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对于可制造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成为了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对提高产品的质量、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在虚拟制造技术的大环境下,系统地分析了可制造性评价的定义、内涵、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策略等内容,进行了基于特征的箱体类零件的可制造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评价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特征识别、制造资源建模和可制造性评价。利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了词法分析器,从STEP中性文件中直接提取零件的几何和拓扑信息生成零件的属性邻接图,利用一系列启发式规则将属性邻接图分解成最小子图,并利用三层BP神经网络识别出制造特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相交特征。采用模糊聚类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对加工设备进行了基于特征的模糊分组,将设备所能加工的特征作为主要的分组原则。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可制造性评价时设备的搜索空间和时间。在对虚拟制造系统进行信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了制造资源的信息模型,为可制造性评价提供详细的信息。建立了基于特征的三级可制造性评价体系结构,一级和二级可制造性评价主要进行基于规则的定性的结构工艺性检验和加工可行性评价,并输出零件是否能在现有制造资源环境下制造的评价结果。三级可制造性评价是对零件进行综合地、整体地、定量地评价,根据对加工效率、加工成本和加工质量等评价因素的不同需求,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遗传算法选择出最优的加工方案。
论文目录
提要第一章 绪论1.1 虚拟制造技术研究状况1.1.1 虚拟制造技术研究现状1.1.2 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1.2 面向虚拟制造的可制造性评价研究现状1.2.1 可制造性评价的研究现状1.2.2 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的方法1.2.3 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的内容1.3 特征识别技术研究现状1.3.1 基于立体分解的特征识别方法1.3.2 基于边界匹配的特征识别方法1.4 制造资源建模技术研究现状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5.1 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基于STEP 的制造特征识别2.1 基于STEP 的特征识别框架2.1.1 STEP 标准2.1.2 STEP 中性文件格式2.1.3 特征识别2.2 基于STEP 中性文件的零件信息提取2.2.1 STEP 中性文件到C++的映射2.2.2 零件信息的提取2.2.3 内存工作格式2.3 零件的属性邻接图和最小特征子图2.3.1 零件的属性邻接图2.3.2 属性邻接图的分解2.4 基于神经网络和最小子图的特征识别方法2.4.1 神经网络2.4.2 最小子图的神经网络输入矢量2.4.3 构造神经网络2.4.4 神经网络的样本训练2.5 特征识别算法实例2.6 小结第三章 基于特征的制造资源建模3.1 制造资源需求分析3.2 制造资源建模3.2.1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3.2.2 加工设备模型3.2.3 工艺装备模型3.2.4 制造资源关系模型3.3 基于特征的加工设备分组3.4 模糊聚类算法3.4.1 模糊集理论3.4.2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3.5 遗传算法3.5.1 构造适应度函数3.5.2 编码3.5.3 遗传算子3.5.4 遗传算法的收敛性3.6 基于遗传和模糊聚类的混合算法3.6.1 内层循环3.6.2 外层循环3.7 实例分析3.8 小结第四章 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评价4.1 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评价体系4.2 一级可制造性评价——粗评4.2.1 结构工艺性规则4.2.2 壁厚的确定4.3 二级可制造性评价——精评4.3.1 机床约束4.3.2 刀具约束4.3.3 夹具约束4.3.4 量具约束4.3.5 公差约束4.4 实例4.5 小结第五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加工方案优化5.1 加工方案选择的多目标优化模型5.1.1 加工方案选择模型5.1.2 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5.1.3 评价指标5.2 层次分析法5.2.1 层次分析法概述5.2.2 构造梯阶层次模型5.2.3 构造判断矩阵5.2.4 权重的计算和一致性检验5.3 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5.3.1 构造适应度函数5.3.2 编码5.3.3 选择算子5.3.4 交叉和变异5.3.5 遗传算法的实现过程5.4 实例分析5.4.1 确定权重5.4.2 方案的选择5.5 小结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1 全文总结6.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摘要ABSTRACT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简介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虚拟制造论文; 可制造性评价论文; 特征识别论文; 制造资源建模论文; 工艺优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