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接触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接触压印,ZnO纳米线,光子晶体,化学浴沉积
接触压论文文献综述
吕海立,邓建平,张鹏超,袁兆林[1](2017)在《微接触压印法制备ZnO纳米线二维光子晶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微接触压印的一种新工艺制备了ZnO纳米线二维光子晶体,工艺包括两个步骤:第一,利用Zn(AOc)_2溶胶作为墨水和PDMS作为印章,通过微接触压印技术在ITO衬底上制备图形化的ZnO种子层;第二,采用80℃的低温水热法在图形化的ZnO种子层上选择性的生长ZnO纳米线,获得ZnO纳米线二维光子晶体。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后的工艺,实现了微结构完整的图形化ZnO种子层;通过短时间的水浴生长实现ZnO纳米线二维光子晶体。由于光子晶体的多重散射效应,透过ZnO纳米线光子晶体的光波呈周期性震动的光谱曲线与带状色散条纹。(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覃蕊[2](2011)在《足颈与袜口间接触压的有限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着装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要求也日益趋高。近年来,压力舒适性已逐渐成为除热湿舒适性和触觉舒适性外,衡量服装穿着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在人体的各穿着部位中,鲜见有关男短袜袜口压力的报道,对于袜口压力的相关文献,也大多是从医学角度入手,探讨静脉曲张袜对人体的压力作用,但并未从服装人体工学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更未对压力进行量化分析。本课题以男短袜袜口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袜口对人体足颈的压力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压力与受压后人体体表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压力研究的新方法,为袜口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本研究通过对年龄在20-25岁之间标准体型的健康男性大学生50人进行叁维人体扫描,首次确定了袜口处人体足颈的截面形态、截面曲线方程及曲线周长,为袜口处压力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数据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将人体视为弹性体,足颈与袜口之间的接触视为弹性接触,结合袜口处人体足颈的构造、骨骼的位置、形状以及皮肤、软组织的厚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首次建立了袜口处足颈部位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该模型假设腿部皮肤、软组织、骨骼均为各向同性均匀的线弹性材料,并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袜口处压力及位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的腿截面上任意角度点压力与体表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压力舒适性的量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研究表明,对于两款袜子来说,在腿截面上的同一角度点,不同短袜间压力和位移的倍数关系基本一致,即压力之间的倍数比近似等于位移之间的倍数比。本研究还将袜口处人体足颈的截面按照角度等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0o, 90o](区域Ι)、[90o, 180o](区域ΙΙ)、[180o, 270o](区域ΙΙΙ)和[270o, 360o](区域ΙV)。根据有限元的模拟结果,当受试者着装后处于静态时,区域ΙΙΙ为腿截面面积缩量最大的部位,区域ΙΙ为面积缩量最小的部位,区域Ι和区域ΙV面积缩量基本相等,区域ΙΙΙ面积缩量约为区域ΙΙ的3倍,约为区域Ι和区域ΙV的2倍,该结论为袜口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还探讨了人体穿着短袜时的动态压力,并将动态压力分为随时间变化的压力以及人体在行走过程中的压力两个部分。其中,随时间变化的压力分为六个时段,分别为瞬时压力,1h,2h,4h,8h,最长时长定义为12h。行走过程分为直立状态、腿部上抬10°、腿部上抬30°以及腿部后踢四个阶段。研究表明,袜口处足颈部位的压力随短袜穿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在着装后的1h内,压力下降幅度最大,约为总体下降幅度的叁分之一,2h后,压力下降幅度基本达到整体下降幅度的二分之一,而后,压力减小的速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缓慢,约8h后,袜口处压力趋于平衡,且压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缩小,到最后逐渐趋于腿截面上各点压力值均处于基本近似的状态。对于袜口处面料相同的短袜,初始压力越大的短袜以及袜口处原始压力越大的点,随时间延长的压力下降幅度越大。对于本实验所用到的棉和锦纶两种面料,随着着装时间的延长,棉袜口压力下降幅度大于锦纶袜口。