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策略无疑将在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多年来,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量均居全国首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国内农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和国外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之“农业大省,财政穷省”是身处欠发达地区的吉林省的真实写照,使吉林省的农村发展战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基地的高度,在剖析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现状,挖掘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借鉴国际农村发展的经验,提出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使之既能有效地解决吉林省的“三农”问题,又能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为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研究内容上看,本文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1)本文界定了研究范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本文从经济角度即主要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两方面对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研究。(2)在详尽阐述农村发展相关理论、“增长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从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两个方面介绍了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情况,对有代表性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调查分析,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3)根植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及吉林省省情,论文深入挖掘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农民增收难、农业增效难、农村发展滞后,是当前吉林省农村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新农村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资金短缺、农民积极性匮乏以及科技落后又是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瓶颈问题。(4)总结归纳前面分析,再结合韩国新村运动经验,提出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基础路径——政府主导,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发挥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认识导向作用、发挥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组织保障作用、建立多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根本路径——科技支撑,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开通农民致富“信息高速公路”;核心路径——发展县域经济,区域调特、结构调优、产业调大;关键路径——培育新型农民,将农民素质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从源头上抓好新型农民素质教育、突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倡导健康向上的新风尚,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乡土拔尖人才的带头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案
  •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2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概述
  • 2.1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 2.2 欠发达地区的特征范畴
  • 2.3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
  • 3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 3.1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举措
  • 3.2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 3.3 新农村建设案例调查与分析
  • 4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资金短缺,缺乏新农村建设的初动力
  • 4.2 农民积极性匮乏,缺乏新农村建设的主动力
  • 4.3 科技落后,缺乏新农村建设的驱动力
  • 5 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与启示
  • 5.1 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
  • 5.2 韩国新村运动的特点
  • 5.3 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
  • 6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 6.1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路径——政府主导
  • 6.2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路径——科技支撑
  • 6.3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路径——发展县域经济
  • 6.4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路径——培育新型农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