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表面滚压是一种提高构件、零件疲劳强度的非常有效的塑性强化方法。塑变强化提高疲劳强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强化表层发生了加工硬化,且形成了残余压应力,可以抑制裂纹的产生及扩展。滚压强化后工件的变形及残余应力同滚压工艺参数密切相关,传统的实验研究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对于大尺寸试件残余应力也很难测量。所以利用数值仿真技术来预测滚压后的变形及残余应力分布,对于滚压工艺参数的优化及疲劳寿命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对滚压强化过程的仿真是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的高度非线性问题,已有的模型分别对工件、滚轮/滚球运动、维数、接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在这些模型中有的对工件简化过多,有的忽略了摩擦和滚轮/球的滚动,还有的将滚压过程简化成二维模型,而且都只研究了单圈或不足一圈的滚压过程。这些简化往往导致了计算精确度的下降与计算结果的失真。基于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Marc对圆棒表面滚压强化工艺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建立了圆棒试件表面强化过程的力学模型,采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获得了与实际一致变形结果,为滚压强化后变形的预测提供了必要的依据。(2)深入分析了建模过程中建模参数(进给模式、边界条件、接触设置、网格划分、建模对象等)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对建模方法的不断改进,获得符合形变强化规律的残余应力分布结果,为以后更好的仿真滚压强化残余应力奠定了基础。(3)利用数值仿真模型探讨了滚压工艺参数(滚压量、进给量、滚压速度)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余压应力值随滚压量的增大而递增,且残余应力的均匀性随进给量和滚压速度的增加而降低。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1.2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2.1 滚压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现状1.2.2 冷压加工变形数值仿真的历史与现状1.2.3 塑变强化残余应力数值仿真的历史与现状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二章 疲劳相关概念及数值仿真的基本理论2.1 疲劳的基本概念2.2 残余应力对构件疲劳性能的影响2.3 滚压强化工艺中的非线性问题2.4 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2.4.1 屈服准则2.4.2 流动准则2.4.3 硬化准则2.4.4 弹塑性本构方程2.4.5 增量形式的平衡方程与更新的Lagrange 公式2.4.6 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形式方程2.5 基本问题的处理2.5.1 接触问题的处理2.5.2 非线性问题的处理2.5.3 非线性迭代的收敛判据本章小结第三章 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3.1 表面滚压强化工艺简介3.2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3.3 材料属性的定义3.4 边界条件的施加3.5 载荷的施加3.6 接触体的定义3.8 摩擦的设定3.9 局部网格自适应划分控制3.10 工况及作业设置本章小结第四章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4.1 滚压强化后工件变形分析4.2 建模参数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4.2.1 进给模式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4.2.2 边界条件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4.2.3 建模对象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4.2.4 接触设置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4.2.5 网格细化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4.2.6 局部网格自适应划分对残余应力的影响4.3 滚压强化残余应力场的分析4.4 滚压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4.4.1 滚压量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4.4.2 进给量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4.4.3 滚压速度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滚压强化论文; 残余应力论文; 变形论文; 数值仿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