腿截面的面积缩量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现递增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区域ΙΙΙ面积缩量的变化最为明显,区域ΙΙ面积缩量的变化最小。着装12h以后,区域ΙΙΙ的面积缩量约增长为区域ΙΙ的5倍。人在行走过程中,腿截面上压力较小的点其压力数值变化不大。在压力值较大的位置,当袜口面料相同时,压力越大的短袜在行走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幅度越大。对于棉和锦纶两种面料,棉袜口压力变化幅度要大于锦纶袜口。在行走过程中,对于腿截面的大部分区域,直立状态所受到的袜口压力最大,腿部后踢阶段所受压力最小。腿截面各区域的面积缩量在行走过程中变化不大,而直立状态的面积缩量略大于其它叁个阶段。本研究还分析了影响压力水平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最终确定了与压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四项指标,分别为袜口材料劲度系数、泊松比、袜口弹性伸长率、原始袜口宽度。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压力与四项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袜口处压力预测的数学模型,经过图形检验和卡方检验,此模型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度良好,可以对服装压力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1-12-01)
丁日显,王连学,陈维,朱其超,郭成[3](2011)在《精密冲裁压边圈上接触压应力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VDF压电薄膜为感应单元,研发出测量精冲压边圈和板料接触压应力的薄膜传感器,避免了以往两个研究的不足:由液压压力推算压边力,中间传递环节会使精度降低;以压边力进行研究,忽略了接触面积不同导致的接触压应力的差异。采用所研发的薄膜传感器测试了0.65mm厚H62板料精冲过程。测试结果发现:接触压应力存在都是在峰值之后以指数形式衰减的两次波动;V形齿压入板料增大了金属流动阻力导致冲裁时接触压应力增加。(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叶芳,苑伟政,谢丽[4](2009)在《玻璃基底上的蛋白质微接触压印图型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将胶原Ⅰ型蛋白通过微接触压印技术图型化于玻璃基底表面的方法.采用标准光刻工艺制备印章母版,并运用反应离子刻蚀设备对印章表面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以期改善印章表面亲水性能.将涂敷了胶原Ⅰ型蛋白,并经返潮处理的印章以50 g/cm2大小的力与玻璃表面接触10 s,得到蛋白质微图型.结果表明,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技术能显着改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印章表面的亲水性.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的PDMS印章,在经过湿盒返潮后,再进行微接触压印得到的蛋白质微图型其质量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期刊2009年06期)
白润波,曹平周,徐宗美[5](2009)在《水工轨道与基础接触压应力群轮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水工钢闸门在多轮荷载作用下轨道与混凝土基础接触压应力分布,考虑混凝土强度、轨道高度、轨道底板宽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双轮和3轮作用情况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与混凝土基础最大接触压应力随滚轮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当滚轮间距超过3倍轨道高度时,滚轮的相互作用对其影响很小;滚轮间距小于3倍轨道高度时,需考虑滚轮间的相互影响,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针对混凝土基础的受力特点,对轨道与混凝土基础的最大接触压应力限值问题做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09年17期)
叶芳,苑伟政,谢丽[6](2009)在《图型化蛋白质的微接触压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微结构表面近年来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固体表面图型化生物分子不仅可以控制细胞的黏附和生长,而且能够调节细胞功能。文章采用光刻技术制备印章母版,通过在印章母版上浇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获得软印章,在玻片上制备蛋白质微图型,并分别对经过氧等离子体处理和没有经过氧等离子体处理的PDMS印章其蛋白质压印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DMS印章在其它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明显提高蛋白质图型质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肖鹏峰,何农跃,贺全国,张春秀,王轶文[7](2001)在《分子印章法DNA芯片的合成──Ⅱ.