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制备及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分子免疫学
作者: 胡志明
导师: 王小宁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发酵,纯化,复性,股骨头坏死,治疗
文献来源: 第一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意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坏死的根本原因是血供障碍,并呈进行性发展,引发股骨头坏死,致残率极高。目前,临床对该病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一种新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和药物具有重大的意义。 血管损伤、炎症导致的血管栓塞和骨内压升高是造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这是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难点。因此,抗炎、减压同时恢复受损血管功能并建立新的侧枝循环是打破股骨头坏死病理恶性循环最有效的手段。新血管的生成与多种生长因子的调节有关,它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小板样生长因子(PDGF)等多种蛋白因子。在众多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中以VEGF最为重要,它对血管的生长有很强的诱导作用,是目前所知唯一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生长因子,由于它还具有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又被称为血管通透因子。VEGF作为血管生成的一种直接效应分子已被用于冠心病防治的实验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还显示VEGF能加速创伤性骨的修复及伤口的愈合,因此,VEGF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VEGF天然来源非常有限,产量甚微,远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因此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VEGF很有必要。 目标:通过建立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采用脂质体对VEGF121。包裹,制成脂质体VEGF缓释制剂,直接经皮穿刺介入法,将脂质体VEGF缓释制剂注入股骨头坏死部位,促进新血管的生成,同时应用特异性抗炎因子TNF-α拮抗剂TNFR-Fc对坏死股骨头进行消炎,变股骨头坏死的恶性循环为良性性循。为临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利用RT-PCR技术,从HL60细胞中扩增出hVEGF121cDNA,构建原核表达质粒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第二部分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21)的制备
第一节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21)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第二节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21)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及rhVEGF121蛋白质的复性与纯化
第三部分 细胞因子VEGF121/TNFR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实验研究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英文缩略词表
成果
致谢
原创性说明及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发布时间: 2006-01-06
参考文献
- [1].力生长因子E肽在临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D]. 邓墨渊.重庆大学2012
- [2].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自体移植治疗中脑损伤研究[D]. 戴宜武.第一军医大学2002
- [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 黄翔宇.武汉大学2016
- [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静电纺丝生物活性支架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D]. 崔翔.第三军医大学2014
- [5].生长因子在肌腱损伤愈合早期中的表达变化及转基因治疗肌腱损伤的初步研究[D]. 陈传好.苏州大学2009
- [6].椎间盘源性退变性下腰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崔伟.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
- [7].淫羊藿苷及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促进兔颅骨缺损修复的分子机制探讨[D]. 李钢.河北医科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及相关研究[D]. 刘慧松.苏州大学2003
- [2].通络生骨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临床与相关实验研究[D]. 李刚.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3].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及与血栓前状态关系的实验研究[D]. 王兆杰.四川大学2005
- [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重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赵德伟.第一军医大学2005
- [5].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与相关实验研究[D]. 李勃.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 [6].成人股骨头坏死的应力因素[D]. 刘少军.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 [7].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D]. 彭吾训.昆明医学院2006
- [8].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病理、X线与临床的对比研究[D]. 崔永锋.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9].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预测和早期联合药物的干预效应及机制研究[D]. 暴淑英.吉林大学2007
- [10].木豆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与相关临床研究[D]. 史达.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