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的糖异生过程与致病相关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的糖异生过程与致病相关

论文摘要

获取营养是病原微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主要目的,碳源则是病原微生物必需的营养之一。葡萄糖是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之一,当环境中缺少可利用的六碳糖时,微生物会通过糖异生过程将非糖含碳化合物合成葡萄糖或6—磷酸葡萄糖。在细菌中一般存在两条糖异生路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途径(PCK)和苹果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途径,从四碳二羧酸产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糖异生过程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基因组注释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8004菌株(Xcc8004)只有一条糖异生路径,也就是苹果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途径。在本研究中,通过整合突变方法构建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基因(ppsA)的非极性突变体NK1880。碳源利用检测显示,野生型菌株Xcc8004和互补菌株CNK1880能够在以琥珀酸、苹果酸、延胡索酸、柠檬酸或乙酸作为唯一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ppsA突变体都不能在以琥珀酸、苹果酸、延胡索酸、柠檬酸或乙酸作为唯一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说明苹果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途径是Xcc8004在糖异生过程中从四碳二羧酸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唯一路径,这个结果和基因组注释的结果相符。利用剪叶法以浓度为OD600≈0.1的菌液接种满身红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var. radiculus Pers.),十天后测量病斑长度,结果显示,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概述
  • 1.1.1 Xcc的形态特征及生长条件
  • 1.1.2 感染症状
  • 1.1.3 传播方式
  • 1.1.4 黄单胞菌的分类
  • 1.1.5 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致病系统
  • 1.2 病原细菌在寄主体内的营养代谢与致病性
  • 1.2.1 乙醛酸循环途径
  • 1.2.2 糖异生过程
  • 1.3 本工作的目的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本实验所用的菌株和质粒
  • 2.1.2 常用抗菌素及使用浓度
  • 2.1.3 培养基及生长条件
  • 2.1.4 菌株培养条件及保存
  • 2.1.5 常用溶液、缓冲液
  • 2.2 方法
  • 2.2.1 细菌总DNA的提取
  • 2.2.2 质粒的提取
  • 2.2.3 DNA溶液中蛋白质及RNA的去除
  • 2.2.4 DNA的凝胶电泳
  • 2.2.5 DNA片段浓度、大小测算
  • 2.2.6 DNA酶切
  • 2.2.7 DNA的连接
  • 2.2.8 DNA的电脉冲转化
  • 2.2.9 PCR扩增DNA片段
  • 2.2.10 三亲本接合
  • 2.2.11 整合突变体的构建
  • 2.2.12 重组子和整合突变体的验证
  • 2.2.13 致病性试验
  • 2.2.14 细菌在寄主中的生长繁殖的测定
  • 2.2.15 碳源利用检测
  • 2.2.16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曲线的绘制
  • 2.2.17 突变体的功能互补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ppsA基因在不同细菌中的分布及保守性
  • 3.2 ppsA基因整合突变体的获得
  • 3.3 NK1880互补菌株的获得
  • 3.4 NK1880能够在MMX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 3.5 苹果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途径是Xcc糖异生的唯一路径
  • 3.6 Xcc的ppsA基因是致病必需的
  • 3.7 ppsA基因是Xcc在寄主体内的生长繁殖必需的
  • 第四章 讨论
  • 4.1 Xcc只有一条糖异生通路
  • 4.2 Xcc的糖异生过程是致病性所必需的
  • 4.3 ppsA基因可能成为控制该病害的靶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黄原胶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性能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09)
    • [2].黄原胶寡糖琥珀酸酯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性能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2)
    • [3].中科院微生物所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新功能[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09)
    • [4].中科院微生物所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新功能[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08)
    • [5].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的跨界信号交流首次发现[J]. 农药市场信息 2011(11)
    • [6].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子的载体系统的构建[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4)
    • [7].野油菜黄单胞菌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基因的突变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4)
    • [8].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的跨界信号交流被首次发现[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8)
    • [9].野油菜黄单胞菌XC3813-3815基因启动子的定位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2)
    • [10].野油菜黄单胞菌的XopR基因功能[J]. 热带生物学报 2015(03)
    • [11].野油菜黄单胞菌XC1892基因与致病力关系的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1)
    • [12].野油菜黄单胞菌8004甘天丝亮特征序列酯酶及其酯酶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包涵体复性及性质(英文)[J]. 微生物学报 2009(02)
    • [13].野油菜黄单胞菌XC3813报告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的初步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3)
    • [14].野油菜黄单胞菌色素的分离与稳定性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15].一个推测的野油菜黄单胞菌Ⅲ型分泌效应子基因XopXccP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 2014(02)
    • [16].野油菜黄单胞菌的HpaA基因功能[J]. 热带生物学报 2015(02)
    • [17].MarR家族转录因子HpaR和XC0449协同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性[J]. 生物工程学报 2019(08)
    • [18].一株野油菜黄单胞菌产黄原胶的性质[J]. 食品科学 2014(23)
    • [19].野油菜黄单胞菌效应蛋白AvrXccC与拟南芥BIK1在植物体内相互作用[J]. 植物病理学报 2016(02)
    • [20].辣椒栽培常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三)[J]. 长江蔬菜 2011(17)
    • [21].野油菜黄单胞菌侵染对核桃生理的影响[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22].固态发酵生产黄原胶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10(08)
    • [23].野油菜黄单胞菌胞内粗酶液催化合成α-熊果苷[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04)
    • [24].野油菜黄单胞菌分泌组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建立[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03)
    • [25].野油菜黄单胞菌葡萄糖激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凯里学院学报 2018(03)
    • [26].黄单胞菌葡萄糖转运系统相关基因的敲除及功能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01)
    • [27].野油菜黄单胞菌中gumD基因的过表达对产黄原胶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02)
    • [28].野油菜黄单胞菌一个假定蛋白激酶基因与多糖合成及致病力相关[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4)
    • [29].Xanthomonas campestris CCTCC M2015714以甘油为底物发酵产黄原胶的性质分析[J]. 生物学杂志 2017(05)
    • [30].黄原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J]. 中国酿造 2009(04)

    标签:;  ;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的糖异生过程与致病相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