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测性分析论文-罗银波,张光俊,胡柏青,常路宾

可观测性分析论文-罗银波,张光俊,胡柏青,常路宾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观测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初始对准,捷联惯导,多普勒计程仪,卡尔曼滤波器

可观测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银波,张光俊,胡柏青,常路宾[1](2019)在《基于DVL信息辅助下的捷联惯导初始对准可观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利用DVL与SINS进行初始对准时,一般将系统误差及相关器件的误差作为状态变量进行滤波估计,状态估计的精度及速度决定着系统初始对准的速度及精度,而状态估计的精度及速度又与系统的可观测性有很大关系,当被估计的状态不可观测或者可观测性较低时,将状态估计值反馈给系统会造成系统的精度下降甚至发散,因此需要对系统状态变量进行可观测性及可观测度的分析,针对以上问题,论文构建了基于DVL信息辅助下SINS初始对准的系统模型,利于基于系统可观测矩阵奇异值分解(SVD)的方法分别对模型在静止和转动状态下进行可观测性分析,结果表明转动状态下能激励惯性器件的各误差参数,使基于DVL信息辅助下SINS初始对准的系统模型可观测。(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高亢,陈希军,任顺清,李巍[2](2019)在《SINS大失准角传递对准模型的可观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捷联惯导系统(SINS)是在军事、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全自主导航系统,传递对准是确定其导航初值的一项关键技术.针对捷联惯导系统大失准角传递对准模型进行了可观测性分析研究.首先,建立了SINS欧拉角误差模型,并根据水平失准角为小角度的工程实际情况等对误差模型进行了简化;然后,从非线性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出发,利用微分几何理论给出系统的可观测矩阵,并给出了系统可观测度定义以及通过奇异值分解分析状态变量可观测度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SINS大失准角传递对准模型中,对系统进行了"速度"匹配和"速度+姿态"匹配模式下的可观测性和状态可观测度分析;最后,设计了UKF滤波器进行传递对准仿真,仿真结果与可观测分析结论一致,验证了该可观测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这两种匹配模式下系统均为不完全可观测,并且"速度+姿态"匹配模式下状态变量的可观测度相比"速度"匹配模式下的状态可观测度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琪,汪立新,秦伟伟,沈强[3](2018)在《基于局部可观测性分析的惯性平台连续自标定路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惯性平台连续自标定的标定路径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可观测性分析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局部可观测性的定义和分段定常系统(PWCS)理论推导了一类非线性时变系统的局部可观测条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系统状态量的相对可观测度。对连续自标定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进行局部线性化和离散化后,对其系统局部可观测性和状态量相对可观测度进行分析,并以系统状态量相对可观测度最大为原则,对惯性平台连续自标定的标定路径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自标定路径能够以优于0.7%的相对误差标定出所有的平台误差系数,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肖佳敏,朱锋,张小红[4](2018)在《GNSS/SINS松组合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GNSS/SINS松组合系统中误差状态量不可观测,因而无法被准确估计的问题,提出对当地水平坐标系下的GNSS/SINS组合导航系统进行可观测性分析,从而揭示系统参数与状态量估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工程实践中快速实现高精度定位定姿提供参考:以18维状态量的松组合滤波模型为对象,研究当地水平坐标系下载体运动状态与杆臂误差、姿态误差以及加计零偏可观测性的关系;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对可观测性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杆臂误差的可观测性与载体的直线运动无关,而载体的角运动将提高杆臂误差的估计;载体直线运动时,姿态误差与水平向加计零偏耦合,与天向加计零偏解耦。(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高亢,任顺清,陈希军,王振桓,李巍[5](2018)在《车载激光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可观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里程计辅助的车载激光捷联惯导系统(SINS)的动基座初始对准问题进行了可观测性分析。首先,考虑里程计刻度系数误差、惯性测量单元零偏、SINS安装误差角等系统误差项建立了系统方程。然后,从系统方程出发,将系统可观测性问题转化为判断系统状态量是否存在唯一解的问题,利用全局可观测性分析方法对系统状态进行了可观测性分析,并给出了一种系统可观测的充分条件。最后,根据可观测性分析结论设计了初始对准算法及在轨激励方式。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对里程计辅助的车载激光SINS初始对准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12期)