接触压印反应在片合成寡核苷酸》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分子印章法DNA芯片在片合成技术中的压印化学合成过程,提出了压印偶联反应和压印脱二对甲氧基叁苯基阳离子(DMT)反应合成寡核苷酸的2种方案,并对其合成产率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由于单次压印偶联反应比压印脱DMT反应合成效率高且所需时间短,故选择压印偶联反应来合成寡核苷酸及其阵列并对其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压印偶联反应的合成效率高,从第6个核苷开始偶联效率接近100%;压印 2次比压印 1次的偶联效率高且更均匀;压印 3次及3次以上除更均匀外对偶联效率的改善不明显;玻璃载片经多次压印后对偶联反应的影响不大.用压印偶联反应的方法成功合成出 20 mer的寡核苷酸探针.(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 化学)》期刊2001年05期)
张权,黄煌渊,陈世益,周建伟,姜建元[8](1999)在《胫骨旋转影响髌股关节接触压和承压面积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胫骨旋转状态对髌股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7 个新鲜离体膝关节,维持屈膝30°,在196 N 的股四头肌牵引力牵引下,用压敏片测量胫骨中立位、内旋10°、20°、30°和外旋10°、20°、30°时的内、外侧髌股关节面接触压均值、峰值与承压面积。结果 非旋转状态下髌股关节面承压面积外侧显着大于内侧,接触压均值与峰值内、外侧差异不显着;胫骨外旋时,外侧髌股关节面的接触压均值、峰值和承压面积呈非线性递增趋势,内侧呈非线性递减趋势;内旋时,外侧髌股关节面的接触压均值、峰值和承压面积均逐渐减小,内侧则明显增大。结论 胫骨旋转畸形使髌股关节应力分布严重失衡,可能是引起髌股关节退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骨科杂志》期刊1999年10期)
赵庆新[9](1994)在《隧道和地下结构接触压力量测理论和量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介绍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岩土压力和地下结构接触压力量测理论,从中总结出具有共同性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压力盒设计、标定、安装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试验研究和实践证明这些原则从定性上看是正确的,然而,由于量测压力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论根据哪一种理论计算的结果都不能用来代替实测结果。从而确认了与使用情况相似条件下对压力盒进行标定的重要性。通过地下结构模型试验的量测实践说明采用经过标定的压力盒进行压力量测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期刊1994-10-01)
霍长守,林晖,刘枕厚[10](1994)在《棉球蘸液氮直接触压冷冻治疗宫颈糜烂》一文中研究指出棉球蘸液氮直接触压冷冻治疗宫颈糜烂(附576例报告)霍长守,林晖,刘枕厚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046000)我院1990年以来应用棉球蘸液氮直接触压冷冻治疗宫颈糜烂57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576例为本院门...(本文来源于《中级医刊》期刊1994年06期)
接触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着装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要求也日益趋高。近年来,压力舒适性已逐渐成为除热湿舒适性和触觉舒适性外,衡量服装穿着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在人体的各穿着部位中,鲜见有关男短袜袜口压力的报道,对于袜口压力的相关文献,也大多是从医学角度入手,探讨静脉曲张袜对人体的压力作用,但并未从服装人体工学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更未对压力进行量化分析。本课题以男短袜袜口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袜口对人体足颈的压力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压力与受压后人体体表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压力研究的新方法,为袜口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本研究通过对年龄在20-25岁之间标准体型的健康男性大学生50人进行叁维人体扫描,首次确定了袜口处人体足颈的截面形态、截面曲线方程及曲线周长,为袜口处压力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数据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将人体视为弹性体,足颈与袜口之间的接触视为弹性接触,结合袜口处人体足颈的构造、骨骼的位置、形状以及皮肤、软组织的厚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首次建立了袜口处足颈部位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该模型假设腿部皮肤、软组织、骨骼均为各向同性均匀的线弹性材料,并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袜口处压力及位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的腿截面上任意角度点压力与体表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压力舒适性的量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研究表明,对于两款袜子来说,在腿截面上的同一角度点,不同短袜间压力和位移的倍数关系基本一致,即压力之间的倍数比近似等于位移之间的倍数比。