葡萄酒的色度极显著降低。4.新梢留量对葡萄酒中总单体酚含量的影响最大,架式影响最小。单篱架栽培葡萄酒中的总单体酚含量极显著高于“V”形架,低结果部位葡萄酒中总单体酚含量显著高于高结果部位;新梢留量水平与葡萄酒中总单体酚含量呈负相关。5.试验共定量检测挥发性香气物质46种,其中醇类物质17种,约占香气总含量的61.6 %~76.5 %;酯类物质11种,约占香气总含量的8.52 %~29.06 %,这两类物质构成了试验葡萄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醇类和酯类物质分别为异戊醇和乙酸乙酯。其他类物质含量较低。在不考虑试验三因素间交互的前提下,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表现为:单篱架>“V”形架;低结果部位>高结果部位;每延长米保留新梢13个>10个>16个。6.以赤霞珠葡萄酒颜色及酚类物质含量为选择目标,其最佳整形组合为“V”形架、低结果部位、每延长米架面留取新梢10个。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酿酒葡萄栽培方式概况
  • 1.1.1 酿酒葡萄的定植模式
  • 1.1.2 酿酒葡萄的整形方式
  • 1.2 酿酒葡萄成熟度研究
  • 1.2.1 酿酒葡萄的成熟度
  • 1.2.2 酿酒葡萄成熟度的评价方法
  • 1.2.3 酿酒葡萄成熟度的影响因素
  • 1.3 葡萄酒质量研究
  • 1.3.1 葡萄酒质量的评价
  • 1.3.2 酿酒葡萄成熟度与葡萄酒质量
  • 1.3.3 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
  • 1.3.4 葡萄酒中的香气物质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2 试剂与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试验设计
  • 2.4 试验方法
  • 2.4.1 葡萄果实成熟度监控
  • 2.4.2 葡萄酒单酿试验
  • 2.4.3 测定方法
  • 2.4.4 葡萄酒感官评价
  • 2.5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整形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成熟度的影响
  • 3.1.1 不同整形方式对果实成熟过程中糖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 3.1.2 不同整形方式对果实采收期成熟度的影响
  • 3.2 不同整形方式对赤霞珠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 3.2.1 不同整形方式对新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 3.2.2 不同整形方式对葡萄酒中单宁、总酚及蛋白质的影响
  • 3.2.3 不同整形方式对葡萄酒色度的影响
  • 3.2.4 不同整形方式对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影响
  • 3.2.5 不同整形方式对葡萄酒中花色苷的影响
  • 3.2.6 不同整形方式对葡萄酒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 3.3 赤霞珠葡萄酒的感官评价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不同整形方式对果实成熟度的影响
  • 4.2 不同整形方式对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影响
  • 4.3 不同整形方式对葡萄酒颜色的影响
  • 4.4 不同整形方式对葡萄酒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葡萄酒质量预测[J]. 制造业自动化 2020(05)
    • [2].基于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葡萄酒质量预测[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30)
    • [3].灵芝含量和发酵温度对灵芝葡萄酒质量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 2018(03)
    • [4].蛋白质含量对起泡葡萄酒质量的影响[J]. 酿酒科技 2017(05)
    • [5].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葡萄酒质量评价[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4)
    • [6].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J]. 中国市场 2017(18)
    • [7].研究表明:有机葡萄酒质量更胜一筹[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5(05)
    • [8].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在葡萄酒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9].葡萄酒国标征求意见 仍未对葡萄酒质量分级[J]. 中国食品 2018(14)
    • [10].饮用葡萄酒的那些讲究[J]. 绿色视野 2017(03)
    • [11].生态经济利国富民——威龙葡萄酒有机生产纪实[J]. 中华环境 2017(04)
    • [12].葡萄酒质量判别标准[J]. 中国防伪报道 2013(11)
    • [13].2013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质量大赛启动[J]. 酒世界 2013(04)
    • [14].玛纳斯地区不同树龄葡萄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J]. 现代食品 2020(13)
    • [15].葡萄酒冷冻工艺及设备发展研究[J]. 南方农机 2019(10)
    • [16].葡萄酒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宁夏农林科技 2015(10)
    • [17].好风土成就高质量的葡萄酒[J]. 中国食品 2019(15)
    • [18].对葡萄酒质量安全的探讨[J]. 科学中国人 2016(09)
    • [19].对葡萄酒质量安全的探讨[J]. 酿酒科技 2010(07)
    • [20].浅谈葡萄酒质量安全[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9(06)
    • [21].我国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的构建[J]. 酿酒科技 2008(03)
    • [22].国际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对构建中国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的启示[J]. 世界农业 2008(04)
    • [23].橡木桶陈酿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J]. 酿酒科技 2008(10)
    • [24].葡萄酒质量分级探讨[J]. 中国标准化 2019(09)
    • [25].2种品牌不同价格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特性[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9(02)
    • [26].糖分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30)
    • [27].加权欧氏距离的聚类分析在葡萄酒质量分级中的应用[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8].对葡萄酒质量安全的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05)
    • [29].改进的近似支持向量机在葡萄酒质量鉴定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9)
    • [30].对欧洲三国葡萄酒质量管理体系的考察[J]. 酿酒科技 2009(04)

    标签:;  ;  ;  ;  

    不同整形方式对赤霞珠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