刘刚,王云,李建利,曲春宇[6](2018)在《基于实时可观测性分析的车载POS传递对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观测性是反映车载POS传递对准精度与快速性的重要参数。针对传统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可观测性方法计算量随时间累积,无法用于实时调节机动以改善系统可观测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实时可观测性分析的车载POS传递对准方法。首先建立车载POS传递对准模型,将其建模为分段定常系统,然后计算可观测性矩阵,提取矩阵中相邻时刻的非零项,经过线性变换得到实时可观测性矩阵,利用该矩阵实时调节载体机动方式以提高系统可观测性。最后,通过车载试验验证基于实时可观测性分析的车载POS传递对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2018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期刊2018-06-28)

葛丹丹,邹裕志[7](2018)在《基于关键量测辨识的配电网可观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配电网量测配置严重不足,导致配电网中量测信息不足、可观测水平极低。在配电网中增加测量设备,可提高网络的可观测能力,但考虑到经济性,在所有支路和节点处增设量测装置显然不可取。对此,以提高配电网的可观测性为目的,研究如何选择某些关键量测,既能保证配电网的可观测性,又能减少设备投入,对配电网增设量测装置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焦鹏,朱海,高大远[8](2018)在《特殊轨迹下UUV的水下单标定位可观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针对UUV采用水下单标定位(Single Beacon Positioning,SBP)时存在的不可观测问题,分别在二维、叁维条件下建立了SBP的非线性系统模型,提出了判断系统能否正常定位的基于特殊轨迹下的更弱的局部弱可观测性条件,并进行了理论推导。(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李巍,康宏伟[9](2018)在《深度优先算法在电力系统可观测性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状态估计是建立电网运行状态数据实时数据库的必然选择。可观测性分析作为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第一步,直接决定了状态估计能否正常进行。本文基于深度优先算法对电力系统可观测性加以分析,并以IEEE-30系统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03期)

王琦,高春峰,应智慧,魏国,龙兴武[10](2018)在《捷联惯导系统单位置初始对准可观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捷联式惯导系统单位置对准可观测性的问题,以捷联式惯导10状态变量误差方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对固定位置对准的系统各状态变量的可观测性进行分析。可观测性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各状态变量非完全可观,方位失准角的可观测度较低。为了改善对准系统的可观测性,根据可观测度分析结果及工程应用特性进行模型降阶,得到7阶卡尔曼滤波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降阶后的模型对滤波参数的容忍度更大,且降阶后模型的精度要高于降阶前的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01期)

可观测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捷联惯导系统(SINS)是在军事、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全自主导航系统,传递对准是确定其导航初值的一项关键技术.针对捷联惯导系统大失准角传递对准模型进行了可观测性分析研究.首先,建立了SINS欧拉角误差模型,并根据水平失准角为小角度的工程实际情况等对误差模型进行了简化;然后,从非线性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出发,利用微分几何理论给出系统的可观测矩阵,并给出了系统可观测度定义以及通过奇异值分解分析状态变量可观测度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SINS大失准角传递对准模型中,对系统进行了"速度"匹配和"速度+姿态"匹配模式下的可观测性和状态可观测度分析;最后,设计了UKF滤波器进行传递对准仿真,仿真结果与可观测分析结论一致,验证了该可观测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这两种匹配模式下系统均为不完全可观测,并且"速度+姿态"匹配模式下状态变量的可观测度相比"速度"匹配模式下的状态可观测度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观测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罗银波,张光俊,胡柏青,常路宾.基于DVL信息辅助下的捷联惯导初始对准可观测性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9

[2].高亢,陈希军,任顺清,李巍.SINS大失准角传递对准模型的可观测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3].王琪,汪立新,秦伟伟,沈强.基于局部可观测性分析的惯性平台连续自标定路径优化设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8

[4].肖佳敏,朱锋,张小红.GNSS/SINS松组合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J].导航定位学报.2018

[5].高亢,任顺清,陈希军,王振桓,李巍.车载激光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可观测性分析[J].中国激光.2018

[6].刘刚,王云,李建利,曲春宇.基于实时可观测性分析的车载POS传递对准方法[C].2018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2018

[7].葛丹丹,邹裕志.基于关键量测辨识的配电网可观测性分析[J].电工技术.2018

[8].焦鹏,朱海,高大远.特殊轨迹下UUV的水下单标定位可观测性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8

[9].李巍,康宏伟.深度优先算法在电力系统可观测性分析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

[10].王琦,高春峰,应智慧,魏国,龙兴武.捷联惯导系统单位置初始对准可观测性分析[J].中国激光.2018

标签:;  ;  ;  ;  

可观测性分析论文-罗银波,张光俊,胡柏青,常路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