本研究还将袜口处人体足颈的截面按照角度等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0o, 90o](区域Ι)、[90o, 180o](区域ΙΙ)、[180o, 270o](区域ΙΙΙ)和[270o, 360o](区域ΙV)。根据有限元的模拟结果,当受试者着装后处于静态时,区域ΙΙΙ为腿截面面积缩量最大的部位,区域ΙΙ为面积缩量最小的部位,区域Ι和区域ΙV面积缩量基本相等,区域ΙΙΙ面积缩量约为区域ΙΙ的3倍,约为区域Ι和区域ΙV的2倍,该结论为袜口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还探讨了人体穿着短袜时的动态压力,并将动态压力分为随时间变化的压力以及人体在行走过程中的压力两个部分。其中,随时间变化的压力分为六个时段,分别为瞬时压力,1h,2h,4h,8h,最长时长定义为12h。行走过程分为直立状态、腿部上抬10°、腿部上抬30°以及腿部后踢四个阶段。研究表明,袜口处足颈部位的压力随短袜穿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在着装后的1h内,压力下降幅度最大,约为总体下降幅度的叁分之一,2h后,压力下降幅度基本达到整体下降幅度的二分之一,而后,压力减小的速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缓慢,约8h后,袜口处压力趋于平衡,且压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缩小,到最后逐渐趋于腿截面上各点压力值均处于基本近似的状态。对于袜口处面料相同的短袜,初始压力越大的短袜以及袜口处原始压力越大的点,随时间延长的压力下降幅度越大。对于本实验所用到的棉和锦纶两种面料,随着着装时间的延长,棉袜口压力下降幅度大于锦纶袜口。腿截面的面积缩量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现递增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区域ΙΙΙ面积缩量的变化最为明显,区域ΙΙ面积缩量的变化最小。着装12h以后,区域ΙΙΙ的面积缩量约增长为区域ΙΙ的5倍。人在行走过程中,腿截面上压力较小的点其压力数值变化不大。在压力值较大的位置,当袜口面料相同时,压力越大的短袜在行走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幅度越大。对于棉和锦纶两种面料,棉袜口压力变化幅度要大于锦纶袜口。在行走过程中,对于腿截面的大部分区域,直立状态所受到的袜口压力最大,腿部后踢阶段所受压力最小。腿截面各区域的面积缩量在行走过程中变化不大,而直立状态的面积缩量略大于其它叁个阶段。本研究还分析了影响压力水平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最终确定了与压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四项指标,分别为袜口材料劲度系数、泊松比、袜口弹性伸长率、原始袜口宽度。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压力与四项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袜口处压力预测的数学模型,经过图形检验和卡方检验,此模型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度良好,可以对服装压力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触压论文参考文献
[1].吕海立,邓建平,张鹏超,袁兆林.微接触压印法制备ZnO纳米线二维光子晶体[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覃蕊.足颈与袜口间接触压的有限元研究[D].江南大学.2011
[3].丁日显,王连学,陈维,朱其超,郭成.精密冲裁压边圈上接触压应力变化规律研究[J].锻压技术.2011
[4].叶芳,苑伟政,谢丽.玻璃基底上的蛋白质微接触压印图型化(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9
[5].白润波,曹平周,徐宗美.水工轨道与基础接触压应力群轮效应分析[J].人民长江.2009
[6].叶芳,苑伟政,谢丽.图型化蛋白质的微接触压印技术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
[7].肖鹏峰,何农跃,贺全国,张春秀,王轶文.分子印章法DNA芯片的合成──Ⅱ.接触压印反应在片合成寡核苷酸[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1
[8].张权,黄煌渊,陈世益,周建伟,姜建元.胫骨旋转影响髌股关节接触压和承压面积的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9
[9].赵庆新.隧道和地下结构接触压力量测理论和量测技术[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1994
[10].霍长守,林晖,刘枕厚.棉球蘸液氮直接触压冷冻治疗宫颈糜烂[J].中级医刊.1994